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 。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 ,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生 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师:大家补充。生 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生 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生 4:还有,他
语文第3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鲁教版七下课件Tag内容描述:
1、归园田居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 。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 ,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生 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师:大家补充。生 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生 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生 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生默读,交流词义。3 分钟后。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I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
2、归园田居一、说教材1、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知识目标(1)学习陶渊明此文的艺术手法: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2)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3、重点、难点、课时重点:(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意。(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
3、归园田居一、导入新课: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千万富翁,叱咤商界多年,有一天,你累了,你关掉手机和电脑,离开办公室,带着至亲去“隐居” ,请问此时你最大的追求是什么?你如何设计自己的隐居生活?生:我会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放松身心,享受清净。生:如果我是那个千万富翁,我要到郊外买个农庄,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再也不想回到尔虞我诈的商场了。生:我想去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把烦恼统统抛到脑后。师:同学们各有各的打算,那么你知道吗,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
4、阳信一中 董宝礼 2004 年 9 月 25 日1课题归园田居目标学会评点式阅读。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自主学习了第三单元古代诗歌二首,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情况。1一名同学朗读归园田居。2一名同学背诵山居秋暝。3一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榆柳荫后檐”到“鸡鸣桑树巅”六句诗。4一小组向另一小组提问词语理解的情况。方法简介转入教材设置的活动一。结合教材简介摘录法和评点法。摘录法:评点法:(重点训练)典型实例下面我们通过老师提供的一篇评点例文,大致了解一下评点的特点。学生自读评点范例秋天的怀念了解评点的特点。课。
5、归园田居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 ,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师:很好,但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国呢?(目光扫视教室一周,示意举手的学生回答) 生:当时社会黑暗,政局动荡,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 师:这是从社会及局势方面来分析的。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局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
6、1归园田居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2、体味诗人的情感3、赏析诗歌的意境4、诵读全诗二、教学重点重点:1、通过诵读鉴赏诗歌的境境。2、鉴赏诗歌的感情。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质疑法、品味法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文人都怀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踏入仕途,但是当他们进入仕途后,往往会发现仕途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失望之余,有许多人就退隐山林,归隐田园,这些人之中,陶渊明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一起走入陶渊明的田园世界。(二) 、了解作者1。
7、归园田居一、说教材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归园田居 其三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十课,这一单元主要是以吟咏山水风光为主的诗文,旨在让学生欣赏美景,陶冶性情,同时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会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归园田居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帮助学生。
8、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
9、归园田居师:桃花源记我们已经学过,现在老师向你们请教两个问题,第一,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 1: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与世隔绝的地方。 生 2:是一个人人平等,百姓丰衣足食,热情淳朴的地方。 生 3:是一个景色优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师:很好。第二,我们知道,像桃花源这样美好的地方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创造这个社会呢? 生:因为当时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心思定,渴望和平。 生:陶渊明以这个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今天。
10、归园田居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今天说课的内容将分为如下几点来进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的诗歌,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们放在整个诗歌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
11、归园田居一作者 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 ,渊明说:“。
12、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它诗文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分析评价作者的隐居行为。【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设想】本课从字面上来。
13、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
14、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1、 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2、 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3、 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
15、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 ,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
16、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二、走近作者: (课件展示)三、解读文本。1、默读。2、提问:“归园田居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3、自行朗读,划分节奏:(课件展示) 4、解读文本(课件展示) 5、。
17、归园田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 1) ,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
18、,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学习目标: 1、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3、 当堂背诵归园田居。,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感觉如何?,归,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从何而归,官场,尘网、樊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19、,归田园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再 见,福建三明二中 余养健,返回,。
20、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 渊 明,归园田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最杰出诗人。东晋末年统治阶级政治腐败。他不愿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辞退,从此隐居不仕,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共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本诗是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