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板块 法律常识,关键词,法律特征、法律与道德、法律功能、未成年人的保护、违法犯罪、不良行为、自我保护(法律帮助)、权利义务、受教育、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合法权益、宪法(根本大法)、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建议监督权,(一)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核心内容,【考点12】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考点13】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考点16】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2、。 【考点17】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考点14】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会自我保护。 【考点1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强化程序思维,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保护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和应负责任,犯罪的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3、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等。 (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教育,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权等。,(3)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社会保护不到位,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等。 (4)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道德水平低下,法治观念淡薄,误交损友;不
4、能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预防违法犯罪 (1)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为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引导青少年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2)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抑制不良心理和行为。从小事做起,谨慎交友,防微杜渐。,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性: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
5、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注意安全。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冷静应对。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不能贸然行动。用智慧保护自己,遭遇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时,要沉着应对,机智求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
6、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是非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有效的手段是诉讼。,(二)权利与义务,【考点29】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力与义务相统一观念,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考点30】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考点31】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3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考点3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考点34】知道公民的
7、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考点35】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的规定 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 基本义务: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对家庭履行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权利就负有义务,负有义务就享有权利。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能
8、确保权利的实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恰当的方式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懂得守法才能更好地履行义务,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基本权利:从个人角度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基本义
9、务:从国家角度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养是关键。所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尊师守纪,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国家发展多作贡献。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全面发展。,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的含义、地位和维护,财产所有权的含
10、义: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和方式,遗产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其中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遗产必备的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遗产的法定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在遗产继承中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用法律武器维护财产继承权。 智力成果权的内容和法律保护 内容: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法律保护: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未成年人也享有智力成果权。如果发现自己的智力成
11、果权受到侵害,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和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等权利。,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依法治国,【考点4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12、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考点44】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有序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考点45】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考点46】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考点5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
13、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自觉维护宪法尊严: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积极宣传宪法。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依法治国的意义、要求和新方针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
14、究(必要保障)。 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公民监督权 主要行使渠道: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正确行使: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使,不可妨碍公务。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合理运用网络 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网络的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上网要遵守法律;青少年要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中学生应学会理性地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