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学导设计方案(一周学导设计方案顺序汇总)姓名 课题 课型 时间宗寿前 问题发现课 综合解决课 2014.5.12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2技能目标:探究郑和下西洋盛况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意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
2、空概念,突破难点。问题预设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女生:“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男生:“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
3、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2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
4、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过 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 3分钟 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充分的同学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复习提问:隋唐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人物有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明清时期也涌现了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谁呢?目标咀嚼 3分钟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目标。2.默读一遍学习目标并划出你认为需要完成的目
5、标,仔细体会本节课的情感目标。3.最后请同伴交流一下对目标的理解。自学指导 10分钟要相信自己,只要付出肯定有回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1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导读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先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解决老师提出的导读问题,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划出来,答案写在问题的下面。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解决;第二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写在我的问题处;问题要围绕学习目标提出,并能联系生活实际。2老师走进学生关注自学情况。重点个辅赵志超、魏乔智、董草、王庆澳等。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重点关注历史学科长。4.及时对学生进行引领,引领要有时间、目标、问题意识。对自学人真的同学进行鼓励
6、。讨论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7分钟1提出明确要求:学科长主持小组讨论,组内轮流发言(作答、质疑) ,组内先交流老师提出的导读问题,再解决组内同学发现的新问题,请各组派代表把组内发现的好问题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走进小组,倾听交流。2.讨论要求:一起立,二聚首,三张口,四讨论,五评价。3组织学生提炼出重点问题,组内展示,并呈现在黑板上。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和结论。 展讲指导 5分钟1创设展讲情景,展讲具体的格式要求,培养学生的展讲技能。2.引导学生展示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和结论。要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展示着质疑,本组成员可以互相补充修正,完善解决
7、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从而使问题在展示中解决。3科学引导,使问题条理化。 4教师提前预设好程序,弱化过度主持。精讲点拨 审题答案 方法 拓展5分钟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女生:“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男生:“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
8、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2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
9、人们学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训练指导 10分钟1.明确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体规范,在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给予及时的评价,订正历史学科长的试卷答案,以便进行讨论。2师巡视,批阅,收集做题信息。3解决、订正共性问题。打点收获 2分钟 1.对本节课的知识系统进行梳理,同时再次明确本课的重难点。2对本节课小组活动状况和学生的活动状况矿进行及时的点评。导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习惯亟待养成,需要老师进行耐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