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 淋证,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秦磊 邮箱:,痴 呆,新闻资料,病例一喜欢吃肥肠30多岁患早老年痴呆王林是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很忙,应酬也非常多,不到40岁就挺起了“大肚子”。他很喜欢美食,最爱肥肠!王林自认年轻,平时对身体不太关注,饭桌上还喜欢喝两杯小酒,不喜欢水果、蔬菜,久而久之
中医内科学课件5呃逆Tag内容描述:
1、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秦磊 邮箱:251898909qq.com,痴 呆,新闻资料,病例一喜欢吃肥肠30多岁患早老年痴呆王林是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很忙,应酬也非常多,不到40岁就挺起了“大肚子”。他很喜欢美食,最爱肥肠!王林自认年轻,平时对身体不太关注,饭桌上还喜欢喝两杯小酒,不喜欢水果、蔬菜,久而久之健康就出了问题一天下班回家后,王林直喊头昏,妻子以为他是工作太累,便让他早些睡觉。次日,妻子起床时,见王林睡得沉,就没有叫醒他。哪知道,妻子下班回家,发现王林仍躺在床上,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其是中风性老年痴。
2、水肿,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李守朝,一概述,(一)定义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严重者可以伴有胸水、腹水。,(二)源流,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 水”。水肿的治疗,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张仲景称为水气,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治法。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阳水、阴水。治疗上倡导温脾暖肾,开创了补法。仁斋直指方创活血利水法。
3、第四章:肝胆病证,第五节:头痛,目录:,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概述】 一概念: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 可单独出现, 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2、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 不属本节讨论范围。3、本概念提示病因、病位、症状特征。,二文献摘要: 1命名: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 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 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 2 病因: 如素问风。
4、第五章:肾膀胱病证,第一节:水肿,目录:,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概述】 一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潴留之水变为水湿之邪,它可以阻遏气机,影响脏腑功能;2、浮肿最常见和最早见的部位:眼睑或下肢、其与眼睑部位结缔组织疏松有关,下肢与水性下垂有关;3、外在的肌肤水肿,内在的脏腑亦水肿,其更重要,它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二文献摘要,水肿是内经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病名内经肿称之为“水”,并根据不。
5、咳嗽,概述,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百病为咳嗽难医”,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气所病肺为咳” 2、分类:繁 简。 3、对咳嗽病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杂病源流犀浊“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 4、近代運用中醫治療咳嗽的理法方药,积极开展全国性的慢支炎防治工作。,范围,外感咳。
6、第四章:肝胆病证,第五节:头痛,目录:,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概述】 一概念: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 可单独出现, 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2、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 不属本节讨论范围。3、本概念提示病因、病位、症状特征。,二文献摘要: 1命名: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 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 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 2 病因: 如素问风。
7、淋证,江油市中医医院内科三病区,胡春梅,1、掌握淋证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要2、点及鉴别诊断、各型证治 熟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淋证的预防与调护,目的要求:,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二、历史沿革,(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 (三)隋巢元方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
8、第五节 腰 痛,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概述,二文献摘要: 1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2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3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
9、第一节 胃 痛,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概 述,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特点: 1、自觉症状:疼痛 2、部位: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三、范围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必 要时结合辨病处理。,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邪犯胃 2.饮食伤胃3.情志不畅 4.脾胃素虚,二、病机,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气机阻滞,胃气不和,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五味过极,辛辣无度,。
10、1,中 风,2,目的要求,了解中风病的发病情况、历史沿革及其研究进展。 熟悉中风的病名概念, 证候特征和调护。 掌握中风的病机要点、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证论治。,3,概 念,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4,沿 革,内经中没有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较详;在病名方面,卒中昏。
11、第四章:肝胆病证,第六节:眩晕,目录:,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概述】 一概念: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则昏倒等症状。,二文献摘要: (一)病名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称之为“眩冒”。 (二)病因病机 1、属肝所主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2、因虚致病:与髓海不足、血虚因素有关 灵枢海论曰:“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12、1,第二节:淋 证,第六章:肾膀胱病证,中医内科学淋证,2,目录,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一、概念 二、文献 摘要 三、讨论范围,中医内科学淋证,3,概 念,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内科学淋证,4,文献摘要,1、淋之名称及临床表现: 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淋者,淋漓不尽,如雨淋而下;閟,通秘,不通之意也。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漓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意。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塞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为“淋秘”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13、1,阳 痿,一、概述二、病因病机 纵欲过度,严重手淫肾气损伤命门火衰 七情内伤思虑劳神心脾受损 阳痿惊恐损伤心肾 湿热下注宗筋弛缓,2,三、辨证,1.主症: 2.辨原发性与继发性 3.注意病史:虚证:(1)命门火衰 (2)心脾两虚实证: 湿热下注,3,四、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配穴 操作 方义临 床 治 疗参 考,4,(1)命门火衰,治则:温补肾阳 处方:关元、中极、命门、肾俞、三阴交。 方义: 随证配穴:纳谷不香者,加足三里。头晕耳鸣,目花者,加风池,精出清冷者加腰阳关。 操作: (2)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温肾助阳。 处方:心俞。
14、呃 逆,一、概 论,(一)定义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二)文献简介,1、 早在内经对本病就有较多的记载。首先提出病位在胃。素问宣明五气:“胃为气逆为哕。” 病重至哕。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病深者,其声哕。”提出了简易疗法。灵枢杂病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无息,而疾迎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2、金匮要略将其分为三证辨治:属寒、属虚热、属实。为后世寒热虚实分类奠定了基础。3、张景岳把呃逆与咳逆、干呕、噫气作出。
15、中医内科学-总论,第一章 导 言,导言 基本框架,导言,中医内科学理论的 起源与发展,中医内科疾病分类 命名极其特点,第一章 导 言,一、“中医内科学”定义,二、中医内科学的性质,三、中医内科学的范围,一、“中医内科学”定义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 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 的一门临床医学。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 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 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专业课。,二、中医内科学的性质 临床医学,三。
16、,呃 逆,2019/6/30,中医内科学,【概述】 一、概念:胃气上逆动膈,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证。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它可单独偶然发生,亦可见于它病的兼证,呈连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多见于胃肠病,也可在心脑、肝胆、肾膀胱等病证中出现。 病因: 寒邪、胃火、气郁、食滞、或脾胃阳虚或胃阴虚 病机: 胃气上逆动膈。,2019/6/30,中医内科学,二、源流 1、病名 唐宋以来,欬逆-哕病,或噫气-哕者。 景岳全书:“哕者呃逆也,非欬逆也,欬逆者欬嗽之甚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
17、第五节 呃 逆,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统疾病,呃逆,概 述,病 因 病 机,诊 查 要 点,预 防 调 护,结 语,辨 证 论 治,概 述,一、定义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二、文献摘要,(一)病名 素问宣明五气说:“胃为气逆,为哕。”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病深者,其为哕。” (二)治疗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将呃逆 分为三种:一为实证,即“哕而腹满,其前后,知何部不利, 利之则愈”;二为寒证,即“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 之”;三为虚热证,即“哕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