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案

(一)自然灾害:指地震、海啸、雷击、暴雨、洪水、暴风、龙卷风、冰雹、台风、飓风、沙尘暴、 暴雪、冰凌、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下沉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现象。 1、地震:指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或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面震动。由于地震的强度不同,其破坏力也存 在很大的区别,一般保险

自然灾害教案Tag内容描述:

1、(一)自然灾害:指地震、海啸、雷击、暴雨、洪水、暴风、龙卷风、冰雹、台风、飓风、沙尘暴、 暴雪、冰凌、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突然下陷下沉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现象。 1、地震:指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或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面震动。由于地震的强度不同,其破坏力也存 在很大的区别,一般保险针对的是破坏性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的有关规定,震级在 4.75 级以上且烈度在 6 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2、海啸:指由于地震或风暴而造成的海面巨大涨落现象,按成因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种。地 震海啸是伴随地。

2、自然灾害救助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其主要特点是人力不能支配并造成物质财富的损坏和人身伤亡。分为以下 5 种类型:(1)气象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雹灾、冷害、酷热,这是普遍且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大的一类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陷等。(3)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等。(4)水文灾害,如海啸、海侵风暴潮等。(5)生物灾害,如病虫害、草害、鼠疫等。2灾害社会救助(1)灾害社会救助的定义自然灾害社会救助简称救灾,它是指国。

3、自然灾害地教 陈泽玉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一、远古时期至春秋战国:从洪水猛兽传说到五种灾情的提出我国远古时期的自然灾害,无文字史料可查, 历 来只凭一些传说。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发掘的遗物和化石提供了一些分析考据的资料,但毕竟难以尽然。相传,在北京猿人时期,大地上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盛的野草。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于森林和山野中。那里还有大象、犀牛和梅花鹿等。原始人用木棒和石器同野兽作斗争,过着狩猎生活。开始吃生肉和野果。后来发明了火,就把食物烤熟来吃。慢慢地又学会了把捕来的鸟兽驯化饲养, 变成了家禽。

4、第五章 自然灾害篇第一讲 正确认识台风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2.了 解 台 风 、 暴 雨 洪 涝 、 干 旱 、 寒 潮 等 气 象 灾 害 的 发 生 规 律 、 危 害 , 以 及 监 测 防 御 的 重要 性 。能力目标1.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2.学会分析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分布。德育目标1.通过对寒潮、台风等正反两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看待问题。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学生“防灾、抗灾”意识,提高应灾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

5、三沙中心小学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有效提高我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减少国有资产损失,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一、总则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本预案适用于台风、洪灾、旱灾、地震、山体滑坡、火灾、冰雹暴雪等因素而造成学校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6、“地震灾害防范”安全教育张 红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预防地震灾害的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4、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

7、四(2)班防自然灾害班会材料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二、内容简介 “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 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三、灾害 活动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1、 “防灾减灾日 ”意义 2008 年 5 月 12 日,国务院确定每年的 5月 12 日为“ 防灾减灾日 ”。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

8、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为此,我们应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自我。

9、科学应对自然灾害教学目标: .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地震发生是怎样保护自己。 .知道怎样减轻热带风暴的危害。 .知道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教学过程: 一、认识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结合图片了解自然灾害 二、避震自救常识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

10、防自然灾害安全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有哪些自然灾害,以及它们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哪些影响。2、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自然灾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图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查了解1、在你的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环境问题?2、你知道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吗?学生讨论、交流。二、案例分析(教师出示相关视频:我国的自然灾害)谈谈我们当地的。

11、1恶劣天气教育教案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当遇上自然灾害时所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二、讲解各种自然灾害1、洪水灾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国可发生多种类型的洪水灾害,如:暴雨洪水、融雪洪水、雨雪混合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山洪灾害、风暴潮灾害等。就全国。

12、安全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备课人:李顺杰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2、知道在遇到地震、雷电和泥石流这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安全应对。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造成69227 人遇难, 374643 人受伤, 17923 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此次地震中,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从 2005 年开始,这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科学、严谨的紧急疏散演。

13、第八章 减轻自然灾害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 (重点掌握)严重的危害性突发性和渐发性a 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b 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分布的区域性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

14、1第二单元 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第三课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2、能力:.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目标 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面对自然灾害这一课,说到自然灾害,你们并不陌生,先考考大家:2008 年中国发生过什么自然灾害?()是的,这次 8.0 级的汶川大地震带给全中国特别是四川人民无尽的伤痛!四川还。

15、预防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 12 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 间,蹲或趴下,护住头 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

16、防自然灾害教案一: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知识:台风起源、危害 雷雨大风 大雾天气 涝灾 冰雹 龙卷风技能:从天气预报图上能认出并绘制台风、大雾、雷阵雨的符号2. 方法与过程:直观看法,分析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二:教学要求 1.台风起源、危害 2.雷雨大风,人如何做 3.大雾天气 4.涝灾 5.冰雹 6.龙卷风 方法设计:通过看课件灾害天气的图象,分析其危害,人们如何做三: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啊,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她呢?(引导学生发现夏天天气的特征。

17、自然灾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二、能力目标: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18、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北戴河区西山小学董英杰2010 年 4 月面对自然灾害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北戴河区西山小学 董英杰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旱灾新闻视频。学生谈看。

19、教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主 题:自然灾害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 计 者:胡艳霞 巩义市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原因。本节课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以前只是零散的出现在教材中,现在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

20、第 2 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第一课时 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片和视频,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2)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1,讨论自学,利用自。

【自然灾害教案】相关DOC文档
自然灾害释义.doc
自然灾害救助.doc
自然灾害案例.doc
自然灾害篇.doc
自然灾害预案.doc
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doc
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doc
自然灾害.doc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教案.doc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doc
防自然灾害教育教案.doc
安全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doc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doc
《面对自然灾害》教案.doc
预防自然灾害教案.doc
防自然灾害教案.doc
《自然灾害》教案(1).doc
面对自然灾害教案.doc
自然灾害教案.doc
《自然灾害》教案.doc
标签 > 自然灾害教案[编号:19229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