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21 课 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共产党:为了实现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目标。(2)结果:1945 年 8 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谈判。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 10月 10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意义:表明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Tag内容描述:
1、1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21 课 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目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共产党:为了实现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目标。(2)结果:1945 年 8 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谈判。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 10月 10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3)意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2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重点进攻:1947 年 3 月,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4挺。
2、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17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5、三大战役的意义,1、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30万人,430万人,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48年秋,280万人,365万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陈官庄,双。
3、 最新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说明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概况 , 知道三大战役是敌我双方大决战 , 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 , 并能列举。 ( 2)知道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并能计算南。
4、1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 赢得时间准备 B. 欺骗广大人民 C. 争取和平民主 D. 加强国共合作 2.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刘伯承 3.1947 年 3 月 18 日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领导干部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毛泽东此时离开延安,开始( ) A. 前往北京 B. 转战陕北C. 挺进中原 D. 主力决战 4.“那场军事史上少有的千里行军,吹响了国民党覆灭的号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
5、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从 1948 年秋到 1949 年春,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排山倒海,迅速改变着中国的政治地图。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战役是( )来源:学优高考网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有关三大战役下列哪一句说法不正确? ( )A.发生在 1948 年秋至 1949 年初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奠定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们应去 ( )A 徐州 B扬州 C苏州 D.锦州4.下列事件,按发生。
6、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17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5、三大战役的意义,1、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30万人,430万人,1946年6月,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48年秋,280万人,365万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陈官庄,双。
7、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我军什么时候转入反攻作战? 其标志是什么?,温故知新,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战争形势又有一些什么新进展呢?,温故知新,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为什么要开展土地改革?,解放区是怎样开展土改运动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与作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3、三大战役的意义,2、三大战役具体概况,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要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1、敌我力量发生。
8、 最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 第 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1、抗战胜利后, 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 采取 “假和平、真备战”的策略 , 三次电邀毛泽东 到重庆谈判。 2、 1945年 8月 , 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民主, 不顾个人安危 , 在周恩来 、王若飞 的陪同下赴重庆谈 判。 3、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 , 签署了 双十协定。 ( 1)内容:。
9、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全面内战爆发于什么时候?以哪一事件为标志?2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时间是?,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温故知新 3,学习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重点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3、知道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10、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19 课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课标内容(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蒋个石为什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 “毛泽东不应该去参加重庆谈判” 、 “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在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等问题,培养学生 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
11、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内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重点和难点重点:辽。
12、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内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科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重点和难点。
13、 最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 1949 年)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 第 19 课: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努力之一是“ 重庆谈判 ” :( 1)原因:抗战胜利后 ,人 民渴望 、 。国民党坚持 , 在美国支持下 ,阴谋发动内战。由于 , 蒋介石。
14、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个教、学案课题 第五单元 单元回眸 课型 复习课学习目标识记: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部分学会用表格或简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清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学习重点 提高归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预见性难点理清单元基本知识结构,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实际知识难点教 学 程 序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流 程 时间 方 法 与 措 施 难度一、阅读单元回眸:二、分组归纳整理1、设计一幅本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图。
15、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内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重点和难点重点:辽。
16、课题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课标内容:1、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2、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
17、第 20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内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学科王教学目标学科王来源:xYzkW.Com(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来源:学优中考网(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
18、 最新岳麓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 一、学习内容 1. 的土地改革 2.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 渡江战役 二、学习重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过 程 记 P10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示意图 辽沈战役: 1948 年 9 月 11 月, 林彪、罗荣桓指挥 东北解放军 , 歼灭国民党军队 47 万。
19、 最新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 利 课标内容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 ,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 ,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