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通 大 學,第三节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 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类型的土壤。,南 通 大 學,一、土壤的基本环境
土壤环境化学Tag内容描述:
1、南 通 大 學,第三节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 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类型的土壤。,南 通 大 學,一、土壤的基本环境机能,培育植物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植物生长提供水、空气和养分推动物质循环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系,又可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南 通 大 學,一、。
2、南通大學,第三节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类型的土壤。,南通大學,一、土壤的基本环境机能,培育植物 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 植物生长提供水、空气和养分 推动物质循环 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系,又可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南通大學,一、土壤的基。
3、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Lithosphere,思 考 题,1.土壤有哪些组分? 2.什么是盐基饱和度?比较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3.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4.举例说明土壤的缓冲作用。 5.影响土壤中农药扩散的因素。,土壤与整个地球环境系统的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土壤圈不仅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而且对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容量有着重大贡献。,本章主要内容,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组成、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土壤污染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土壤中农。
4、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它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 物。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矿物质 90%以上 有机质 1.010%,固相,液相,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 (包括气体)Soil solution is defined as the soil interstitial water,its solutes and dissolved gases.,孔隙中充满空气 porous media,气相,淋溶层:是指由于淋溶作用是物质下移所经过的土层,也可称过滤层,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
5、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一、土壤组成土壤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介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物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土壤,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空隙,矿物质(质量占固相总质量的9598),有机质和生物(质量占固相总质量的25),土壤溶液,空气,土。
6、1,第四篇 土壤环境化学 教学要求,本篇将侧重介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农药及氮磷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环境因素对迁移转化的影响等。(1)掌握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 (2)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3)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4)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2,第四篇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带。
7、1 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教学要求 本篇将侧重介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重金属 农药及氮磷肥在土壤中的迁移 转化及环境因素对迁移转化的影响等 1 掌握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 2 了解污染物在土壤 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 影响因素。
8、第五章 土壤环境化学,一、土壤组成 二、土壤的结构层次 三、土壤的性质,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土壤的形成,一、土壤的组成,2 土壤的组成及肥力特性,二、土壤的结构层次,三、土壤的性质,1、土壤吸附性 2、土壤酸碱性 3、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第二节 土壤中的固体废物,一、 概论 1 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从广义上讲,根据物质的形态划分,废物包括固态。
9、1,马双忱,土壤环境化学,Soi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2,主要内容,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土壤污染:农药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形成及环境意义,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土壤的形成及其环境意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岩石圈,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在地球表面约1.5亿km2的陆地中,农耕田、草地和林田分别占9、21和27。这些陆地是岩石圈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共存,而且不断进行着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地质的多种多样的运动和变化。 从环境角度考虑,土壤既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又是人类排放各种废。
10、土壤环境化学,重点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 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 ; 掌握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 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 农药在土壤中的 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 , 以及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归规律与效应。,目 录,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1.1土壤组成 1.2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1.3土壤吸附性 1.4土壤酸碱性 1.5土壤的氧化还原性,2 重金属在土壤 -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2.1 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2.2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2.3主要。
11、土壤环境修复,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一、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概念: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是指防止或者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化学物质过程的一组修复技术,通常用于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是原位也可以是异位。固化是指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即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原理:固化/稳定化技。
12、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Lithosphere,思 考 题,1.土壤有哪些组分? 2.什么是盐基饱和度?比较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3.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4.举例说明土壤的缓冲作用。 5.影响土壤中农药扩散的因素。 6.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和流失。 7.土壤的固磷作用。,土壤与整个地球环境系统的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土壤圈不仅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而且对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容量有着重大贡献。,本章主要内容,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组成、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吸附性、酸碱性、氧化还原)土壤污。
13、水环境化学要点回顾,1、水的循环及水的分布 2、天然水中主要离子组成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4、天然水的性质(CO2碳酸平衡、酸度及碱度) 5、天然水中污染物(有机污染物) 6、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 7、水中颗粒物的类别 8、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9、吸附等温式 10、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11、颗粒物的聚集方式 12、溶解和沉淀 13、氧化还原 14、配合作用 15、分配作用 16、挥发作用 17、水解作用 18、光解作用 19、生物降解作用,1.什么是优先污染物?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中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 2.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的分布。
14、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一、土壤的立体剖面构型 二、土壤的组成三、土壤的粒级分组 四、土壤吸附性 五、土壤酸碱性六、土壤的氧化还原性,主要内容: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的化学组成;土壤的化学性 质;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 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 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 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它 与地球的直径相比,只不过相当于一张薄纸,但它是农业生产 的基础,是人类生活的一项极。
15、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 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变化、迁移及危害,岩石圈外一疏松层; 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土壤圈,土壤的基本环境机能,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大部分陆地生物生存基础。 保存水资源 土壤空隙储存大量降水而不过快蒸发、流失。大气和地下水之间的缓冲地区。 推动物质循环 碳、氮元素在大气、海洋、土壤间以相当快的速度循环。 自净能力 土壤具有极大比表面、一定的催化活性;土壤所含水、空气、微生物等都能使污染物产生一定降解。同化和代谢外来物质保护、。
16、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Chapter 4. Soi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本章重点: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和它的作用机制;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第一。
17、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和转化,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称作土壤圈。土壤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能力,所以土壤又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净化剂,这就是土壤的两个重要功能。,简 介,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一、土壤的组成土壤固相 (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液相 (水分)气相 (空气)(图41),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主要。
18、2019/4/27,1,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2019/4/27,2,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的迁移及其机制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2019/4/27,3,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多相体系。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的绝大部分,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土壤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 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气相是指土壤空隙中的空气。,2019/4/27,4,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2019/4/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