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15:52,1,【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
中专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最新课件Tag内容描述: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15:52,1,【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2、不同的行动 造就不同的人生,只有积极行 动才有精彩人生,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人 VS 动物,人不能飞,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听不如蝙蝠,嗅不如狗,我们凭什么是“万物之灵”呢?,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人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猴子模仿实验,据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只猴子训练成能开启水龙头取水灭火后,又在远离水龙头的河边点燃一堆火,结果这只“聪明”的猴子从河边拎着水桶。
3、不同的行动 造就不同的人生,只有积极行 动才有精彩人生,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人 VS 动物,人不能飞,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听不如蝙蝠,嗅不如狗,我们凭什么是“万物之灵”呢?,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人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猴子模仿实验,据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只猴子训练成能开启水龙头取水灭火后,又在远离水龙头的河边点燃一堆火,结果这只“聪明”的猴子从河边拎着水桶。
4、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事物是运动的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的定义 规律的定义,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类思维,回顾,物质是 运动的,人生存在 于行动中,人生路是自 己走出来的,不同的行动 造就不同的人生,只有积极行 动才有精彩人生,要敢于行动、 善于行动,决断之勇, 克服困难之勇、 坚持到底之勇,要有准备、 要有顺序、 要有始终,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 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回顾,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 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
6、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教学重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教学难点】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
7、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思考: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也叫主观能动性,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莱特兄弟的飞机,莱特兄弟的飞机模型,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认识世界“想”,改造世界“做”,思考:北京为什么会堵车?,1)人多车多 2)行人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 3)城市布局限制,3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制约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