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章 弯曲内力,本章内容: 1 引言 2 梁的支座反力 3 剪力和弯矩 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5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2,第一节 引 言,一、工程实例,3,二、基本概念,工程中的梁,其横截面一般具有一竖向对称轴,该轴与梁的轴线一起构成梁的纵向对称面。当梁上所有的外力均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时,变形后梁的轴线弯成一条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平面曲线,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受力特点:, 变形特点:,外力垂直于其轴线或外力偶作用在 其轴线所在平面内。,变形时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弯成曲线。,1. 弯曲变形的特点,3. 平面弯曲,2. 梁: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4,5,4. 梁
2、的计算简图, 梁的简化:通常以梁的轴线代替, 载荷类型:集中力、分布载荷、集中力偶, 支座类型:,(2)活动铰支座,(1)固定铰支座,6,(3)固定端,5. 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简支梁, 外伸梁, 悬臂梁,7,起重机大梁为No.25a工字钢,如图所示,梁长L=10m,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8kg/m,起吊重物的重量为100kN,试求起重机大梁的计算简图.,q =38kN/m,F =100kN,8,第二节 梁的支座反力,梁的支座反力计算举例。,例5-1 试求图示简支梁A、B支座处的约束反力。,解:(1)取梁AB为研究对象,(2)作受力图,(3)列平衡方程,9,(4)解方程 ,得,例5-2 试求图示外
3、伸梁B支座处和C支座处的约束反力。,解:(1)取外伸梁AC为研究对象,(2)作受力图,(3)列平衡方程,10,(4)解方程 ,得,11,例5-3试求图示悬臂梁A支座处的约束反力。,解:(1)取悬臂梁AB为研究对象,(2)作受力图,(3)列平衡方程,(4)解方程 ,得,12,第三节 剪力和弯矩,一、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图示简支梁受集中力F1、F2 和F3的作用,试分析距A端为x的横截面上的内力。,求梁横截面上内力截面法,梁横截面上内力1. 剪力FS: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其在数值上等于截面左侧所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2. 弯矩M :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内力偶矩,弯矩M在数值上等于截面左侧所有外力对截面
4、形心的矩的代数和。,3. 剪力FS和弯矩M也可用截面右侧的外力来直接计算。,13,二、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剪力FS符号:,n-n截面的左段相对右段向上错动时,n-n截面上的剪力规定为正值。或剪力以使其对所作用的微段梁内任意一点的矩顺时针转向为正,即“顺转向为正” 。,反之为负。即n-n截面的左段相对右段向下错动时,n-n截面上的剪力规定为负值。或剪力以使其对所作用的微段梁内任意一点的矩逆时针转向为负,即“逆转向为负” 。,14,弯矩M符号,即以使其作用的微段梁产生凹变形的弯矩规定为正,即“凸向下为正” 。,使横截面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即以使其作用的微段梁产生凸变形的
5、弯矩规定为负,即“凸向上为正” 。,15,三、用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1. 在指定截面处假想的将梁截开,取其中的任一段为研究对象;,2. 画出所选梁段的受力图,受力图中的剪力FS和弯矩M应假设为正 ;,3. 由平衡方程 求出剪力 FS;,4. 由平衡方程 求出弯矩M,其中C为指定截面的形心。,16,例5-4 图示悬臂梁,受集中力F和集中力偶Me=Fl的作用,试计算截面11、22、33上的剪力与弯矩。其中11截面无限接近于A截面、22截面无限接近于B截面、33截面无限接近于C截面。,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17,(2)计算11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求得,(3)计算22截面处的剪力和
6、弯矩,求得,18,(4)计算33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求得,19,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例5-5 图示外伸梁AC承受10kN的集中力和 的集中力偶的作用,试求横截面A+、D-与D+的剪力和弯矩。其中A+代表距A无限近并位于其右侧的截面、 D-则代表距D无限近并位于其左侧的截面。,20,(2)计算截面A+处的内力,求得,(3)计算截面D-处的内力,求得,21,(4)计算截面D+处的内力,求得,22,四、计算剪力和弯矩的简便方法,1.剪力FS等于截面一侧与截面平行的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其中若对截面左侧所有外力求和,则外力以向上为正;若是对截面右侧所有外力求和,外力则以向下为正。,2.弯矩M等
7、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矩的代数和。,对于外力,无论是位于截面左侧还是右侧,只要向上,对截面形心的矩都取正值,向下则取负值。至于外力偶,若位于截面左侧,则以顺时针为正;若在右侧,则以逆时针为正。,即“左上右下”外力为正值。,即“左顺右逆”外力偶为正值。,23,例5-6一简支梁,在CD段内受均布载荷 作用,如图所示。试求跨中截面E的弯矩和C截面的剪力。,解:(1)计算支座反力,由对称性易得支座反力为,(2)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截面C:看左侧求其剪力,截面E:看左侧求其弯矩,24,例5-7一悬臂梁,在一半长度上受均布载荷 作用,如图所示。试求11、22和33截面上的内力。,解:(1)
8、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11截面:看左侧求其剪力和弯矩,25,22截面:看左侧求其剪力和弯矩,33截面:看右侧求其剪力和弯矩,此题也可以不求约束反力,各截面的内力都由截面右侧的外力进行计算。,26,例5-8一外伸梁,所受载荷如图所示。试求截面C、截面B-和截面B+的剪力和弯矩。,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C截面:看左侧求其剪力和弯矩,27,B-、B+截面:看右侧求其剪力和弯矩,注:对此例中截面、处的剪力进行比较,发现: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剪力值有突变,突变值就等于该集中力值。,28,第四节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9、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若以沿梁轴线的横坐标x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则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可以表示为x的函数,这两个函数数学表达式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1.剪力方程,2.弯矩方程,29,以x为横坐标,以弯矩M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图形称为弯矩图;,剪力为正值画在 x 轴上侧,负值画在x 轴下侧。,弯矩为正值画在 x 轴上侧,负值画在x 轴下侧。,二、剪力图和弯矩图,以x为横坐标,以剪力FS为纵坐标,绘制所得的图形称为剪力图;,30,例 5-9 如图所示,简支梁AB在截面C处受到集中载荷F作用。试建立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列剪力方
10、程和弯矩方程,AC段和CB段的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不同,必须分段列出。,31,以梁的左端为坐标原点,AC段,CB段,(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结论: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而弯矩值没有变化,但弯矩图在该截面处发生转折。,32,例 5-10 如图所示简支梁,承受载荷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试建立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由对称性可得支座反力,(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以梁的最左端A点为坐标原点,33,(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34,例 5-11 如图所示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作用,试列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
11、支座反力,求得,(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以梁的最左端A点为坐标原点,35,(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36,例 5-12 如图所示简支梁,在C截面处承受矩为Me的集中力偶作用,试建立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AC段和CB段的剪力方程、弯矩方程不同,必须分段列出。,37,以梁的最左端A点为坐标原点,AC段,CB段,(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结论: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其左、右两侧横截面的剪力没有变化,但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就等于该处集中力偶矩的值。,38,例 5-13 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对此刚架,
12、由于A端是自由端,故无需求反力即可直接计算弯矩。,(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将坐标原点取在A点,AC段:,将坐标原点取在C点,CB段:,(3)作弯矩图,注:在绘制刚架的弯矩图时,一般规定将弯矩图画在杆件的受压一侧。,39,第五节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一、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假设直梁上作用的分布载荷集度q(x)是x的函数,规定q(x)以向上为正。,从梁中取出长度为dx的微段梁,m-m截面上内力为FS(x) ,M(x),x+dx截面处内力分别为:FS(x)+dFS(x) ,M(x)+dM(x),40,列微段梁的平衡方程,略去两式中的高阶微量 可得,41,此即为剪力、弯矩、载
13、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式,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小;,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根据q(x)0或q(x) 0来判断弯矩图的凹凸性。,说明:,42,二、关于剪力图、弯矩图的若干重要结论,1. 梁上无分布载荷作用 q(x) = 0,则此段梁的剪力FS (x)为常数FS, 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M(x)为x的一次函数, 弯矩图为一斜率为FS的斜直线。,FS(x) 0 时,弯矩图为向右上方倾斜直线;,FS(x) 0 时,弯矩图为向右下方倾斜直线。,43,2. 梁上有分布载荷作用,q(x) 为常数,且q(x)=q,则此段梁的剪力FS (x)为x的一次函数,
14、剪力图为一斜率为q的斜直线;,弯矩M(x)为x的二次函数,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q 0 ,即向上时,剪力图为向右上斜直线;,q 0 ,即向下时,剪力图为向右下斜直线。,44,3. 梁上有分布载荷作用,q(x) 为常数,且q(x)=q,q 0 ,即向上时,弯矩图开口向上, 为凹的抛物线;,q 0 ,即向下时,弯矩图开口向下, 为凸的抛物线;,45,4. 若在梁的某一截面处,剪力FS=0,则弯矩M(x)在该截面取得极值(极大值或者极小值)。,5.在集中力作用的左、右两侧截面,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就等于该集中力值;弯矩值没有变化,但是弯矩图的斜率会有突变,即弯矩图将发生转折。,6.在集中力偶作用的左
15、、右两侧截面,剪力没有变化,但是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该集中力偶矩值。,46,例 5-14 如图所示悬臂梁,已知均布载荷集度为q,集中力偶矩 。试作其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求控制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A右侧截面,根据载荷情况,将梁划分为AB、BC两段,利用简便方法,求得各段梁的起点和终点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47,B截面,C左侧截面,(3)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形状,BC梁段上无分布载荷作用,故此段梁的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AB段梁上有向下的均布载荷作用,故此段梁的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开口向下的凸抛物线。,(4)作剪力图和弯矩图,48,例 5-
16、15 如图所示简支梁,在横截面B和C处各作用一集中载荷F。试利用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由对称性可得支座反力,(2)求控制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根据载荷情况,将梁划分为AC、CD、DB三段,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段梁的起点和终点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A右侧截面,49,C左、右两侧截面,D左、右两侧截面,B左侧截面,(3)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形状,各段梁上均无分布载荷作用,故其剪力图均为水平直线。在CD段,由于剪力FS恒为零,故该段梁的弯矩M为常数,即对应弯矩图应为水平直线;其它两段的弯矩图则均为斜直线。,(4)作剪力图和弯矩图,注:CD段梁
17、的剪力为零、弯矩为常数,这种特殊的弯曲情况称为纯弯曲。,50,例 5-16 如图所示外伸梁,在C处作用一矩 的集中力偶,在BD段上作用集度 的均布载荷。试利用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绘制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求控制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根据载荷情况,将梁划分为AC、CB、BD三段,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段梁的起点和终点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51,A右侧截面,C左、右两侧截面,B左、右两侧截面,D左侧截面,AC、 CB段:剪力图均为水平直线;弯矩图则均为斜直线;,(3)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形状,BD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开口向下的凸二次抛物线。,(4)作剪力图和弯矩图,52,例 5-17 图示外伸梁,在C处作用一集中载荷 在AB段作用均布载荷 。试利用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其剪力图与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求得,(2)求控制截面处的剪力和弯矩,根据载荷情况,将梁划分为AB、BC两段,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段梁的起点和终点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分别为,53,在D截面处, 则AB段弯矩在D截面处 取极值。,A右侧截面,B左、右两侧截面,C左侧截面,(3)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形状,BC段: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AB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开口向下的凸二次抛物线。,(5)作剪力图和弯矩图,(4)确定弯矩图的极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