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人 : 郭建丽,指导老师:冯玛莉,研究目标,立足于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发病学说,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中医的思维来对实验动物进行中医症候肝郁脾虚的研究。,研究意义,探索制备肝郁脾虚模型,为肝郁证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
中医讲肝Tag内容描述:
1、中医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人 : 郭建丽,指导老师:冯玛莉,研究目标,立足于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发病学说,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中医的思维来对实验动物进行中医症候肝郁脾虚的研究。,研究意义,探索制备肝郁脾虚模型,为肝郁证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中医身心医学理论和实践上、从肝论治精神行为疾患机理的探讨上有所突破,同时初步建立肝郁脾虚证客观评价指标,揭示中医经典证型肝郁脾虚的本质。,研究内容,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通过情志、药物两大方面进行造模对比研究。
2、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主要内容,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 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 “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中医四大经典,中医理论 (经验和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3、,心,肺,肝,脾,肾,中 医 藏 象 学,五脏系统,【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肝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能力教学目标】 肝气疏泄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肝主藏血的涵义和生理意义各是什么。 为什么说肝为“罢极之本”。 肝气疏泄失常的表现主要有哪两方面。 肝不藏血的病机主要有哪些。 对肝“体阴而用阳”的 认识,1重点: 肝气疏泄的涵义及其作用体现; 肝藏血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难点: 肝气的疏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肝藏血的涵义及其生理意义。,肝,解剖 表里关系:胆 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 。
4、第五讲 中医美容的治疗原则与美容方法,第一部分 治疗原则,中医美容在治疗原则上,一定要遵循中医的理论,注意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一、养生防衰 从整体观念出发,融外用品、内服方药、药膳、针灸、按摩、气功为一炉,既注重外用药滋养皮肤、治疗皮肤疾病,又注意从内部以补益气血、协调脏腑;既强调药物美容效果,又重视食物、按摩、气功在美容中的整体调节作用。,二、欲美求本 “本”和“标”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求本质法需要透过现象查本质,有诸内必形诸外脾虚水湿上泛健脾化湿肾虚本身外现温水行水 黄褐斑 肝郁气滞血瘀理气化瘀气。
5、某中医门诊部治肝假药案情 简 介: 武 汉 市 药监 部 门 突 查 武昌某中 医门诊 部,查获 400余袋无文 号 治肝假 药 和 60多 瓶水 剂 .根据群 众举报线 索 ,对 位于武昌紫阳 路的某中 医门诊 部一 楼药 房 进 行 检查 ,发现 400余袋紫色 ,棕色 ,黑色的 药 丸 ,外包装塑料袋上无任何 标 示 ,以及 60多 瓶褐色水 剂 一批 .药 房 处 方上 ,记录 有 转阴1号 ,5号 ,6号记录 .这 些无文 号药剂 是 该门诊 部肝病和耳鼻喉 专 科用 药 .案情 简 介: 专 科承包人 张 某交待 ,他 来 自广西 ,这 些无文 号 的 药 丸是所 谓 的 “转阴 排毒丸 “,是在 。
6、,四、肝 肝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肝的生理特性 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部位形态,1、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一)肝的生理功能,(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脾胃运化 (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
7、脂肪肝中医治疗方法,脂肪肝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聚久成痰浊,留而成瘀,痰瘀互结于肋下,开成痞块,即为脂肪肝。那么对于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也是基于解决气滞血瘀、食积湿阻问题。脂肪肝是“舶来之词”我国医学无“脂肪肝”的病名,可归属于“胁痛”、“积聚”等的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久卧久坐、体丰痰盈、感受湿热毒邪、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有关。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虽然虚实兼夹,但以邪实为主。水湿、痰浊、瘀血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
8、足厥阴经脉循行示图 足大趾毫毛部 足背内侧 内踝前一寸 小腿内侧前缘 内踝上8寸交出足太阴之后 大腿内侧中间 环绕阴部 胃旁 肝 胆 横膈 咽喉 鼻咽部 目系 前额 巅顶 横膈 肺 颊里 还唇内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阴器、胃、肝、胆、喉咙、鼻咽、目、脑、肺、唇,主要病侯: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 主治概要: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功用:理气调血,泻热解痉,功用:舒肝理气,清热镇惊,功用:平肝熄风,健脾化湿,穴位主治鉴别表,功用:补益肝肾,清热利湿,功用:健脾和胃,利胆消。
9、心,肺,肝,脾,肾,中 医 藏 象 学,五脏系统,第一节 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六脏-经络学说+心包络 【主要内容】: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位于胸腔, 两肺之间, 略偏于左, 外应虚里。,虚里-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又名胃之大络,一、概述,心的形态结构,心脏尖圆,形似未开的倒垂莲蕊,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围护,稍大于本人的拳头。,难经: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要功能主血脉 主神志(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联。
10、第七讲 藏象(4) 肝与胆,一、肝,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肝的上面,(一)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1、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之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自然界的树木,春天开始萌发,得春风暖和之气的资助,则无拘无束地生长,舒畅条达。肝就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其舒展之性,使人保持生机活泼。。
11、脂肪肝的中西医治疗,一脂肪肝概述,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脂肪肝的病因,1.饮酒饮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饮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健康者,每日饮酒含乙醇100-200g,连续10-12天,不论其饮食是否含蛋白质,均可发生脂肪肝,蛋白质只是一种加重因素。 2.高脂血症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时,脂肪就会蓄积在肝内,。
12、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肝脏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简介,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
13、脂肪肝的中医康复,中医临床学院养生康复教研室 熊常初,脂肪肝的概念,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程度分级,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
14、三、脾 “仓廪之官”,脾位于中焦。,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与胃为相表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的特性 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喜燥而恶湿。易壅滞,通于长夏之气。,(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运:运输;化:消化、吸收。,指脾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功能体现于两方面: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运化水谷的过程: 食物胃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食 糜 水谷精微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地点)小肠脾 食 物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15、四、肝,(一)部位和形态:1部位: (1)解剖部位: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2)功能部位:左肝右肺:肝气从左而升,肺气从右而降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居下焦:肝的功能体现在下焦居多,尤其是与男女的生殖机能有关。2、形态:肝为分叶的脏器,左右各一,颜色 赤紫,左右两叶间有胆囊附着。,(二)生理功能:1主疏泄:(1)含义:疏,疏通、畅达; 泄,宣泄、升发。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进而对津血、情志、消化、生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简而言之,指肝气具有疏通、升发透泄的作用,能调。
16、1,第二章 脏腑学说,2,四、肝 脏,肝脏位于腹中,横膈膜以下,右胁之内,胆附于肝。,3,难经四十二难:“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4,肝在四时应春,六气为风,五化应生,五方为东,五色见青, 五味为酸,五音声角,五时为平旦,五行属木。,5,肝为阴中之少阳,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疏泄,肝藏血,血舍魂,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其本经为足厥阴肝经,肝与胆相表里。,6,1、肝主疏泄,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疏是疏通,泄是发泄,发。
17、五脏养生之肝,香港乐坛教父 罗文,肝 病 的危害性,容 祖 儿,一、认识肝胆:肝胆的位置,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人体的右上腹,大部分被肋骨保护着,有一小部分从右延伸至上腹正中。重量大约1.5公斤左右,颜色为红棕色。,肝脏外观分为左右两叶,血液流入肝脏的途径有2条: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门静脉:从胃肠道来的血液带着丰富的营养,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处理。 胆在肝脏的下方,像一个小气球。肝胆相照;每天有600ml的胆汁进入胆囊。,肝 胆 结 构 图,常见肝病一脂肪肝:每10人中就有1人为脂肪肝,1、肥胖型脂肪肝; 2、酒精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