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10186348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上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西周时期,后世的

2、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2、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要点: 1、铁犁牛耕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1、铁犁牛耕的进步:牛力耕田的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两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或二牛一人犁耕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传统步犁基本定型。,2、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耕作制度

3、:从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经济重心:南宋起,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 3、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人力工具)、唐朝时的筒车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 2、条件: 生产工具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耕作技术的进步;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大量的自耕农。 3、小农经济的特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产品主要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简单落

4、后的小生产模式: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工具简陋,集体劳作。,4、小农经济的弱点: 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土地少,所受封建剥削沉重,所以,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且十分脆弱,难抵御天灾人祸。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日益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5、影响: 小农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土地有限,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土地少,所受封建剥削沉重,所以,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

5、再生产,且十分脆弱,难抵御天灾人祸。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读课本插图,熟悉各种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等。,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所谓“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6、管理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流向:军队、官府、贵族生活, 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通。,3、重要成就:冶金、制瓷、丝织三大领域为例。 冶金业(青铜与铁):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青铜铸造业繁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北朝:灌钢法。,制瓷业: 商朝:烧制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种类丰富,明宣德的青花瓷,被奉为珍品。 江

7、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出现织机、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外来的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了写实风格。 明清:官府设在苏杭等地设置织造局,缎成为丝织品的代表。,二、民间手工业,1、民间手工业特点: 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少量作为商品出卖。 民营手工业: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8、 隋唐恢复和发展。 两宋后,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3、重要成就: 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花楼机。 明中叶以后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原因: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重要成就: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远达欧洲、非洲。西 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 17世纪开始,欧洲陆续生产

9、瓷器。,四、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以丝织业最为明显,后来“南盛北衰”。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地域分布广,工业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一、古代

10、中国商业发展历程,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原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3、隋唐: 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概况: 邸店(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为远距离和大

11、宗商品交易提供服务)。 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4、宋元商业繁荣: 两宋: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 概况: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 概况: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5、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 阻碍因素:商税沉重,商人受种种压制; 概况: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

12、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结论: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注意: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 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居民住宅区)分开; 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如汉唐长安城设有东、西“市”等等。 宋朝时期: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 A、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B、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D、 “草市”也更加普遍。 E、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

13、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兴起: 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 (3)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活跃。 隋唐以后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逐渐由盛而衰,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1)

14、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主要由官府控制,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如郑和下西洋) 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走向衰弱: 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只许广州“十三行”经

15、营外贸。出口商品仅占总量3左右。,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 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从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而衰。,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含义: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

16、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瓦解: 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

17、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分类: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四种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的实行证明国有土地的存在。 君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农民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只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占一定的比例。另外,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的现象。,(3)封建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

18、至隋唐的“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实行“鱼鳞图册”,即丈量田亩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二、“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演变: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 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同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 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

19、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固守) 措施: 影响: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4、评价: 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

20、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三、“海禁”和“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 (1)原因:倭患日本武士流为浪人,他们与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倭寇与东南沿海当地土豪、奸商、海盗勾结,构成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2)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实质:闭关锁国。 2、清初厉行“海禁”: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

21、)内容: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并不是禁绝)史实: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