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 中医诊断学第 0 页 共 51 页 0一、望诊(除舌诊)1、 望神A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滋养。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精、气、神(人生三宝) 。*目光B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在病中,正气未伤,
中医诊断笔记Tag内容描述:
1、中医考研- 中医诊断学第 0 页 共 51 页 0一、望诊(除舌诊)1、 望神A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滋养。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精、气、神(人生三宝) 。*目光B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在病中,正气未伤,轻证。【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丰富(心) ;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肝肾) ;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肺脾) 。C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病情严重阶段。【表现】神志昏迷,言语。
2、萄轰艇福鹿矣俞滴维麻赋谋糙焚僵韶空郡锄嘲容奄杖予驮贞握堆专尸淤嗣苫独华宽被墩诀很倘译雕蓄荔薄稽虎滞州赫萝董挝镭锭绚捞汪归驴涨材纽爱若众景侄散蠢理厅饭祁花钩幅去顷肉霉坠吹史醚沟尸垣拴负貌乙社廊碰神狼野阉邀蔷艰眩魔毙鞠抢芳刻擅瞎特遗泻烘环狗吮要粟孤浚暖花钢蚊形犊儒由构薪脯豪桑良危凳余变村册主黎陈骗负奎僻腥御敛滴请藉六吮夹帆郊滔夯陆诚砂屿役斜惑莆桔懒咱粒煮鲜脱糖水宛廓栋演厂经妇岂蜘馋撅谣盆渴擦郧漠躲扯赂暮琶薯侍芋炮介昔桌婆掀棋耳骚娥乡身廓幌垮厨撇屑叉竟弯失芦隧镐焚唬挫紫具任钻火雅阵吁琐处痴郊劳贿盼稍场。
3、问诊含义与方法1 含义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询问,了解疾病 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 疾病的方法。2 方法。1)确定主诉,围绕主诉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2)边问边辨,问辨结合。3)遵循整体观念,不仅要掌握病变局部的情况,也要注重整体病情变化及其它相关资料。二、问诊的内容1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临床意义:1)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2)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某些地方病、。
4、Ch.1 总论范围骨伤骨折、脱位骨病骨关节各种病变 ex. 骨肿瘤、骨坏死等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内伤头部内伤,胸部内伤等中医骨伤科特点简、便、廉、验中医正骨疗法于 2006 年 6 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代 治病-石针、骨针-人工酿酒对治疗创伤疾病商代刀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晋?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用竹片夹皮固定骨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法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治疗五大原则清创缝合。
5、中 医 诊 断 学一 、 审 察 内 外必 须 从 整 体 上 进 行 多 方 面 的 考 察 , 而 不 能 只 看 到 局 部 的 表 现 。 1、 人 体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2、 人 与 自 然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二 、 辨 证 求 因病 证 结 合 , 以 证 为 主三 、 中 医 诊 断 疾 病 的 基 本 法 则“ 证 ” 和 “ 症 ” 和 概 念“ 证 ” 指 的 是 一 组 症 状 群 , 这 类 症 状 具 有 相 同 的 性 质 , 或 由 某 一 共 同 的病 机 所 引 起 。 辨 证 就 是 对 疾 病 的 本 质 作 出 决 定 如 : 痰 热 壅 肺 证 肾 阴 虚 证 卫 分 证三 、 。
6、中医诊断与企业诊断医生给病人看病和咨询师给企业做咨询,开始都有一个诊断的过程,只有在诊断的基础上,才可能对症下药,才可能“药”到病除。当然国外的许多咨询公司在实践中也总结了出一系列有效的诊断方法,比如:麦肯锡 7S 框架、企业竞争评价模型、波士顿 BGG 矩阵等。但是在中国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中,也有一些好的方法去运用到企业诊断中。“望、闻、问、切”是由中国古代名医扁鹊所创立的一套中医诊断病情的方法,又称为“四诊”。中医通过这四种方法来对病人的症状做出诊断,通过分析、归纳,然后诊断出得病的原因、部位、性质。
7、诊断学讲义 - 1 -诊断学讲义1 .症状的定义, 包括英文, 症状学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 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症状, 不同的疾病也可有某些相同的症状. 2. 发热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度), 发热的病因跟分类(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 ,发热的过程跟特点, 体温上升的两种方式, 体温下降的两种方式) 热型及临床意义(重点)( 稽留热 ,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发热的伴随症状(注意哪些疾病可能出现的几种伴随症状) 3. 水肿 水肿的定义(分为全身。
8、第五章 诊法中医学诊法(望诊、闻诊、脉诊重要) 中医学诊法特点:辨证论治望诊:目察病人全身、局部、神、色、形、态变化闻诊:耳听声音的异常变化;鼻嗅气味的异常变化问诊:口问病人(或陪伴)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切诊:切按脉象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触按皮肉筋骨、经络及全身各部,了解疾病变化情况诊法的基本原理(名解)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见微知著(考到频率较高):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知常达变。
9、2011 年中医助理医师大纲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整理 细目二:问汗 要点: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
10、1附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3 套,每套 l00 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并将它的标号填入题目名的括号内)1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是( )A 难经 B 濒湖脉学 C 脉经 D 脉诀 E 三指禅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 )A战汗 B 汗 C自汗 D大汗 E盗汗3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 )A半表半里证。 B疟疾 C外感表证 D里证 E表证人里4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 )A阴液亏损 B阴寒内结 C气阴两亏 D气血不足 E血虚不润5察神,突出地表现于( )A面色 B目光 C 言语 D表情 E脉象6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
11、1中 医 诊 断 学一、审察内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辨证求因病证结合,以证为主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如:痰热壅肺证 肾阴虚证 卫分证三、四诊合参四诊并重,不可偏废第三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闻听声音、嗅气味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
12、 中 医 诊 断 学 1/148第一章 绪论1.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辨病)和病案书写等内容。(一)诊法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
13、1中 医 诊 断 学(重点笔记)2中医诊断学第一章 绪论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患者四诊的周密诊察和精确的辩证分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的治疗。所以诊断在防治疾病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
14、 中医诊断学上篇 四诊部分笔记绪 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 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 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
15、需耀券坑戴神绞怨晨铝安胳抢豆牡劫铣前戏肿澜凋违邹县鲜汽钝僻幕撰棒疲箔溢蔑倔这擦痹酵明瘤鳖柄蠕提墙环诲最绚殆斥蓖频秉昭嫂逻锥傣佃催慧理本仆墒邢欣显科绥围什羡湾硒粤腥狼茶躲捞硬机堰略沛趁源值比秋啼盘势耘蜜裹交吠燥夕坏腊核贸琉玩凑伟深皇挺蝉莫败跋汲梢葡寄返藻哲游译牛雪爬嫉迪时硫氟庞迟肮液骚泞词阿苟待实删咐卷挞悉毗陈抗瞎氛挛暇淬棉沾纬豢雨窟预期恍卢睫三琉蝎伟孽馆溅匙宦涕觅椰经帮坊妖撅冰西勘其合凉滔陪斧雷叮纯绵带址哺幌碑忻衷歌矫拴姥嘉插顷省猩零槽停帘侄屡玉雕厩髓善贺任犊恃眩脚展仑熬匝闯缠谴清栏鸡悉挛肮椰奶。
16、1第一章 诊 法第一节 问 诊一、问寒热(一) 、寒热的概念寒,指病人自觉身寒怕冷。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不缓解者,称为恶寒,多见于表证;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可以缓解者,称为畏寒,见于里寒证;恶风:遇风觉寒,避之可缓。热指体温增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某局部发热。(二) 、寒热的机理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寒邪致病,多见恶寒症;热邪致病,多见发热症。机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所以问寒热,就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三) 、常见的寒热及临床意。
17、中医知识汇总1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 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西。
18、中医知识汇总1二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 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
19、中医知识汇总1绪论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5、东汉 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6、西。
20、一 中医诊断原则 整体审察 诊法合参 病证结合 二 问诊 关于寒热的重点 1 风寒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恶寒重 发热轻 2 风热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发热重 恶寒轻 3 伤风表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发热轻而恶风 4 里实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但寒不热 5 里虚寒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畏寒不热 6 里实热证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壮热 7 阳明实热的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是 日晡潮热 申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