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各种经济“病症”中最常见的、后果最为严重的经济现象,各种经济政策主要被设计用来对付这两种经济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也对这两种现象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上有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种。 物价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来定义通货膨胀。货币派用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来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衡量,价格指数(price index):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
2、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GNP deflator),通货膨胀的衡量,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CPI 的编制方法,目前,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共263个基本分类(国际分类标准),约700种商品和服务
3、项目。主要是根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消费习惯,参照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确定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为此,我国的CPI权数每年都做一些小调整,每五年做一次大调整。,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CPI进行了调整,将居住提高了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了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了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了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降低了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低了0.36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了0.2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的衡量,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
4、er price index,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通货膨胀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GDP deflator),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与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中国2007年-2009年的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分类,把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的通货膨胀 超级的通货膨胀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中国近现代纸币的通货膨胀,(一)“京钞风潮”。北洋军阀统治开始后,各省均可发行可兑现的
5、银行券作为筹款办法,但由于缺乏兑换准备,信用低下,币值日跌,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达70%-90%。 (二)法币。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由于国民党政府完全控制了金融事业,其发行法币又没有限制,这就为法币不断出现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 当时的通货膨胀率达100%以上,最严重时期达到300%。 (三)金圆券。在法币已走到了绝境时,国民党政府为了作垂死挣扎,于1948年8月20日发行了金圆券。金圆券表现上是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个骗局,因为黄金收归国有,外汇不能买卖。国民党政府借发行金圆券大规模掠夺了人民手中的金银外汇。金圆券仅发行9个月,就变成了废纸,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罕
6、见的。当时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历史最高。,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纸币流通;通过膨胀的根源不在于纸币流通而在于当前的货币制度法币制度。 法币制度是以政府的信用作为货币价值的保证。在这种制度下, 各国政府和实际管理货币的机构中央银行都倾向于产生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原因在于: 某些经济学研究认为一个适当的通货膨胀率(2.5%)有利于刺激投资和维持经济增长; 央行需要平衡多个宏观政策目标经济增长、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有时会被迫进行通货膨胀以利于其他两个目标 政府由于短视的缘故,倾向于高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能借就借,让后人去还),过度透支政府信用的行为必然成为通货膨胀的动力。 理论上,政府和央行能够实现无
7、通胀的纸币,但在实践上,同伙彭真更受欢迎。所以说,通胀是制度的问题。,通货膨胀的分类,把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大小作为分类标志,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平衡的通货膨胀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把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分类标志,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理论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图1 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P,Q,O,P*,P,Q*,ADF,AD,AS,E,K,图1中,实际总需求由充分就业时的ADF增加到了AD,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水平而不再增加,价格水
8、平由P*上升到P,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了通货膨胀。,Q1,P1,AD1,通货膨胀的原因,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后,价格逐渐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的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 古典区域,已经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收入不变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也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总需求不
9、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成本的增加包括工资成本的增加、利润成本的增加、原材料和能源等的涨价也会使成本提高。,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工资成本增加:最主要。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造成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导致成本过高。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了工资提高,形成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型。由于垄断或寡头控制,牟取高额利润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图3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P,
10、Q,O,P0,P1,Q0,AD,AS1,AS0,Q1,图3中,总需求曲线AD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AS0向左上方移动到AS1,这时,国民收入减少到Q1,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1。,通货膨胀的原因,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由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P,Y,O,AS1,AD1,P1,AS2,AD2,P2,P3,4.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等角度分析认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通货膨胀的原因,5. 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由实际因素导致
11、的总需求过大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不能持续的,只有货币过量发行导致的总需求过大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引起相对价格变化。相对价格的不断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产出效应,即造成不同商品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利于储蓄。会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
12、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或下降。3)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长期来说,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倒“U”型的关系。表1表明: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而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趋势则较为缓慢。,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胡乃武),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根据中央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外汇占款余额为24万亿人民币,比上月增加了3
13、017亿元,1月到4月份外汇占款达到了14348亿元,巨大外汇占款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成本的过快上涨,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价格上涨了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2011年原材料原料等成本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因此2011年劳动工资将会继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都会使企业成本上升,从而使物价总水平上升。,我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胡乃武),收入性价格的上涨,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都达到10%左右,
14、西方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再加上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大宗商品存在供需缺口,都推动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紧缩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政策相当于是采用制造经济衰退的方法来解决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的方法有两种:渐进主义式、冷火鸡式,通货膨胀的治理,收入政策。对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政府主要采取收入政策,即对货币收入和物价采取的强制或非强制的措施。收入政策一般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 工资物价管制: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种措施一般在特殊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时期采用,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 工资物价指导
15、:规定工资与物价上涨的限度,把工资和物价上涨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之内,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的治理,收入政策。 税收刺激计划。采取税收政策,以增税作为惩罚,以减税作为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和物价上涨,即通过把税收作为刺激手段来鼓励工人和企业保持低工资与低物价上涨率,以便制止通货膨胀。 (以上政策都是价格管制的做法,其弊病是限制甚至破坏了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此外,这些政策一定要有控制总需求的政策配合才能起作用。因为控制工资与物价必然会使产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相应的控制总需求,通货膨胀才能得到制止,否则产量减少,而总需求不减少,又会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
16、治理,指数化政策。 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分配的变动,使一些人受损,另一些受益,从而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指数化政策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影响,从而对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代表弗里德曼提出这一措施。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巴西、阿根廷等国曾实施100%的指数化政策。 利率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理论,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过高会导致实际利率为负,则会损害债权人、储蓄者的利益,如果可以规定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率调整,则可以保证实际利率不变。,通货膨胀的治理,指数化政策。 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税收指数化。按通货膨胀
17、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等级。如原起征点为800元,通货膨胀率为10%时,就可以把起征点改为880元。(类似于减税政策),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是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西方国家通常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一段时期内的物价总水平的下降”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国家清算银行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即只有当一个国家消费品的价格在最近两年内均连续下降,才表明此时这个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 度量通货紧缩的指标与通货膨胀一样,如果通货膨胀率为负值,即可断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世界各国对“一定时期”的定义不同,我国定义为1年。,通货紧缩的成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1997
18、年10月份,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了长期以来的首次下跌,一直持续到1999年,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形势不佳,投资和消费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使过多的商品追逐过少的货币,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从而形成需求拉下型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成因,信用的紧缩。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太多时,银行为了控制或减少信贷风险,将谨慎发放贷款,甚至不愿发放大额贷款,从而出现商业银行“惜贷、慎贷”现象,产生信用紧缩,减少社会总需求,引起通货紧缩。 经济周期的变化。当一国经济达到繁荣的高峰阶段时,企业的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供过于求,导致
19、物价普遍下降,产生经济周期型通货紧缩。,美国20世纪30年的通货紧缩与罗斯福新政,19世纪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均出现过通货紧缩现象。20世纪发生的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通货紧缩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1929-1933年的大萧条波及面之广、时间之长、衰退之严重都成称得上是空前的。大萧条使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和损失。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期间,股指暴跌85%,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25%,农副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5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1/3,工业生产下降了47%,失业率高达25%。,美国20世纪30年的通货紧缩与罗斯福新政,危机的根源: 马
20、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凯恩斯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机会的减少和投资需求的下降。 弗里德曼认为是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有误。其未能有效制止银行破产和货币存量的下降。,美国20世纪30年的通货紧缩与罗斯福新政,危机爆发前美国的问题: 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能力大于社会消费能力 收入差距过大。最富有的5%人口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4.5%,但工薪仅增长15.2%。 股市泡沫经济形成。,美国20世纪30年的通货紧缩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采取以扩大需求为主的措施。
21、 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赤字和债务规模,兴办公共工程,实行大规模以工代赈。 实行减耕、休耕计划,控制过剩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复兴工业,保护雇主和工人的利益。维护企业合理利润,缩短劳动时间,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救济。 运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美国20世纪30年的通货紧缩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减少银行破产,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体系,增强公众信心。 规范证券市场,消费泡沫经济的隐患。 鼓励出口。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国民收入提高、失业率降低、物价止跌回升,将美国经济从深渊中拉了出来。,失业及其分类,失业(unemployment),是
22、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失业及其分类,自愿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失业及其分类,按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失业的测量,人们关心的是非自愿失业的程度。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必然存在的,这
23、两种失业同劳动力的比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的最低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经济产出量被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则产生通货膨胀。,失业的代价,失业会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损失,这就是失业的代价。 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失业率高会使社会损失很多本来应当而且能够生产的产量。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研究发现,失业率每超过自然失业率1%,实际国民收入则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3%,此称为奥肯定律。 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的损失他们失去了本来用劳动可以换
24、得的收入,他们的地位和声誉也会因失业而下降,因而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因失业而受到摧残。,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根据标准凯恩斯主义学派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能并存的,只有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才会产生通货膨胀,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才会产生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菲利普斯曲线提出到20世纪60年代,受到经济学界的承认,可作为该曲线的原始模型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货币主义学者采用自然失业率假说,提出了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区分;第三阶段,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否定,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稳定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有三
25、中表达方式: 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1958年提出的“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的依存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年提出的“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依存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1962年提出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依存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第一种表达方式:失业工资PC,菲利普斯收集和研究了英国1861-1957年的有关资料,发现名义工资率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具有稳定的负相关的关系,即失业率降低时,工资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趋于下降。并描绘出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图7 反
26、映名义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W%,失业率,O,菲利普斯曲线(PC),Nd Ns W ,u Nd Ns W ,u ,菲利普斯曲线第一种表达方式:失业工资PC,菲利普斯曲线PC的方程式: gw=-*(u-uf) gw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表示工资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u表示实际失业率;uf表示自然失业率 该方程描述了,当uuf时,工资下降;当uuf时,工资上升 菲利普斯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英国,要是能保持5%的失业率,货币工资水平就会稳定;而如果保持2.5%的失业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会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
27、60年提出。其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这样菲利普斯曲线便表示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 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在短期中,工资是影响成本进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通常工资的增加就会相应提高价格水平,工资与价格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故可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便会下降。,菲利普斯曲线,a,图8 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工资增加会直接转换为价格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Nd Ns W, u C P Nd
28、 Ns W, u C P,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并不是一样的,两者的差额为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如,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是一样的,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率,如果货币工资上涨率高于劳动生产增长率,则会产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上涨率-劳动生产增长率,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在实现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这两大宏观经济目标之间会发生冲突,所以政策制定这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最优均衡。 如果政府决定降低失业率就要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如果政府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以失业率为代价。 在制定宏观
29、经济政策时,政府可以首先确定社会可容忍的最大失业率与最高通货膨胀率,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临界点。如果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都低于临界点,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反之,政府就该采取相应措施。,菲利普斯曲线,a,图8 菲利普斯曲线,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工资增加会直接转换为价格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Nd Ns W, u C P Nd Ns W, u C P,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引起的,即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
30、。 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否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 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可将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的失业率。 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政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调节的代价大小取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 菲利普斯曲线越平坦,降低通货膨胀率所需要提高的失业率的代价越大;反之,菲利普斯曲线越陡峭,降低通胀所需要提高的失业率代价越小。 菲利普斯曲线可分为四种状态:陡峭的、平坦的、远离原点的、靠近原点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二种表达方式:失业物价PC,u,P,O,u,P,O,u,P,O,u,P,
31、O,主要矛盾是通胀,主要矛盾是失业,经济运行良好,失业与通胀低,失业与通胀并存,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菲利普斯之后。经济学家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结论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短期,的确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Y,P,O,Y,P,O,AD,AD,AS,A,B,P0,P1,Y0,Y1,P0,P1,u0,u1,PC,菲利普斯第三种表达方式:产出物价PC,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时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 奥肯定律: 假定潜在GDP每年增长X%,如果实际GDP每年增长超过潜在增长的3%,则失业率下降1%。 失
32、业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方向的对应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同向的变动关系。,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引发了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不存在交替关系了。于是对失业与通胀之间又有了新的解释,引入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形成了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对有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有有不同的观点。,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 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是他们忽视了影响工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预
33、期是指对未来的预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要先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估计和判断,然后再决定自己如何行动,这种行为既是预期行为。 货币主义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信息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经济前景的看法和计划,以适应物价等经济形势的变动。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这里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胀做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短期中,工人存在货币幻觉,且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胀率可能为零或者预期通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这样的话
34、,工人的实际工资是下降的,而厂商的利润是增加的,接着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失业下降。所以短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如果存在预期的话,虽然失业与通货膨胀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是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方移动,表明只有用比过去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才能把失业率降到一定的水平,且政府无论怎样调控都不能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右上移的菲利普斯曲线,只有用比过去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才能把失业率降到一定水平,这条向右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称为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图9 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A,C,D,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5、,长期中,工人和雇主都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一致。这时,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保持不变;雇主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将维持甚至减少劳动雇佣量,此时通货膨胀就起不到减少失业的作用了。 这意味这失业率完全不受通货膨胀政策影响,弗里德曼称之为“自然失业率”。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与横轴垂直的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中无效。,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6、Y,P,AD,AD,AS,Y*,P1,P2,u,P,AD,AD,LPC,u*,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假定起先通货膨胀率为零,人们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运行在图10中的a点。现假定总需求突然增加,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由于人们视线没有预计到有通货膨胀,因此经济沿着费利普斯曲线变动到b点,失业率由5%降到3%,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短期替代关系,图10 短期和长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假定通货膨胀率不是突然上升,而是经常上升,比方说是2%,则人们就会形成2%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工人们会要求工资提高2%,实际工资不变,失业率回复到原先的自然失业率5%的水平上
37、,从而经济达到c点。如果政府再想把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则经济沿 PC2 到d点,此时通货膨胀率5%,如果一再是5%的通货膨胀率成为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就会把5%通货膨胀率放到下一轮的工资谈判中。一旦如此,失业率又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经济达到e点。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形成一条a、c、e点连接的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联结每一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之点的一根曲线。与短期不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没有交替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长期替代关系予与否定,这种论点在提出的当时难以让人信服,
38、因为菲利普斯、萨缪尔森等人所提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负相关关系已被历史数据所证实,而弗里德曼提出的论点还是一种未经证明的理论。 但是,弗里德曼在1968年提出的论点在未来几年中得到了现实经济的证明。1961年-1968年美国的数据完全吻合菲利普斯等人的提出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在1970年左右这两个变量之间简单的负相关关系被打破,在1969年-197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与此同时,失业率又回到了60年初的高失业水平。时间证明,弗里德曼是正确的。,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又进了一步,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不仅在长期
39、中不存在,在短期中也不存在。原因是预期不是适应性的,而是理性的。 理性预期的含义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每个消费者都有良好定义的偏好关系或效用函数,并且都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每个生产者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总之,每个经济活动者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理性人在对经济形势进行判断时,就一定会尽力获取最完全的信息,在充分掌握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利用一切可用的统计、历史、逻辑以及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知识,通过周密的分析,最后做出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测。 这种预期能够完全符合未来将会发生的经济活动的事实,所以经济学家称为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政策含义: 具有了理性预期,政
40、府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往往尚未实行,公众就已了如指掌,并采取预防性措施。因此,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山无论怎样花样翻新,在人们理性预期面前都会失效。 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短期中不可能有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预期的通胀率与实际的通胀率都一致,这也就无法以通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了。所以无论短期与长期,失业与通胀都不存在交替关系。政府的干预都是无效的,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主张不干预主义。,总需求引起的滞胀,滞胀问题,总需求增加AD右移P工人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 P 工人继续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P,滞胀问题,总供给引起的滞胀,在工会的压力下,提高工资AS左移P进一步
41、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 P 工人继续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P,滞胀问题,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引起的滞胀,在充分就业的状态,工人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P政府采用扩张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AD右移 P 工人要求提高工资AS左移 P,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价格调整曲线 调整曲线试图揭示出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关系,是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理论依据。 通货膨胀的压力 Yt-1-Y*0P Yt-1-Y*0P 用实际收入与潜在收入的差距来衡量通货膨胀压力:,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可由总价格调整方程来推导: 没有预期的价格总调整方程h表示物价变化对实际收入超过潜在收入的敏
42、感系数,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可由总价格调整方程来推导: 没有预期的价格总调整方程: 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呈正向关系。即相对于潜在水平的收入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当收入低于潜在水平时,通货膨胀率是负值,说明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失业率是反向变动。故把价格调整曲线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可由总价格调整方程来推导: 有预期的价格总调整方程 若企业有预期,价格调整幅度是比较大的,价格总调整方程加入预期后:,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可由总价格调整方程来推导: 有预期的价格总调整
43、方程 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预期通货膨胀率呈同向变动,与失业率反方向变动。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量必须低于潜在产量。即衰退是降低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衰退程度越大,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越快。,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以较小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被称为渐近主义式的方法。 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称为“冷火鸡”式的方法。 区别:前者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较轻的衰退;而后者经历的衰退时间较短,但程度较深。,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又称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其内容是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同时也控制物价上涨率。 通货
44、膨胀率=货币工资上涨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对工资的控制一般采取三种形式 工资物价冻结 规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 利率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工资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货币工资,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同比例变动。 税收指数化。指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等级。,对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对策,人力政策 建立完善的就业机构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培训计划 负所得税政策 促进劳动力
45、的流动,费雪方程式MV=PQ,费雪(1867-1947)揭示了货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费雪方程式MV=PQ(其中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价格水平,Q表示交易的商品总量) 费雪方程式揭示了四个重要结论: M货币数量应该以Q交易的商品总量为依据。假定P、V恒定,M、Q具有正比例关系,这就揭示出货币投放的一般性原则,即交易商品总量决定货币需求。脱离交易商品总量的货币投放,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价格上涨,也即通货膨胀,或者说流动性泛滥。 V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P价格水平。假定Q、M恒定,V、P具有正比例关系,这就揭示出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商品价格。当商品提供者过度压低商品价格时
46、,货币流通速度将大幅降低。V的降低意味着经济效率的降低,国际竞争力的降低。,费雪方程式MV=PQ,费雪方程式揭示了四个重要结论: P价格水平取决于M货币流通量。假定V、Q恒定,P与M具有正比例关系,这就揭示出价格最终决定于货币投放量,当货币投放量足够大的时候,P并不因为攻击过剩而能够维持低价格。 Q商品交易总量决定于V货币流通速度。假定M、P恒定,Q与V具有正比例关系,这揭示出国际竞争力的实质。Q商品数量的扩张,取决于经济体系运行的效率,是效率决定了V的稳步提高,进而增加Q市场份额。效率的提高是困难的,包括降低制度成本、科技进步、降低管理成本。 QMPVQ,费雪方程式MV=PQ,QMPVQ 中
47、国的P低价扩张战略,降低了中国的V效率,即Q商品总量减少,在M货币供给数量不变的前提下,P通货膨胀发生。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大量的美元投放到市场后,强烈的冲击了中国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中国根本没有P的实际控制权,通胀必然要发生。中国所谓控制通货膨胀不可能控制美国的货币供给数量! 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即要降低P,则意味着V的降低。现行的宏观调控将大幅度降低中国经济体系运行的效率。 事实上中国GDP增长只是数量的增长,不是净资产的增长。“仔卖爷田,逼母卖血” 全球性通货膨胀,本质上是对全球存量资产重新定价,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中国的GDP在增长,但是全部资产的净值却在大幅度降低!,费雪方程式MV=PQ,MV=PQ 对此等式进行对数变换,并对时间求导函数,即可得m%+v%=p%+q% m%表示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p%表示通货膨胀率,q%表示产出增长率。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则有m=p+q 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增长-产出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