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该游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议论的特点。 2、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Tag内容描述:
1、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字词,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熟读背诵,培养学生理清思路,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该游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议论的特点。 2、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 “然”、“名”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1、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 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教学课时:3 课时。
2、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基础知识联系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 ”如“ 华实 ”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o )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xing)之。 2.对下列各句中的“其” 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以故 其 后名之曰“ 褒禅” 。 既 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以 其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独 其 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 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问 其 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然视 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 孰能讥。
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文学常识,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
4、2014 级语文学科问学案问题中心 以学为本 先学后教 合作展评11游褒禅山记课型:复习课 课时:1 课时【课标要求】1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文言语感;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语文实践,使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2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5、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 花山 今言 华 如 华实 之 华 者 盖音谬也 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距其院东五里 两个 之 字相同 两个 其 字不同 两。
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其人,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变法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王安石其人,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
7、游褒禅山记复习,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 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 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陂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8、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 ,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3、“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
9、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师:传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初步统一了北方以后,开始追求长生 不老之道, 于是就向大臣容成子、浮丘公请教练丹之术浮丘公说:要炼金丹,就一定要到天 下第一的奇山去我看遍天下名山,只有黟山(黄山原名“黟山”)符合条件,是神仙经常光顾 的地方,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黄帝很高兴,便同容成子、浮丘公一道来到山 灵水秀的黟山,烧炭炼丹,黄帝吞下。
10、游褒禅山记,王 安 石,制作:镇远中学 杨秀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背诵课文,积累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学习即事见理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 “尽志无悔”的思想追求和“深思慎取”的学习态度。,课 题: 变幻莫测的“其”文体特征 知识结构 文言知识“其”的用法,第一课时,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4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一观点可以在本文中找到依据。,【合作预习】,一、齐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一、分组展。
11、游褒禅山记从容说课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 “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教学设想: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其” 。
12、,半途而返的游览流芳千古的美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 官至宰相,曾协助宋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考考你一: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文学常识,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记:属于游记。,你试试: 读懂1、4段,解字词通文意找信息,重点词语:,1段。
1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 .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 .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2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3 .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14、1游褒禅山记学什么: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名句名段。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3、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写法。怎么学:一、引导预习,自主质疑1、借助课本注解、 学业质量模块测评及其他工具书,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意,了解作品及作者并批注在课本相应位置。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了解课文大致内容。3、预习中我的疑难与困惑。二、互动探究,展示交流(一)基础积累1、整理本文实词的一词多义:道: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芷阳间行 传道授业解惑 于是废。
15、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作者与弟弟和朋友等人同游褒禅山的经历,并抒发自己由游历而引发的治学的态度的深刻思考。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 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
16、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下面我将从五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一、教材与学情简析:游褒禅山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言简而意丰。学习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散文入选高中语文必修 2 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他。
17、2013 年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高中语文) 张掖市实验中学 1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说课稿邵丽娟【教材分析】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这一 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教学的要求是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托的旨趣。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但是,与一般写景抒情的游记不同,这篇游记简叙游览经过,重在生发议论, 说明要 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
18、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新安中学 孙敬先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散文教学选篇之一。现依据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1、 说教学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二、说教材和学情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在课前梳理清楚。本文又是一篇游记,可与学生自己的习作进行联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