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3.13 短文两篇 核舟记

核 舟 记魏学洢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些字词的正确读音及书写。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二)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疏通课文的字词句,理解全文。2、合作学习的过程: 主要通过一些有关课文问题的讨论解答,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用简洁、周密、生动的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3.13 短文两篇 核舟记Tag内容描述:

1、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2、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3、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部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 ,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二) 、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散读课文一到两遍,注意以下内容: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2查字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三) 、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

2、思考讨论: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明确:描述船头三人的动作、神情。
4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轼、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来源:xYzkW.Com5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明确:这当然是“东坡” 。
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 ,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
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 ;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 ,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
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
6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明确:表现这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
(三) 、学习第四。

3、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
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这一则新闻出现在 1995 年 10 月 27 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的核舟记开开眼界。
(板书文题) 设计(二)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 。
(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n) 膝(x) 褶(zh) 髻(j) 戌(x) 篆(zhun) 倚(y) 奇(j) 八分有(y&。

4、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是个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作,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初读,读准字音,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你还记得这些字的读音吗?,昇 薄如钱唇 蜡和 炀之 字平如砥,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木。

5、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
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毕升,毕升的墓碑及墓 中出土文物,泥活字,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你了解沈括吗,自读课文 熟读课文,一 读正字音 二 读准节奏,读,友情提示,已 后 典 籍 皆 为 板 本 其 上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以 备 一 板 内 有 重 复 者 用 讫 再 火 令 药 熔 其 印 为 予 群 从 所 得,/,/,/,/,/,/,/,/,/,/,/,我能读准节奏吗?,自学课文,对照书下注解,自由翻译全文,不懂的可同位讨论.,自学检查,、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其。

6、zhun,yu,j,q,/,/,/,/,/,/,/,/,/,/,整体把握,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一词多义,奇,有,为,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文言积累,同义词,约可 历历了了 状然,大约,清清楚楚,的样子,文言积累,通假字,“有”通“又”,还有零头。
,为字共三十有四,“诎”通“屈”,弯曲。
,诎右臂支船,“衡”通“横”,横。
,左手倚一衡木,文言积累,“简”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数量词的用法。
,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手卷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篆章一( ) 一( )舟 为人五( ) 。

7、祖国、热爱人民,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4、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5、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3、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部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 ,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二) 、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散读课文一到两遍,注意以下内容: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
2查字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3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三) 、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

8、艺精湛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奇巧,重点研读 讨论探究,重点研读读文章第二部分 (25自然段),找出能表现王叔远技艺“奇巧” 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品析。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
次年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
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关于苏轼游赤壁,本文采用什么顺序?,全文结构模式:总分总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 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
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所以 船头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所以,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3.1】相关PPT文档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3.1】相关DOC文档
标签 >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3.13 短文两篇 核舟记[编号:37019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