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mpany Logo,,心 理 应 激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讲人:王娟,Company Logo,,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理论的主要内涵。 2.熟悉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概念和意义。 3.熟悉常见的应激反应。 4.了解心理社会刺激影响健康的心身中介机制。,Company Logo,,第一节 应激概述,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stress (一)应激的生理学观点 塞里的观点:应激就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GAS包括三个阶段:警戒期又称动员阶段。抵抗期又称适应阶段。衰竭期又称衰退阶段。,Company Logo,,Company Logo,,Company
2、 Logo,,思考: 1、所有动物在应激时的生理反应都是一样吗? 2、除了生理的反应,你还观察到什么? 3、心理应激是否也可以划分为这么三阶段?,Company Logo,,对塞里观点的评价: 1、过分强调非特异性 2、忽略了应激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变化 3、心理应激也应该包含这三个阶段,Company Logo,,(二)应激的心理学观点马森(Mason J W,1968)和拉扎鲁斯(Lazarus R,1966) 的实验工伤事故强调应激的心理成分,Company Logo,,可以把应激解释为: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动
3、态过程。,Company Logo,,(1)对个体构成影响的因素(应激源)很多,既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心理、社会的。 (2)应激系个体发生的对刺激的一种应对反应过程。强调个体是应激的主体,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而应对反应过程则包括防御、抵抗、损伤等多个方面。 (3)应激系个体对刺激认知评价后的反应。强调个体认知评价在应激发生上起关键性的作用。,Company Logo,,(4)应激是在个体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才发生的。强调应激是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内稳态受到威胁时发生的,并不包括所有对刺激的反应,一般的烦恼与困难并不构成应激。 (5)应激反应过程可以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行
4、为等多个方面。 (6)应激过程也受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的内在素质、经历,以及外部条件、社会支持等因素的作用。,Company Logo,,(三)现代心理应激理论 以Folkman为首的研究者的观点,Company Logo,, 将心理应激看作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作用过程 将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等应激有关变量 分别从“应激源”(刺激物)、“中间(介)变量”和“应激反应”这三个方面进行认识而中间变量按其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为内部资源(认知、应对、个性等)和外部资源(社会支持等),Company Logo,,回顾应激理论三阶段,Co
5、mpany Logo,,二、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积极影响 1.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Company Logo,,(二)消极影响 频繁、高强度 1.使机体处于易感状态。 2.是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3.加重原有的躯体和精神疾病,或使之复发。 4.使机体磨损、慢性疲劳、适应性减弱,导致劳动力受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是事故、车祸、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5.应激是导致物质滥用及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Company Logo,,(三)应激的转归 1.生理与心理系统做出适应性改变 2.生理与心理系统发生一过性改变 3.生理与心理系统发生不
6、可逆性改变 4.生理与心理系统发生磨损性改变 5.生理与心理系统出现瓦解性改变,Company Logo,,第二节 应激源,一、应激源的概念应激源(Stressor):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Company Logo,,二、应激源的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应激源主要来源于外部物质环境、个体的内环境、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 1.外部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突发灾害,水灾、旱灾、地震、洪水、风暴等;以及其他理化、生物环境等,如:高温、高压、外伤、噪声、射线;药物、强酸、毒品;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2.个体的内环境 机体内部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如疾病、
7、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机体内酶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等,这些既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应激源。 3.心理社会环境 (1)工作或学习环境 (2)家庭环境与日常生活事件 (3)社会、文化环境 (4)生活琐事,Company Logo,,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Company Logo,,2010年菲律宾人质劫持事件,Company Logo,,2003年SARS爆发,Company Logo,,灾难性事件的突发性 、震撼性 ,可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 ,无论是心理素质多么好的人,都会悲痛 、恐惧和绝望 从山西王家岭矿难谈突发灾害事件的心理应激反应,Company Logo,,在那间昏暗狭小的密室里
8、,安妮弗兰克整整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两年里,这个15岁的犹太小姑娘,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好朋友“凯蒂”聊天,向她描述密室里的生活,倾诉自己的心声。,Company Logo,,“我们穿了好多好多衣服,就像是我们要去北极一样。像我们这样的犹太人,谁还敢带着装满衣服的箱子走在外面?” “白天,我们不得不低声说话、小心地挪着脚步,不然会被库房管理员发现” :“妈妈、姐姐和我轮流穿三件同样大小的内衣,可是我的太小了,都盖不过肚皮。” “或许到了秋天,我便可以告别这座充满死寂和饥饿的囚牢,重返校园了。” 在犹太人每天被一车车抓走,送往毒气室时,在令人惊恐的空袭声中,安妮却在日记中写道:“我得学习,才不会变
9、成蠢人,我要上进,将来要当个新闻记者或者作家,这是我的愿望!” 安妮是多么期盼原先那个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阳光,欢乐的校园,以及她暗恋的男孩冲着自己微笑,Company Logo,,你让我们知道, 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 这些老掉牙的字眼 如今还活着。 你让我们知道, 颓废,空虚,迷茫, 不过是糟践自己, 伤害别人。 要有强大的内心。 要有任凭时间流逝, 都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你让我们怀念, 你让我们振作, 好好去爱, 好好生活。 不是因为在和平和幸福中, 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 而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 还要说出这样的话。,Company Logo,,(二)按对个体影响分类
10、挫折(frustration) 冲突(conflict) 和压力(pressure),Company Logo,,三、应激源强度的评估(一)生活变化单位Holmes和Rahe(1967)编制了“社会再适应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用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 LCU)来反映生活事件可能引起应激的强度。 (二)中国人的生活事件 张明圆等(1987)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事件量表,Company Logo,,第三节 决定应激后果的因素,应激的出现与演变是一个系统过程 危险因素易感因素保护性和资源性因素-复原力(r
11、esilience),Company Logo,,关于复原力Werner(1990)复原力定义为:“使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预防、减少或克服逆境的破坏性作用的全面的能力”。美国心理学会对复原力的定义是:“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重大应激源的良好适应过程”。,Company Logo,,与复原力相关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包括自信乐观、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知、高自尊、自主行动、表达自如、高学业成就、高智商、女性等;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家庭的凝聚力、父母良好的个性、拥有良好的平等关系等。,Company Logo,,一、危险因素1、应激源的强度、可预测性、可控制性、数量及累积作用、性质
12、等特点有关。,Company Logo,,1.应激源的强度 2.应激源发生的可预测性 3.应激源的可控制性 4.应激源的数量及累积作用 5.应激源的性质,Company Logo,,单一的刺激,由于个体较易应对,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小,但短时间内发生的多个刺激,却有可能超出机体的承受能力而无法适应。Holmes和Rahe应用生活变化单位评定表,进一步研究了个体遭遇的生活单位变化累计数与疾病的关系,发现累计总分值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如第一年累计在150单位以下,预示第二年可健康、平安;若在150-300单位之间,第二年患病的概率可达50%;若在300单位以上,第二年患病概率可高达70%。,
13、Company Logo,,二、易感因素应激主体(个体)及其所处的环境等易感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需要、认知评价、人格特点、经历与适应性、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和应对方式、机能状态、遗传基础等。,Company Logo,,1.需要 2.认知评价 3.个性特征 4.经历与适应性 5.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和应对方式 6.机能状态 7.遗传基础,Company Logo,,Company Logo,,Company Logo,,Company Logo,,三、资源因素 能够用于帮助个体缓解应激的因素称为资源因素。,Company Logo,,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湿
14、度,以及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Company Logo,,2.社会环境(1)社会支持:指个体通过社会联系(常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所能获得的他人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 (2)干预:指在个体遭遇应激事件时所得到的有经验者或是专业人员的指点和帮助,它能够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体指点迷津,避免更严重的应激后果。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习俗、社会意识等。,Company Logo,,A.1976年7月28日凌晨2时42分河北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二十四万唐山人民殁于是震;十六万人顿成残疾;七千户家庭断门绝烟。并波及京、津地区。 a.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
15、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现已知丧生人员数达15000余人,被埋近万人,失踪近九千人,伤者26000余人,波及绵阳、绵竹、都江堰、北川、青阳、成都、重庆、甘肃等地,京畿和上海等地都有震感。 B.其时中国电视台网尚不普及,没有互联网,主要信息传递依靠电台广播,最早的实时信息传递来自一位舍生驾车狂奔进京的唐山当地人员。 b.第一时间电视台网和互联网发出即时报道,几小时后成立抗震指挥部,总理温家宝赶赴汶川灾区现场。 C.基本消息处于封闭状态,境外媒体记者被拒绝入境,基本拒绝来自国外的物质和救灾队伍实施救灾帮助。 c.全部开放信息报道,境外媒体记者可进入灾区现场采写报道,接受来自国内外政府和民间团体以及
16、个人的现金捐赠和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来自境外的专业抗震救灾队伍现场实施抗震救援活动。,Company Logo,,D.动用部队4万人左右,出动军车15000台次,部队增援基本依靠军列铁路调运和摩托化开进(统计数据不太精确,因事隔三十多年,许多已经是依靠回忆)。 d.总参谋部动员各军兵种现役部队和武警、消防部队逾10万人,第一次出动空军,征用民用航空公司机队,大规模机降和伞降,动用军用直升机队,辅之以摩托化开进。 E.油槽车清洗后运送饮用水,开初的几天饮用水都带有浓厚的油味,铁路和陆运灾区急救物资,固定电话通讯仍然是主要通讯手段,辅之以无线电台,记得好像是灾后两星期才重新开通信息沟通。 e.空运饮用
17、水和即食熟食品,饮用水以瓶装净水为主,大规模铁路运输灾区急需的帐篷、棉被、电通、电池、蜡烛等应急品,出动部队无线电通讯车,动用海事电话和卫星电话等现代化通讯设备,最短时间(48小时左右)恢复灾区震中信息沟通。 F.抢险救灾队伍最先到达现场约在灾后第二天,部队抢险队伍中只有极少的医疗队,各地地方医疗救护队约在灾后三星期经铁路运输到达现场,主要是作为灾后的地方医疗替代机构抗震医院。 f.抢险队伍最先到达现场约在灾后十小时左右,48小时后已有十多支部队和武警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各地地方医疗救护队约在灾后48小时组建完毕,立即空运抵达现场,还有数十支后续医疗救护队准备随即开赴现场。,Company L
18、ogo,,第四节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应对 (一)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是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有意识地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Company Logo,,(二)应对的分类 1.情绪指向性 多在急性期发挥作用,是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进行情绪调节以减轻或防御事件的冲击,通过降低烦恼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内部状态。着重在于自身。 2.问题指向性 调动平常不常使用的资源和力量,改变个体存在的问题行为,或改变环境条件、驾驭环境,对抗应激源。着重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Company Logo,,(三)与应对方式相关的因素1.人格 2.年龄与性别 3.情景,Company Lo
19、go,,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多表现为冷静、沉默或压抑, 而外向型性格者则多表现为愤怒、痛苦或高兴。另外,人格体系中包含认知、行为控制等成分,也会对个体的应激反应产生影响。 人格是否成熟 人格培养、塑造、完善、调控,Company Logo,,(四)常见的应对方式,Company Logo,,二、心理防御机制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被认为是自我的一种功能,其目的是为协调超我与本我间的矛盾,保护心理活动的平衡与稳定的一种机制。防御机制主要在潜意识中活动。Freud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本我和现实之间、本我和超我
20、之间常处于矛盾之中,这会让自我感到焦虑和痛苦。,Company Logo,,按照精神分析的看法,自我经常会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压力和威胁:来自本我的本能冲动,来自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来自超我的监督。为了调解这些矛盾关系,缓解焦虑,自我发展了一系列保持心理活动平衡和稳定的心理机制,使本我欲望能在为超我接受的情况下得到满足,又不至于引起严重的焦虑和痛苦。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帮助自我处理超我与本我间矛盾的重要工具。,Company Logo,,(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按照其功能及出现顺序可以加以分类: 1.按对现实的歪曲程度 (1)较大的现实歪曲,如:否认、投射
21、、隔离、曲解等。 (2)中度的现实歪曲,如:压抑、倒退、转移、转换、反向形成、理想化、合理化等。 (3)轻度的现实歪曲,如:补偿、升华、幽默等。,Company Logo,,2.按出现先后及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1)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婴幼儿期即被使用,正常成人虽有时采用,但多为暂时的,而精神病人则常为极端应用。如:否认、曲解、投射等。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幼儿期,在成人则多见于轻度的精神障碍者。如: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等。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儿期得到充分利用,在成人则多见于神经症病人。如: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等。 (4)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是成功的、有效
22、的适应方式。如:升华、幽默、理智化等。,Company Logo,,(三)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Company Logo,,1.合理化 指以个人自己能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行为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和不快,保持个人的自尊。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也是最熟悉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 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致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避免痛苦。潜抑作用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 3.投射 指个体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和感受归于到他人,以此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维护个体的
23、自尊。 4.转移 是指个体将限于各种因素而不能释放的情绪反应转嫁给无辜的人或物,以发泄内心的不满,调节心理平衡。5.反向形成 是指个体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情感等,以截然相反的活动与行为表现出来,使个体行为更易被社会所接受。,Company Logo,,6.补偿 是个体为弥补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某种缺陷,或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受到挫折时,转而努力发展或从事其他活动予以替代,以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7.认同 是指在潜意识中个体力图等同于某一对象,甚至以他人自居。 8.内投射 这是与投射相反的一种机制。是指个体吸收周围世界的各种感觉、欲望、观念和情绪态度,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把原本指向外界的冲动、情
24、感转而指向自身。 9.否认 指拒不承认已经发生的挫折和不愉快情境,认为它从没发生过,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 10.升华 是指人们把本能欲望导向那些比较崇高、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向,以社会较可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11.退行 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放弃原有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以不成熟、幼稚的行为方式应付现实。退行常伴有依赖,依赖是指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依靠他人照顾等。12.幽默 是指个体以某些合适的言行,来化解困境,度过难关,维持心理平衡,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Company Logo,,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的特点 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原则有: 1.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策略本身并无好坏之
25、分。 2.在人的成长中不断习得、强化和发展。无论是心理防御机制,还是应对方式,都是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不断强化运用的,而并非生来就有的。 3.常为混合使用,不是单一的。 4.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尽管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是逐步习得、不断强化。 5.适度原则。,Company Logo,,四、心理防御机制、应对与健康 1.影响个体体验应激反应的频率、强度及特征。 2.情绪指向性与问题指向性的矛盾。 3.对疾病不恰当的认知,常影响疾病的转归。 4.不良的应付方式常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Company Logo,,第五节 应激反应,一、应激的生理反应应
26、激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通过人体的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方面得到证实。常见的应激生理反应有:1.心血管系统:2.呼吸系统:3.消化系统:4.神经系统:5.运动系统:6.内分泌系统:7.泌尿生殖系统:,Company Logo,,1.心血管系统:表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悸气短,胸痛,出汗,面色苍白等。 2.呼吸系统:应激时,呼吸明显加快,有时甚至发生过度换气综合征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3.消化系统:胃液分泌量增加,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增高,胃肠蠕动加快,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呃逆等。,Company Logo,,4.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耳鸣、
27、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增高、敏感性增强。有时伴有睡眠障碍。 5.骨骼肌系统:肌肉收缩力增强,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6.内分泌系统:血液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升高,下丘脑产生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使垂体前叶ACTH分泌量上升,进而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皮质类固醇,有人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怕冷,发热等症状。 7.泌尿生殖系统: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周围有不适感,甚至出现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性冷淡等。,Company Logo,,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一)应激的情绪反应 1.焦虑(anxiety) 2.抑郁(depression) 3.恐惧(fear) 4.激惹和愤怒(irr
28、itation and angry) 5.敌意感(hostility),Company Logo,,1.焦虑(anxiety)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应激反应。是对潜在的、可能的威胁感到恐惧。焦虑状态下,伴随明显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出汗,面色苍白,口发干,大小便频率增加等。焦虑的这些心理生理反应容易和躯体疾病相混淆。适度的焦虑可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良性反应。过度焦虑则成为应激。2.抑郁(depression) 这也是心理应激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表现心境恶劣、忧愁、兴趣下降或丧失、悲观绝望、失落感、厌世、丧失生活勇气,重者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同时伴有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
29、食欲不振、性功能下降、出汗、疲乏无力等自主神经症状。,Company Logo,,3.恐惧(fear)当自己的身体或生命受到危险和威胁时,常常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等表现。如果过度而持久的恐惧情绪,会给人带来身心健康影响。 4.激惹和愤怒(irritation and angry) 5.敌意感(hostility),Company Logo,,(二)应激的行为反应 1.躲避行为(avoidance) 表现为逃避(escape)和回避(avoidance) 2.推诿行为(shift)是把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是推卸责任以减轻内疚
30、 3.退化行为(regression) 当人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放弃已经习惯的应对方式,而是采用早年的幼稚方式去应付困境或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Company Logo,,4.物质滥用行为(substance abuse) 依靠服用药品或大量饮酒、吸烟等行为方式麻醉自己,以便暂时忘记现实的痛苦和烦恼。 5.攻击行为(aggression)在强烈的应激刺激下,某些人则失去自我控制常常怀有敌意、凶狠、粗暴,甚至攻击他人,对自身也可能产生自伤、自残,甚至自杀行为,以发泄自己愤怒情绪。 6.退缩行为(withdrawal) 7.其它,Company Logo,,(三)应激的综合反应其实所有的应激反应都是
31、综合性的,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应激的心理反应研究又呈现出综合的趋势。1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健康状态(the third health situation)指人处于完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现代社会随着竞争和冲突的加剧,人们常感到“生活得很累”。这种慢性疲劳和精力低下的表现就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精神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可导致崩溃的发生。,Company Logo,,2延缓应激反应 重大生活事件除了对健康造成即时损害意外,还会产生“余波效应”,也就是原发事件所引起的后续的影响。这些事件能引起急性应激障碍或是延缓应激反应(delayed stress respo
32、nse),延缓应激反应又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应激事件后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反应。,Company Logo,,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行为表现 生理表现 情绪表现 工作能力或效率下降 血压升高 焦虑或急噪不安判断力降低、失误增多 肌肉紧张或僵硬 紧张感 思维缓慢或停顿 心跳、呼吸加快 易激惹 记忆力降低 手心出汗或发冷 恐惧、多疑 注意力下降或难以集中 紧张性头痛 倾诉增多 创造性工作能力下降 胃痛 抑郁 开始或增加饮酒或药物 低热 哭泣 吸烟或喝咖啡 食欲下降 冲动、敌意、争斗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 尿频 自残或毁物 疲乏、缺
33、乏活力与兴趣 睡眠困难或易醒 内疚、自责、自杀 倾向 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 休息不好或萎靡不振 无价值感 生病或不适频率增加 疲乏、缺乏活力与兴趣发生事故的频率增加,Company Logo,,案例:有三名学生结伴回家,途中突遇持刀抢匪。其中,一名女生拔腿就跑,另一名女生当场晕倒。当中的男孩起先吓懵了,但过会儿缓过神来,趁匪徒不注意时背起晕倒的女生就跑。尽管男孩逃离时跑得飞快,但跑进小区看见保安后,马上瘫倒在地。这一案例中,溜掉的女生应激反应正常,“警戒期”与“阻抗期”的反应保护她躲避了危险。晕倒的女生面对突发事件,肾上腺素分泌急剧增加,但心脑等器官功能适应运作不和谐,在“警戒期”出现昏厥。男孩
34、最初在“警戒期”有些不适应,但进入“阻抗期”后表现出色,挖掘出了自身潜能。,Company Logo,,某女,52岁,银行干部,大专文化。2天前的傍晚,其子与女朋友在公园里约会时,被歹徒杀害。 当晚,患者获知噩耗后,赶往公安机关。在其子及未婚媳妇尸体旁,患者当即晕厥。数分钟后醒来,出现言语不连贯,意识清晰度下降,不认识亲人,拒绝承认尸体是自己的孩子。反复念叨:“他们到外面玩去了,你们不要开玩笑,这是什么地方?”“他们不会死的,他们是和妈妈开玩笑,想叮唬妈妈的,他们去旅行结婚了。”给服镇静剂后,方安静下来。第二天醒来后,出现情绪波动明显,时常号啕大哭。反复责备自己:“那天、我要是把他们留在身边就
35、好了。”对别人的劝解十分反感,容易被激怒,情绪波动非常明显。,Company Logo,,胡某某,女,44岁,中学教师,大学文化。8年前,丈夫出差在外,突遇车祸而亡。在出差前,患者与丈夫曾为一件小事而“拌嘴”,丈夫一气之下,说出“我再也不回来了”的气话。丈夫过世后,患者悲痛欲绝,常常自责,认为是自己和丈夫吵架,导致丈夫再也无法回到这个家了。常常喃喃自语:“我要和他说清楚,我是要他回家的。我只是和他怄气,不是真正的不要他回家。”自此以后,无法继续上班,也不能继续担任教学任务。一直在家“休养”。 在8年的时间里,患者很少外出,生活非常被动。对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很好地照顾。只能在婆婆的督促下,被动地干
36、一些家务。常常呆坐一边,自言自语,不断地回顾当时夫妻吵架的情景,却很少回忆丈夫去世时的场景。 在此期间,患者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即使是原来非常要好的同事,也不主动联系,更不和他们一起外出活动。在家庭的安排下,到国外亲戚家“休养”1年余,也从不外出,只是在家做家务,甚至没有离开过居住的城市。亲戚带其到一些旅游风景区游玩,她也要求尽快结束回家。,Company Logo,,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是目前国内外较普遍推荐使用的一种处理应激反应的方法。它的目标是支持和安慰受灾人群,调动自身和外界的有利资源,
37、减轻心理创伤,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CISD分情感宣泄、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安慰、调动资源三部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直接幸存者,还包括那些第一时间到达灾难现场的各类救援人员。 CISD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2到10天内进行,持续3到4小时。支持者认为CISD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快速性、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想法的表达机会、提供机会应对和进行压力及其管理的教育。,Company Logo,,CISD分为7个阶段: 介绍期:作为主持人的干预人员给参与人员解释程序,回答他们的问题; 事实重述期:主持人让每个参与人员轮流进行事实陈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 思考期:主持人允许参与者描述他们对于创伤事件的认知方式; 反应阶段
38、:通过让参与者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再体验灾难以鼓励其对情绪的加工整理; 症状阶段:指向因事件导致的身体或心理症状,旨在确认压力反应,开始从情绪到认知的转化; 教育阶段:主持人表明参与者所体验到的压力反应是正常的,不一定是病理问题; 收尾阶段:主持人完成创伤事件的表露。,Company Logo,,三、应激致病的心身中介机制,Company Logo,,(一)应激的免疫调节机制 (二)应激的内分泌调节机制 (三)应激的神经调节机制,Company Logo,,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心理测验与评估 ,郑日昌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人格心理学,伯格美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http:/ http:/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