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泌尿系统梗阻,那 彦 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林 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容提要,第1节 概 述 第2节 肾积水第3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第4节 急性尿潴留,第1节 概 述,泌尿系统是由肾小管、集合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一个管道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主动、单向地将肾产生的尿液排泄到体外。
外科学课件泌尿系统梗阻Tag内容描述:
1、丧失;若为双侧梗阻,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尿路梗阻性病变在泌尿外科最常见,而且多继发或并发其他泌尿外科疾病,如尿路梗阻后尿液淤积,易于细菌繁殖而导致感染和形成结石。
而感染、结石又会加重梗阻的程度,因此梗阻、感染、结石三者可互为因果关系,在诊断和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梗阻的原因,1.机械性梗阻 泌尿系统管道内或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病变均可以导致尿路机械性梗阻。
先天性梗阻:由泌尿系统和生殖道先天性畸形所致,常见于小儿,如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膨出症、输尿管异位开口、后尿道瓣膜症等。
后天性梗阻:泌尿系统管道内肿瘤、结石、炎性狭窄、结核、外伤,腹腔或盆腔纤维化、肿瘤浸润等;还有一些医源性梗阻,如手术或器械检查造成的损伤、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反应等。
2.动力性梗阻 在尿路器官的肌肉或其支配神经发生病变时,尿液不能顺利从上向下排出体外,产生尿液淤积。
常见的原因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
,梗阻的部位,1.上尿路梗阻 梗阻部位在膀胱以上,多由结石、肿瘤所致。
腹膜后的病变压迫输尿管时也可发生上尿路梗阻。
2.下尿路梗阻 梗阻部位发生在膀胱尿道,常见原因为前列腺增生、。
2、 返回 首页,一、概论,第一节、泌尿系统结核,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返回 首页,一.病理:早期结核病主要在双侧肾皮质内,由于该出血运丰富,修复力较强,病人免疫状况良好,可自愈。
此时临床上无症状,也没有影像学改变,称为-病理肾结核;若结核病灶逐渐扩大至髓质则称为肾髓质结核;病变在肾髓质继续发展穿破肾乳头达肾盂、肾盏,肾盂发生结核性肾盂肾炎出现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便称为-临床肾结核.返回 首页,肾结核-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脓肿及广泛的钙化纤维化。
输尿管结核-表现为粘膜、粘膜下层结核结节、溃疡、肉芽肿和纤维化。
返回 首页,肾自截:当输尿管完全闭塞,含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逐渐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检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之为“肾自截”。
但病灶内仍存有活的结核杆菌,不能因症状不明显而予以忽视。
返回 首页,膀胱挛缩:膀胱结核病变愈合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膀胱容量显著减少 。
3、主要途径。
临床肾结核的85%是单侧发生。
肾结核在泌尿系结核中占重要位置,泌尿系其它部位的结核 大多来自肾脏结核。
,病理型肾结核,结核菌在体内经血行进入肾脏 肾皮质小球毛细血管丛中 发展成为结核病灶 由于血运丰富、抵抗力强、修复力强 自愈,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无影像学改变,临床型肾结核,患者免疫力下降,肾皮质内病灶逐渐扩大,结核杆菌穿透肾小球血管壁进入肾小管 肾髓质、肾小管袢处停留,穿破肾乳头到达肾盏和肾盂 肾盂(结核性肾盂肾炎) 出现 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
绝大多数为单侧病变。
,肾自截,全肾广泛钙化时,混有干酪样物质,输尿管常常闭塞,则患肾含结核菌的尿液及脓液不能进入膀胱,膀胱刺激症状缓解和消失,尿液检查趋于正常,称为肾自截,膀胱挛缩,膀胱结核病变愈合导致膀胱壁广泛纤维化和疤痕挛缩,使膀胱壁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50ml),称为膀胱挛缩。
,肾结核晚期并发症,膀胱挛缩 对侧肾积水,临床表现,2040岁多见,男女。
症状程度与病变范围有关,及输尿管膀胱继发结核严重程度 1.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是肾结核的典型症状。
晚期为挛缩膀胱,表现为排尿数十次/日以上。
2.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