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1三年级科学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学校:毛溪桥完小 授课教师:X X 时间:2015.11.18课 题 浮与沉课 型 新 授 课 课 时 1 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了解什么是浮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1三年级科学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学校:毛溪桥完小 授课教师:X X 时间:2015.11.18课 题 浮与沉课 型 新 授 课 课 时 1 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了解什么是浮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事物)现象应具备条件的猜想能力。经历“问题假设实验汇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情感目标:继续培养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浮力的存在,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和假设。

2、铁力市第四小学 20172018 学年度上主备人: 教 学 设 计 第 12 份备课时间10 月 18 日星期 3 第 1 课时新授 课型计划授课时间月 日星期 第 节课题4 浮与沉准备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 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课件。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

3、1第九章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研究的主题是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本节教材是建立在第一节浮力和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第五章物体的密度、第七章二力平衡相关知识 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了解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盐水选种等的工作原理;(3)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

4、物理初二下沪科版 7.5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一、目标与技能知道物体旳浮沉条件.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旳应用.二、方法与过程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旳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旳相关内容.三、情感态度 价值观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旳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旳重要性.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旳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旳浮沉条件.难点:物体浮沉旳判断方法及其应用.五、教学用具密度计、大量筒、水、盐水、潜水艇旳挂图、小瓶子(带瓶盖) 、大烧杯六、教学内容引入新课物体旳浮沉现象把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 放手后,木块上浮。

5、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b50?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案,三年级科学浮与沉,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浮与沉,三年级科学浮与沉课件,三年级科学浮与沉ppt,三年级科学浮于沉板书。

6、浮与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与沉在水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水与生命之后,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第一课时我计划完成活动 1 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为体现新课标中关于“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这一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科。

7、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练习题及答案 10 1物体的浮与沉 基础知识训练 1 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2 06 104N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m3 海水的密度海水 1 03103kg m3 取 g 10N kg 题型二 2 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 体积为 5 10 4 m3 将它浸没在水中时 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N 取 g 10N kg 浮力的方向是 放开手后 小球 将 填 上浮 下。

8、第 1 页 共 3 页苏科八下10.5 物体的浮与沉学案【学习目标】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3、经历探究物体浮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4、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重、难点】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知识回顾】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F 浮=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

9、说课稿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学前教育专科班张彩欣 29 号一、说教材: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玩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沉与浮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我设计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本次活动意在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物体在水里的沉浮规律。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

10、9.3 物体的浮与沉作课教师:文峰区宝莲寺一中 许凤山辅导教师: 卢全军教 案19.3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2.能 应 用 沉 浮 条 件 解 决 一 些 简 单 的 问 题 。过程与方法1.经 历 探 究 浮 沉 条 件 的 过 程 。2.通 过 动 手 实 验 ,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与 动 手 能 力 。3.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通过阅读。

11、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老师先讲个小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 玩得正高兴, 小明一个大脚把球踢进了一口枯井里。这口井又小又窄, 伸手也够不到球。这时啊, 聪明的小刚想出了个办法, 顺利地把球取了出来。大家猜猜小刚用了什么办法拿到球的?(生预设用水让皮球浮起来)可如果小明小刚玩的是铅球,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让球浮起来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问题。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玻璃的培养皿, 把它放入水中, 你们认。

12、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例 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沉在水底,它们所受浮力( )A都等于零 B铜球的大 C铁球的大 D一样大分析与解 选择 C。浮力的存在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向上的浮力,而不论物体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 浮 :G 排液 液 gV 排液 可见,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 液 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液 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质量、形状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因此,由于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铁球体积。

13、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二)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二、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14、、沉与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物体沉浮的假设,探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2、组织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鼓励学生能从实验现象和已有经验的冲突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以及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教学准备】1.教师:两个质地不同的球(金属球小而重、塑料球大而轻)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等2. 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回形针、牙签、蜡烛等大小相同重量不同、。

15、物体的浮与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35 分)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 2.06104N,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 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_ m3(海水的密度 海水 =1.03103kg/m3,取 g=10N/kg) 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 5N体积为 5104m3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_ N(取 g=10N/kg) ,放开手后,小球将 _ (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3我国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所示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 _ ,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 _ 4一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有 2/5 的体积露。

16、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1案例名称 物体中水中是沉还是浮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 五年级 提供者 张吉祥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义教课程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观察物体的沉浮” “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

17、沉与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2 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 物体的沉与浮 二、 ( 1 )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 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 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解释。( 2 )今天的课上完以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演示实验: 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

18、1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教学任务分析: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设计的目标就定位于“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经历一个有效的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活动过程,体现科学的本质。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沉浮单元的第二课。它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学习后的后续,它的后面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 造一艘小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一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学生通。

19、10.1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3、 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得到其结论4、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难点: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

20、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大田县鸿图中学 郭传福【设计思想】本节课设计本着“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走向社会”这一主线展开,从生活中的浮与沉现象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组实验让学生明白物体的浮与沉的条件。通过学习浮与沉的实际运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和阿基。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三年级科学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4 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八年级 沪科版 9.3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doc
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练习题及答案.doc
苏科八下10.5物体的浮与沉学案.doc
9.3物体的浮与沉教案6 沪科版.doc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doc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与沉.doc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doc
科学《沉与浮》教学设计.doc
物体的浮与沉同步练习.doc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doc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
改变物体的沉与浮.doc
物体的浮与沉.doc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doc
标签 >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编号:24773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