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2,课程大纲,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作技能的含义、构成成分、分类 2、了解动作技能的结果模式 3、能分析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规律 4、掌握创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外因素,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含义、特征 动作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概述,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包括三种成分:-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一、动作技能的概念,(一)根
2、据动作的精确性 粗大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在较大空间内进行并要求做大幅度动作,运用大肌肉,且常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如跑步、游泳。 精细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在狭小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如打字、刺绣、弹钢琴。,二、动作技能的种类,(二)根据如何定义动作技能的开始与结束- 连续性动作技能(continuous motor skill):以连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滑冰。特点是动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的始点和终点。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discrete motor skill): 具有可
3、以直接感知的开端和终点,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少于5秒)。如射箭、投掷标枪。,(三)根据环境的稳定性 封闭性动作技能(closed motor skill):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动作模式固定。如保龄球、跳水、体操。 开放性动作技能(open motor skill):动作技能面对的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不可预测,必须参照外部环境刺激来调节动作。如驾车、踢球。,(四)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 徒手型动作技能:操作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即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完成。如自由体操、太极拳。 器械型动作技能:通过操作一定的器械来进行,如打字、驾驶。,(
4、一)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 辛普森(E.J.Simpson)1966年提出。 第一个层次知觉; 第二个层次定势; 第三个层次指导下的反应; 第四个层次机制; 第五个层次复杂的外显反应; 第六个层次适应; 第七个层次创作。,二、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二)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克拉蒂(B.J.Cratty)1964年提出。 动作技能的一般支柱。包括抱负水平、毅力水平、唤起或动机水平、分析工作技巧的能力等。 能力品质。包括力量、耐力、伸缩性、速度、平衡和协调。 工作和情境所特有的各种因素。如工作所需的能量的要求、操作者赋予工作的价值、以往的经验和操作情境的社会特征。,(三)信息加工模式 蔡斯运用
5、信息加工观点分析了动作技能的结构。动作技能是由感受器系统、中枢加工系统和效应器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系统。,感受器装置,检索误差,修正误差,效应器装置,运动输出,中枢加工操作,过滤片偏向操作,传递信息操作,输入系统,选择,对标准的 协调,修正误差的程序,终末通路,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一)行为派的理论 认为机体的某些活动因受到强化而产生了积极的后果,逐渐巩固下来。获得了一定的习惯强度。以后只要呈现适当的刺激,活动就会重新出现。 习惯的作用不仅是将外部的刺激与一定的
6、反应联系起来,而且还将一种动作与另一种动作联系起来。 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系统,(二)认知派的理论 强调计划、内部程序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作用。,1.闭环理论(J.A.Adams)人的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对反馈信息进行加工并减少错误的过程。即内外反馈提供的信息与头脑中表征的预期状态进行对照,通过不断修正,达到预期状态。强调反馈的作用。,2.开环理论(R.A.Schmidt)适合于解释作为整块的快速执行的动作技能的习得。没有纠错机制。认为动作技能是有一般化的动作程序所控制的,它有一些固定不变的成分,也有一些参数和变量。,3.生态观 强调在动作控制中,动作执行者与动作发生的环
7、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费茨(T.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1964提出的三阶段观点:,1.定向(认知阶段)- 形成学习动机,学习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 对技能的学习有时从个别动作入手,有时从动作的整体入手。需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的动作进行比较,克服习惯动作的干扰。 动作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需有意识地控制。,2.模仿(联系形成阶段)-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
8、成比较连贯的初级动作系统。在动作转换和交替处会出现短暂停顿;稍微分心,会出现错误动作。 3.熟练(自动化阶段)-学习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稳定的动作系统。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 熟练操作的五特征: 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灵活性的增强 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动作连锁,建立其内部指导程序,意识的控制作用减弱,动作达到自动化。 反馈方式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外反馈指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反馈,如旁观者的指点、某种机械 信号等。内反馈指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
9、馈。 微弱的线索被利用 在不利的条件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小脑等低级中枢,其可能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动作技能的迁移指已掌握的技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或妨碍作用。 正迁移: 双侧性迁移 :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的另一侧。 语言-动作迁移:在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动作技能有积极影响。 动作-动作迁移:已学会的一种动作帮助和促进对另一种
10、动作的学习。正迁移发生的情况: 不同技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不同技能之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23,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 负迁移发生的情况:两种技能在结构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动作方式。如,在打网球和羽毛球之间就有负迁移的作用,因为打羽毛球要求手腕的动作,打网球要求整个手臂的动作。,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一、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人内部条件 (一)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动机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动作技能的内在驱动力量,对学习者持久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生理成熟是学
11、习动作技能的基础,知识经验是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条件,学习者生理水平越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越好。 -(三)正常的智力水平,24,(四)良好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与出色完成竞赛活动有关的人格特征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忍耐力、坚持性;抗干扰、承受打击和注意稳定的能力;控制能力;任劳任怨、富于吃苦精神;自信、大胆、心胸开阔;高于常态的智力水平。 五)适当的生理唤醒水平 生理水平与操作水平的关系有三种理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倒U形假设(哈特金森,1940) 唤醒水平从睡意状态转向警觉状态,动作操作的成绩提高;但从警觉状态向高度兴奋状态,操作成绩下降。中等的唤醒水平是最佳的水平。,二、动
12、作技能学习的外界环境条件 (一)科学的指导:讲解与示范(二)练习,(一)科学的指导 1.讲解: 教师讲给学习者听 讲解的内容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动作技能的性质;学习程序与步骤;注意事项。 讲解的言语要简洁、概括与形象化。,2.示范: 教师做给学习者看 教师做出示范: 示范者的身份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当观察熟 练的教师的示范操作时,学习效果最好。,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可借助视听教学进行示范,如图片、影片、幻灯、计算机模拟。 何时给予示范:在实际进行技能操作之前让学习者观察示范动作,是一种较好的技能学习方式。 示范时结合讲解,或指出错误、进行现场评价,效果更好。
13、,(二)练习 1.练习和练习曲线 练习:是指动作的反复操练过程 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2.练习进程的特点 3.合理地组织好练习,练习曲线,1.练习: 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练习曲线: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或者说是运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 。,2.练习进程的特点 (1)总的趋势是练习成绩逐步提高,表现在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上。 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慢后快;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后较平均。,(2)练习
14、进程中存在高原期现象: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在练习中期出现,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而且并非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 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现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练习成绩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趋势下,练习成绩会出现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现象。,(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 (5)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练习者的个性差异,以及
15、他们对学习的准备程度和对练习的不同态度,都会影响练习的成绩,造成练习中的个别差异。,3.合理地组织好练习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具体明确的练习要求, 难度适中的练习目标,(2)进行适度的“过度练习” 要了解达到某一操作水平时所需的基本练习次数,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过度学习的次数。 过度学习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究竟何种程度最佳,结论不一。有人主张保险的次数为100%,即再增加原初学习程度的一倍达到最佳 。 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说,过度学习更为有效。,指实际练习时间超过达到某一操作标准所需的练习时间。,(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 集中练习指
16、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种动作技能为止。 分散练习把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适当的休息时间。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整体练习把要学习的动作技能作为一个整体重复加以训练的形式。 部分练习-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若干部分,每次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训练,最后获得完整的动作技能。 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5)要及时反馈 通过反馈,学生考验辨别动作的正误,知道自己动作是否达到要求。反馈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及时的与延迟的。采用哪种反馈,应根据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内部反馈: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
17、部反馈: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 并非每次练习都必须给予外部的反馈,这样容易增加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负担,且容易导致过分依赖外界,不利于内部动觉体验的形成。在几次练习后给予某种总结性的、简要的反馈非常有效。,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外部反馈的作用较大,因为个体尚未建立准确的动觉感受;在学习的中期和后期,应强调内部反馈,可以提高个体对各种肌肉动作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研究表明:连续的任务,及时反馈效果好;不连续的任务,延迟反馈不影响效果。,(6)进行心理练习 心理练习,又称概念化、内省、表象练习。指在实际练习之前先在头脑中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过程。 (7)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因素 人对活动的态度
18、 自信心 人在练习时的情绪状态 人的意志品质,(三)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46,Thank You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不同心理学家的定义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可通过诸如顺利地书写、跑步、体操、驾驶汽车等借助骨骼、肌肉及相应的神经过程实现的活动表现出来。,克伦巴赫(J.Cronbach)认为:“最好是把技能定义为习得的,能相当精确执行且对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注意的一种操作。” 美国心理学家伍尔福克(A.E.Woolfolk)把动作技能看作是“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知识和进行那些运
19、动的能力。”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动作。”,二、动作技能的特征,后天习得的 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 动作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 熟练程度越高,动作技能越自动化和完善,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动作技能是以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间的密切协调为必要条件的动作活动方式,所以又有人常常把它称之为知觉运动技能。,动作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任何一种动作技能都具有在时间上的先后动作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动作的顺序性是不变的 如:原地推铅球,从持球、蹬腿、转体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动作顺序是不变的。 动作的空间结构具有稳
20、定性如:篮球的运球动作这种空间结构,有时幅度大,有时幅度小,有时节奏快,有时节奏慢,但运球的的基本样式是不变的。,动作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人对动作技能的运用是主动的,它主要由当前的任务所始动,也就是说,当任务需要时才表现出某种动作技能。例如:篮球场上带球的队员是进行运球,还是传球或者投篮,是依据比赛场上的任务需要而决定的。,熟练程度越高,动作技能越自动化和越完善.,熟练程度越高的动作技能,越能自动化地轻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少。,动作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动作技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
21、确性和越少耗费能量,从而使完成该动作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的降低。,三、动作技能的分类,动作技能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种是根据动作技能进行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封闭式动作技能和开放式动作技能; 另一种是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划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离散的动作技能。,1。连续的动作技能: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的能力。如唱歌、滑冰。 2。离散的动作技能:以可以直接感知到开端和终点的动作完成的技能。如掷标枪、射击。,封闭的技能:主要根据个体内部反馈信息来调节完成的技能。如体操。 开放的技能:主要依赖周围环境提供信息来调节完成的技能。如开汽车、打排球。,四种动作技能的
22、关系,另外的分类: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精细技能:局限的空间小,动作要精巧、协调,由小肌肉来实现。如弹钢琴、打字等。 粗大技能:需要的空间大,动作幅度较大,大肌肉群参与、甚至整个躯体参与。如跑步、打网球等。,徒手型与器械性动作技能,凡是依靠操作自身的机体来实现的动作技能都属于徒手型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依靠操作一定的器械来实现的叫器械性动作技能。,四、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测量,动作技能的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运动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内在运动能力的变化,是一种相对持久的变化 动作技能的学习,可通过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来判断。 测量运动技能的方法: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保持测验:一
23、段时间之后测量表现 迁移测验:在变化条件下测量表现。,动作技能的保持,实验结论:动作技能不易遗忘 原因: 动作技能是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 许多动作技能是以有序连续的局部动作为基础的 动作技能保持高度依赖小脑的低级中枢,这些跷可能比脑的其它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动作技能的迁移,(一)正迁移S 正迁移:即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产生积极影响。 正迁移的条件: (1)不同技能间存在共同的因素和成分 (2)不同技能之间包含共同原理。,正迁移包括:,双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形成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的器官。 动作动作迁移:已形成的一种技能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迁移 语言运动迁移:练习前的
24、语言训练对技能的掌握有积极作用,双侧性迁移,研究结果: 最明显的是人体对称部位:左手右手、左脚右脚; 其次是同侧部位,即左手左脚,右手右脚 最弱是对角线,即左手右脚,右手左脚,(二)负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有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又叫做技能的干扰。 负迁移的发生条件: 两种技能结构上相似,但在某些成分上要求的动作方式相反。,正、负迁移常常伴随发生,五、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认知心理学派将动作技能的获得分为三个阶段: 动作的认知阶段 动作的联结阶段(联系形成阶段) 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示范动作的观察或指导者的言语指导,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组成技能,并做初
25、步尝试。 此阶段学生注意范围较狭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紧张,易出现多余动作,还不能觉察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联系形成阶段,练习者逐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其联系起来,但各动作结合得不紧密。 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 排除过去经验中习惯的干扰,动作的自动化阶段,通过练习使一系列的动作连贯地完成,意识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熟练的程度 学习者不再需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了”。,六、动作技能熟练的标志,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 错误被排除在发生之前 局部动作综合成连锁动作并受内部程序的控制 能有效地利用与任务有关的线索 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能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第二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26、,内因 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 已有的动作技能 外因 言语指导 示范 练习,一、内因,动作技能随知识经验的增长而提高的 知识经验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能使学生更深刻领会技能形成的要求和细则,理解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能使学生有较强的自控力和稳定的注意力,持之以恒地完成技能动作的学习; 能使学生更有意义地将局部技能联结起来 动作技能的形成还受到生理成熟因素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受已有运动技能影响: 已有运动技能与将要学习的技能的关系有时为从属关系,有时为并列关系 从属关系:已有技能表现为是现在要学习的技能的局部技能 并列关系:已有动作技能表现为是目前将要学习的技能的同位技能 先前学习的技能也会干扰后面学
27、习的技能,二、外因,(一)言语指导 作用: 可提供运动本身有用的和重要的信息 可强调识别自己错误的方法 告诉学习者不要干什么 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一个持久的定向效应 不足:只能描述最一般、最全面的方面,很少用来指导最初的练习尝试。 实验研究成果:言语指导对动作技能具有定向效应,解决办法:用言语描述对第一次或前两次练习最重要的技能方面。,(二)示范,示范即演示技能,以便学习者能直接观察到动作成分,并在随后的最初练习中模仿 通过示范学什么? 示范时,专家榜样还是学习榜样?,习得运动策略,观察学习榜样,并将榜样行为结果的知识也呈现给学习者,实验说明,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认知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注意观察并理解
28、他所演示的运动技能。采取“纠正儿童叙述中的错误”的方法成绩最佳 。,二、练习,练习:是指动作的反复操练过程。 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练习需付出一定努力 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1.练习曲线,2.练习进程的特点:,(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成绩的提高常常是先快后慢,但有时也会出现先慢后快的情况。 先快后慢的原因:最初的新鲜感;开始的动作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学起来容易,后来难度越来越大等。 先慢后快的原因:开始没兴趣,逐渐培养起兴趣;以前从来没接触过,以后随着熟悉而使技能提高等。,(2)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练习过程中,
29、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实验1:布瑞安(1897)研究练习对收发电报的作用。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习1528天之间,成绩停顿不前。 实验2:弗兰克斯(1982)研究练习对追踪物体作用,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发现前4天,进步明显;5、6、7三天学习没有提高,第7天后,成绩进一步提高。,高原现象出现的可能的原因:,原因 学习热情下降 身体疲劳 旧的动作技能的限制 高原现象的排除 加强兴趣调适 劳逸结合 提供及时、清晰、完整的反馈,(3)练习进程不均匀:练习的效果并不是稳步上升的。有时成绩进步较快,有时较慢,有时出现停顿,有时甚至下降。 原因:与个体对任务的态度,环境中某
30、些干扰,以及练习过程中形成的技能模式的干扰等因素有关。,(4)练习中存在个体差异: 练习者准备的程度 对练习的态度 个性特征 性别。,3.不同形式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练习的分布: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练习的变化:随机练习和区组练习 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 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练习的分布: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散练习: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练习分布对连续动作技能的影响:练习分布与总练习时间存在权衡关系 练习分布对离散动作技能的影响:无明确回答,训练期间,分散练习每次练习学到的最多,但完成练习的总时间也最多;集中练习每
31、次练习的收益递减,但完成练习的总时间最少。 对危险任务来说,集中练习会增加练习者受伤的风险,练习的变化:随机练习和区组练习,变式练习:在多种情境下进行练习,相对不变的练习条件而言,更能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随机练习与区组练习 定义 实验结论: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即情境干扰效应,假设有X项任务要练习,每项任务要练习N次,有两种安排: 区组练习: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任务都练习完。 随机练习:一项任务的一
32、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的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且一项任务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情境干扰效应(contextual interference effect):在动作技能学习中随机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学习要比区间练习产生更持久的影响。,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身体练习:身体实际进行活动的练习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行过程的练习形式。 研究结论: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学习时要尽量选择身体练习。但在无法进行身体练习时,心理练习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连续动作技能 若由若干局部技能构成,且各部分技能之间不存
33、在相互协调问题,则先进行局部技能的部分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效果更佳。 若各部分要经常相互协调,则不易进行局部练习 离散的动作技能:整体练习效果更佳,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孰优孰劣,主要决定因素是运动本身受单独一个程度支配的程度。 运动非常快:受一个动作程序支配,整体练习 动作慢:由一个以上程序支配,可分成几个部分单独练习。,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反馈,反馈是指有机体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应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导到大脑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合性的信息过程。,例如:,在篮球投篮时,球出手之后,投球者马上就会通过视觉得到球是否进入篮筐的信息。,一、反馈的分
34、类,反馈分为固有反馈(inherent feedback)和增补反馈(augmented feedback) 固有反馈: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练习者获得自己运动的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形成是具体的运动所产生的。 增补反馈:是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固有反馈,固有反馈可以是练习者在执行某个动作时肌肉中的感觉器提供的感受 固有反馈也可以是练习对自己行为结果的直接观察。 固有反馈是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可以获得的反馈。,增补反馈,增补的反馈可从不同维度进行描绘: 同时性的与终结性的反馈:运动中给予或运动结束后给予 即时性的和延迟性的反馈:从给予时间上作的区分 言语的
35、与非言语的反馈,常见的增补反馈: 结果的知识(knowledge of result,KR):这是关于环境中目标达成状况的增补的、言语式的、终结性的信息。 表现的知识(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KP):是关于学习者运动模式的反馈信息。多是由教员提供给学生,旨在改正错误运动模式。,二、有关增补反馈的研究,结果知识的准确性 结果知识的呈现方式 学习者对反馈信息的加工,(一)结果知识的准确性,结果知识的准确性指反馈信息的准确程度 研究发现: 既呈现错误方向,又提供错误大小的结果的知识,其效果最好 结果知识的范围较大时,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由学习者来决定何时呈现结果的知识,学习
36、效果较好,二、结果知识的呈现方式,在练习起始阶段要经常提供KR,在接近练习的结尾时,要逐渐减少KR的呈现 练习过后立即呈现本次练习的反馈,学习效果也不好 因为立即的KR给学生呈现太多的信息,使他们过分依赖这种信息,(三)学习者对反馈信息的加工,在学习顺序中,反馈呈现时间关系到三个时间间隔: KR延搁 后KR延搁 练习间间隔,KR延搁:是练习者对操作完成后所获得的固有反馈进行加工的阶段。 从KR呈现到下次练习开始之前的延搁,叫“后KR延搁”,被认为是个体加工KR并做出下次运动决策的时间 练习间间隔:一般为1020秒之间,是KR延搁与后KR延搁之和。,KR延搁的相关研究结果,在KR延搁期间进行的活动,如果妨碍了学习者对完成操作后获得固有反馈的加工,则其影响为一干扰。,三、增补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信息作用:当学习者对自身固有反馈信息来源的可信性不确定时,KR就起到最佳的信息作用。 动机作用:结果知识和表现的知识可使学习者保持觉醒,可促进他们设置更高的目标。,本章作业,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课后第三题之2,谢谢。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