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0761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重难点分析: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

3、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教学方法:(1)地图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课本上四幅地图的判读、分析来实现,因为涉及到全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此外还可用到引导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学习方法:(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

4、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及方法复习“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的形成导入展示“三圈环流”于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图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回顾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活动题,展示“大陆空气柱” 2、展示“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1 月份,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本应呈带状分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呈块状,仅以低压中心存在于海洋上。 3、展示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7 月份,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本应呈带状

5、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呈块状,仅以高压中心存在于海洋上。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点拨。 教师导入:由于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复杂。启发式提问(1) 理想模式等压线分布有何特点?(2) 从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是否完整呈带状分布?亚欧大陆的空气柱分布在什么纬度上?出现了什么高压中心?(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学生读图探究,教师讲评。启发式提问(1) 从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是否完整呈带状分布?亚欧大陆的空气柱分布在什么纬度上?出现了什么低压中心?(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2) 以上两幅图中,

6、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与北半球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活动题:季风环流 4、展示“东亚季风”图 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图5、展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的表格学生讨论 联系初中已学过知识,完成P38 活动题 1、2 和表格内容。(1) 为什么东亚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2) 冬季风与夏季风性质有什么不同?(3) 7 月份中,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与东亚的东南季风的形成有何不同?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同纬度的撒哈拉比较等。(2) 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 (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等情况)教师点拨:(1) 本题为开放型问题,要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2) 本题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查询资料整理成地理小论文。板书设计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季北纬 60 度附近: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冰岛低压2、北半球夏季北纬 30 度附近:亚欧大陆: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亚速尔高压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影响东亚季风:(1)冬季风:西北季风;(2)夏季风:东南季风南亚季风:(1)冬季风:东北季风;(2)夏季风:西南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