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5341 上传时间:2018-05-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0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牌学案】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3.10 阿q正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语言。3.把握阿Q的思想性格特点,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

2、图解,2.写作背景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它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小说共包括九章内容,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

3、文图解,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3.词语积累(1)小觑:小看。(2)口讷:嘴笨,言语迟钝。(3)虫豸:小虫的通称。古谓有足为虫,无足为豸。也用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4)行状: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这里泛指人的经历。(5)口碑: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6)出言无状: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7)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8)深恶痛绝:厌恶、憎恨到极点。,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4.词义辨析(1)鄙薄鄙夷辨析:两词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但“鄙薄”指轻视、看不起,浅陋微薄。“鄙夷”指傲慢、轻视,不屑一

4、顾。判断正误: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夷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小李那鄙薄的眼神说明他看不起小张。(),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2)怒目而视侧目而视辨析:“怒目而视”指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前者侧重生气,后者侧重既怕且恨。判断正误:车里面一个中年女士对我侧目而视,大概是觉得我挡了她进门的路。()使通国之人怒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5、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之类的言语,表现出阿Q怎样的心态?提示:表现了阿Q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2.“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这一句中“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应该怎样理解?提示:“不幸”指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起源了,可见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强调赢钱反遭更大的创痛。“几乎”表明阿Q这一次失败千真万确是事实,但他竟然还是用精神胜利法把自己挨了打,想象成是别人挨打使自己“逃”过一“劫”。,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

6、感知,课文图解,3.课文结尾说阿Q“十分得意的笑”,店里人“九分得意的笑”,这是为什么?这揭示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提示:“九分”是作者有意生造的词语,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个个有着一个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动脚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提示:阿Q落到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地步,可见其地位之低下。中国农村特别注重姓氏宗族,势单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负

7、,而望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没有姓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态?提示:前者是对于未庄人而言,表现他的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然而阿Q却很乐意,因为这种矛盾可以使他两面获胜。,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看出当时未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状况?提示:这是一个偏僻的乡村,交通不便,人们很少进城,代表传统封建势力的“土地主”赵太爷和“洋地主”假洋鬼子等人统治着一切。贫苦农民

8、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面对这不平的现实,不少人都习以为常,在屈辱中求生存,这便是未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全貌,典型地概括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点,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阿Q性格的核心是什么?请谈谈你对其性格核心的理解以及评价。提示: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和满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尊自大。阿Q是个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阿Q也不表示崇奉。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

9、,甚至瞧不起城里人。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第二,自轻自贱。阿Q在未庄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而且他还自以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胜利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第三,自欺欺人。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个”,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转败为胜

10、。第四,欺软怕硬。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地轻薄。阿Q如此种种的取胜法宝,如同麻醉剂,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至死也不觉悟。,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

11、阶级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制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阿Q面临着一切生存的困境:无田地,无房屋,无女人等。他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阿Q依然是阿Q。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用一个喜剧的外套,包装一个悲剧的故事,是含笑的悲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小说将悲剧和喜剧因素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2.白描手法和出色的心理描写。本文多处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当阿Q知

12、道要挨打时“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显示了阿Q可悲的奴才本性;又如阿Q调戏尼姑的举动“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摩着”指来回摩擦,用力不大,却充满占人便宜的色情成分,“呆笑”写出了阿Q麻木而又欺软怕硬的丑态。作者运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塑造阿Q形象,突出运用了心理描写方法,他对革命的认识,他的忧愁与得意,他的幻觉和想象,种种心态跃然纸上,使我们看到了他的灵魂世界。,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杂文式的笔法。小说处处使用幽默、尖锐、诙谐的语言进行议论、讽刺、挖苦和调侃。或反语或夸张,或揭

13、谬或点睛,或大词小用,或庄词谐用,其最终目的就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才能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字,突出人物或景物的特点,100字左右。创意激活:白描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的写作手法。运用白描手法,需要注意三点:1.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

14、象鲜明的描写效果,这就是白描。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的一种手法。,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3.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特别须注意的是切忌用“油滑”之调和“八股”之腔,因为浅薄的“油滑”与言之无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1.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黢黑的面孔,两道浓眉

15、,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2.雨不停地下,石级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净,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碎雨星罩着,绿蒙蒙的,望不到边际,路下的山冲里一片桃林,初开的桃花被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泛出一层水润润的红雾。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呵,这奇妙的春雨,它会给未来孕育怎样的景象呢?,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学医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

16、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理想和现实”“选择”“取与舍”“学会放弃”“爱国”,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看客心理是指人们面对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不良心理。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人的内心,向外表现为好

17、打听他人隐私,以他人的悲伤作为自己的快乐。鲁迅对于这种心理有深刻的认识。当年他从日本学医归来,发现一些中国人面对自己的同胞惨遭侵略者砍头、杀戮竟然没有一丝悲伤,反而如看热闹一般,于是他下决心用文字拯救中华民族。阿Q正传中,阿Q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癖好的批判。在祝福中祥林嫂不停地向鲁镇的人讲述自己的悲惨故事,而周围的人只是怀有一种看客心理、假慈悲地去听。鲁迅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提示:“看客心理要不得”“责任”“坚守良知”,问题导学,写法探究,

18、积累与运用,鲁迅“本意似乎想把阿Q好好地骂一顿,做到临了却使人觉得在未庄里阿Q还是唯一可爱的人物,比别人还要正直些,所以终于被正法了。正如托尔斯泰批评契诃夫的小说可爱的人时所说,他想撞倒阿Q,将注意力集中于他,却反将他扶起来了,这或者可以说是著者失败的地方”。鲁迅在创作阿Q这一人物典型的后期,产生了矛盾。因为人物随着创作的进展逐步有了自身的性格,有了自身的生命,亦即人物“活”了,他会按着这一性格轨迹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突破作家原有的创作意图。鲁迅想“撞倒阿Q”,末了却“将他扶起”,这是因为在与阿Q周围那些鄙俗卑劣、奸诈阴毒的人物对比中,不肯安分、不甘平庸的阿Q,其深层还是有着“可爱”“正直”的一面,但他不能见容于那一生存空间,所以鲁迅只能做出使其“被正法了”的结局,这是合乎创作规律、合乎情理的。鲁迅自己也谈道:“其实大团圆倒不是随意给他的;至于初写时可曾料到,那倒确乎也是一个疑问。我仿佛记得:没有料到。”俞兆平越界的庸众与阿Q的悲剧自主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