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揭示出了比较利益的源泉,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简介P28 理论的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用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就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资源禀赋论的例证,有甲、乙两国分别生产X、Y两种产品,使用两种要素。两种商品的生产要素比例为:X商品=3A+1B,Y商品=2A+2B,由于甲国的要素A供给较丰裕,要素B供给较稀缺,乙国则相反,因此决定了两国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为:甲国A=4,B=7,乙国A
2、=6,B=5。两国对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X商品 甲国为 3*4+1*7=19乙国为 3*6+1*5=23Y商品 甲国为 2*4+2*8=22乙国为 2*6+2*5=22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与交换,则:甲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乙国出口Y商品,进口X商品。,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通常用资本-劳动比来表示,假如KB/LB KA/LA,就可以认为相
3、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还可以用w/r来表示。,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以上数据表明,要素禀赋是指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并且同角度的衡量,结果不一。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要素禀赋论的进一步解释-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
4、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产纺织产品投入劳动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资本投入比例最大,则称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3.2.1斯托尔珀萨缪尔森(P38)定理基本思想:关税提高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将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关税保护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劳动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如果关税保护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
5、要素的收入趋于增加。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虽然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了。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也恰巧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3.2.2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均衡的条件下,两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贡献在于分析了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有的假设与
6、现实不完全一致。要素价格的均等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在现实中,贸易壁垒以及运输成本等原因会使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较难实现。,3.2.3雷布钦斯基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下降。如果假定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小结:,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和雷布钦斯基定理四个方面,后三者为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赫克歇尔俄林
7、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态和国际贸易的流向,各个国家生产和出口本国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分别探讨了产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放大效应和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品产量变化的放大效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论证了不仅仅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福利,实行保护主义可以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影响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3.3.1列昂惕夫悖论,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贸易中,各国出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拥有的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
8、品,而进口的商品是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产品。然而,列昂惕夫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是世界公认的资本最富裕的国家(相对量和绝对量都是),其劳动力是相对稀缺的;但是在1947年出口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许多经济学家试图解开列昂惕夫悖论,并利用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料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进行检验,然而悖论仍然存在,检验结果,既没有肯定地证实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也没有否定赫克歇尔俄林模型。,3.3.2列昂惕夫悖论的解释,(一)列昂惕夫自己的解释(P48第一段) 不能单纯以每人每小时来计算劳动,而应该以“有效劳动”来计
9、算,即美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的3倍,这样美国的有效劳动就是原来所计算的劳动的三倍,即美国应该是一个劳动较丰裕的国家。,(二)要素密集度逆转,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7中,对于要素密集度,认为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同种商品在两个国家密集度相同,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严格的假设条件限制了理论的实际适用。如果同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难以成立。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三)要素需求逆转,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定8:两国消费
10、者对两种商品偏好相同,所以,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考察剔除了需求方面的影响,仅仅考虑要素禀赋差异.但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方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按照需求逆转说,美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美国如果偏好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的贸易方偏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将被抬高,直到美国的比较优势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四)关税结构说(P5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一国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增加本国丰裕要素的实际报酬,减少稀缺要素的
11、实际报酬。关税结构说,则主要强调关税对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影响。就美国来说,关税更倾向于保护劳动力的所有者而不是资本的所有者。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由于关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较多排斥,所以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美国的主要进口产品。列昂惕夫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关税结构。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模型中假设的自由贸易模式(假定2)相悖。鲍德温在1971年的一项研究中,确认了关税结构对美国贸易模式的影响,并且估计出关税导致进口物品的K/L减少5%,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列昂惕夫悖论。,(五)新要素学说(P52-53 64-68),1.自然资源说P52:自然资源的丰
12、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围。在列昂惕夫悖论中,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在计算进口品的要素需求量时,抬高了进口品资本/劳动的比率,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比如:美国大量进口的石油、煤炭、钢铁等产品的生产,既包含资本的贡献,同时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贡献。也许这些产品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的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60%70%,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度很高,把这些产品归入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大了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2.人力资本说P53,克拉维斯、基辛、凯能、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的差异
13、来解释“悖论”的产生。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基辛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认为悖论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不同质量的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的按人/年或单位劳动小时计算,会引起误差。加入人力资本后,列昂惕夫悖论可以得到解释。,3.其他新要素P64-68,技术 研究与开发 信息 规模经济与管理,(六)要素的国际移动P70-73,劳动力的移动 资本的移动 要素移动与商品移动的替代和互补关系,小结:,列昂惕夫运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检验H-O理论的适用性,得出的结果刚好相反,这就是列昂惕夫悖论。对他的解释主要有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需求逆转、新要素理论、关税结构说和要素的国际流动等。,课后练习,P54 第1、2、3、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