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21153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 外 古 诗 词十首,观刈麦,白居易,第一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在“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诗词赏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

2、,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诗词赏析,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刻的强烈感情。,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场景。他们脸对着

3、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词赏析,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

4、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家田: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这一层写拾穗者,从肖像、语言两方面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诗词赏析,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

5、”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诗词赏析,第二首,月夜,刘方平,夜半更深,朦胧的月光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沐浴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明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词赏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

6、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诗词赏析,第三首,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

7、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诗词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

8、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诗词赏析,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组成了“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五、六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檞树、枳树很多。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

9、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七、八句写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诗词赏析,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

10、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赏析总结,第四首,陆 游,卜算子 咏梅,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里。1210年12月29日辞世。“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最丰产的诗人。,作者简介,上阕:,下阕:,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写梅花坚贞

11、而高洁的优秀品质。,诗词赏析,对国家:耿耿忠心 一片赤诚,对爱情:忠贞不渝 一往情深,陆游,破阵子 【宋】 晏殊,第五首,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 (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要职。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作者简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12、,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诗词赏析,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凋落,柳絮却开始纷飞。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着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主题:,此词通过对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的描绘,表现出少女身上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诗词赏析,第六首,浣溪沙 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词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踪。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

13、色,乡土气息浓郁。,诗词赏析,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表现了主人公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作品既描绘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诗词赏析,醉花阴,李清照,第七首,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诗词赏析,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雕成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 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

14、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 ,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诗词赏析,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

15、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 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诗词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 极喻相思愁苦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用“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 点凄景,最后落笔在“瘦”字上。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诗词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八首,辛弃疾(1140

16、-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训练军队奖励耕织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自己的抗金主张。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1.作者身处何方?做些什么? 2.作者问了哪两个问题? 3.眼前的风光和长江流水引起了作者什么想法? 4.他的心情如何?,诗词赏析,1.作者身处北固楼,凭高远眺满目风光,景色 大好。 2.他

17、问了“何处望神州”“千古兴亡多少事”两个问题。 3.“何处”两句,登楼远望,思念沦陷的国土,问得深远,答得沉痛。北固楼本是收复失地的基地,但因执政者压制,作者不能北伐,只能望江慨叹。,诗词赏析,4.“千古”三句,由山川满目,联想到千古兴亡,朝代更替,都成历史陈迹,只有眼前长江水奔流不息,不理人间世事。历史发展的洪流,人是无法阻止。作者将眼前所见的景象(北固楼的风光)及感触(悲愤),扩展至历史兴亡,人的渺小。借江水之东流不息,表现壮志难酬的伤感。,第九首,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散曲: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小令

18、: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曲的知识,主要特点: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散曲的发展:散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诗和乐曲。这一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全盛时期。

19、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浪行久远,而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元曲”(散曲和杂剧),取得了与“唐诗”、“宋词”鼎足而三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散曲以一席之地,不过是六七十年间的事情。曲在中国各种古典诗歌体裁之中,产生最晚,地位也最低,无论散曲还是戏曲,历来为封建卫道者所歧视,长期被当作小道末技而“薄之”! 散曲在经历了元代的兴旺时期之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都远远地超过元代。,曲的知识,(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

20、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张养浩,作者简介,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萦纡”的河水。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

21、必然。朝代更迭的遗恨,就如眼前烟锁迷离的树林,哪里还找得到“列国”中“周、齐、秦、汉、楚”的影子哟!,诗词赏析,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在这里的兴衰,也同样被无情的时间冲淡了。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还不“都变做了土”!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就是这些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思的警句。,朝天子咏喇叭,王 磐,第十首,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

22、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作者简介,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朗读本曲,朝天子咏喇叭,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分三层,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散曲赏析,散曲赏析,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讨论:,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吹之声: 吹之功用: 吹之恶果:,吹,腔儿大,全仗你抬声价,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散曲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