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简阳市职中课改部 毛晓兵,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学情分析,说课程序,教学设计,、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章教材中介绍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对学生学习化学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教材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首先能使学生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学习化学。其次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训
2、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再次还能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2、本节内容简析,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尤其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它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和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100%。本节教材分两部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
3、离子反应。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叙述注意由现象到本质,重视通过演示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例如,强、弱电解质以及离子反应等概念的介绍均采用这种方法。 2、教材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对初中已学过的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aaaaa,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编写教材的意图以及 新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使学生初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
4、书写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4、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离子反应的目的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时的是重点和难点。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步骤中,“拆
5、”是关键,“查”是保证,所以,教学的关键就是突破书写步骤中的“拆”和“查”。重点和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关 键:突破书写步骤中的“拆”和“查”。,嗨,二、学情分析,新高一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等诸多特点。新高一学生至少没有强化练习过电离和电离方程式,需要老师注意初高中知识的合理衔接。根据新高一学生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认识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嗨,三、教法分析,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
6、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在教学时不仅需要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而且还要注意我们的新高一学生也许并不一定全部是象奥运火炬一样一点就着的火把。所以在确定教学方法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方法如下 :,、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多对比:多进行对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多练习
7、: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嗨,四、学法指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的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 2、突出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
8、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嗨,五、教 学 设 计,1、设计理念:实验导入新课,探究性实验巩固和创新。 2、设计思路:用实验导入新课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意义突破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归纳总结学生反馈 3、设计创意:(1)用实验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3)利用这一系列实验和扩散性、有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
9、想法,变习惯性单纯吸收为主动思考,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且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用实验导入新课,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意义,突破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归纳总结学生反馈,观察讨论分析,4、教学设计流程,金金金金金,演示实验12并投影,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嗨,练习 全班分为四组,分别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一组: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反应; 二组:盐酸分别跟碳酸钠、碳酸钙反应; 三组:铁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 四组:氯化钡溶液分别跟硫酸溶液
10、、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引导学生分析,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分组练习,(提醒学生参考溶解性表),结果汇报,展示学生的常见错误。,设问1:哪步最难?,肯定会得到答案:第二步“拆”。,投影 1、易溶、易电离物强酸:盐酸 硝酸 硫酸 等强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等可溶性盐:如钾盐、钠盐、铵盐还有其他(课后复习溶解性表)。2、难溶、难电离物:难溶性酸碱盐:如硫酸钡 氯化银 碳酸钙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等,以后再不断积累。难电离物:弱酸:醋酸 碳酸 亚硫酸等弱碱:氨水 氢氧化铝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等水及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等,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自己
11、找到了写好离子方程式的方法,会有成就感,会主动积极的记住不断积累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的化学物质。,设问2:一四组的共同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揭示反应的实质。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引导分析得出,第四步“查”是保证,多个精选题练习 后展示学生常见错误。,应检查什么?,检查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物质是否可拆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等)(4)看是否漏掉某些离子反应 (5)看反应物或生成物中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6)看是否符合量的要求。注意“少量”“过量”“过量”“足量”等,嗨,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自己找到了离子方程式
12、正误判断的方法,成就感继续增强,提高了学习兴趣还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后面的学习中。,开放性、探究性实验(1)硫酸溶液能否导电?(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后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硫酸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变暗并最终熄灭然后又变亮?(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并完成离子方程式),嗨,对比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强调本节重点,难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并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板书设计,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反应方程式 ()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书写步骤:写 拆 删 查 ()意义:揭示反应的实质。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总结:对比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反应方程式 几点注意,谢 谢 各 位 专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