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结构实验四 树和二叉树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链表的结构的建立过程。2. 掌握用递归方法实现二叉树的遍历。3. 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二、实验要求:1. 编写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2. 调用函数实现下列操作。用递归方法分别先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三、实验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践报告1Tag内容描述:
1、1数据结构实验四 树和二叉树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链表的结构的建立过程。2. 掌握用递归方法实现二叉树的遍历。3. 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二、实验要求:1. 编写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2. 调用函数实现下列操作。用递归方法分别先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三、实验内容:(1) 编写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Typedef struct BiTNode TelemTy。
2、数据结构之二叉树实 验 报 告题目:二叉树的遍历和子树交换指导老师:杨政宇班级:通信 1202姓名:徐江学号:0909121127需求分析1.演示程序分别用多种遍历算法遍历二叉树并把数据输出。2.输入字符序列,递归方式建立二叉树。3.在演示过程序中,用户敲击键盘,输入数据,即可看到数据的输出。4.实现链式存储的二叉树的多种遍历算法。遍历算法包括:a)中序递归遍历算法、前序递归遍历算法【选】b)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c)先序或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d)建立中序线索,并进行中序遍历和反中序遍历5.实现二叉树的按层遍历算法6.设计一个测试用的二叉树。
3、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树与二叉树 实验序号 5 实验日期 姓 名 院系 班 级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成 绩 教师评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树的相关概念 ,包括树、结点的度、树的度、分支结点、叶子结点、儿子结点、双亲结点、树的深度、森林等定义。 (2) 掌握树的表示 ,包括树形表示法、文氏图表示法、凹入表示法与括号表示法等。 (3) 。
4、北 京 林 业 大 学 12学年13学年第1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书 专 业:自动化 班 级:111 姓 名: 宁友菊 学 号: 111044120 实验地点: B2机房 任课教师: 孟伟 实验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实验环境: Visual C+ 。
5、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报告题目: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学生姓名: 肖琳桂、康政、张小东、张帆 所在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软工本 1402 学生学号: 144300211、02、14、08 指导教师: 李春庭 2015 年 12 月 31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报告题目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完成时间 2 周学生姓名肖琳桂 康政专业班级软工本 1402指导教师 李春庭 职称 讲师总体设计要求和主要功能设计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创建以及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计算并输出二叉树的深度和结点个。
6、 数据结构实 验报告1. 实验目的和内容:掌握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2. 程序分析2.1 存储结构链式存储2程序流程2.3 关键算法分析算法一:Create(BiNode* elseint m=Count(R-lchild);int n=Count(R-rchild);return m+n+1;算法七:Release(BiNode*R)【1】 算法功能:释放动态内存【2】 算法基本思想:左右子树全部释放完毕后再释放该结点【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未知【4】 代码逻辑:调用函数自身,释放左子树调用函数自身,释放右子树释放根结点释放二叉树templatevoid BiTree:Release(BiNode*R)if(R!=NULL)Release(R-lchild);Rele。
7、#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btnodechar data;struct btnode * Llink;struct btnode * Rlink;btnode,*btree;/创建void CreateTree(btree *root)char ch;ch = getchar();if(ch = .)*root = NULL;else*root = (btree)malloc(sizeof(btnode);(*root) - data = ch;CreateTree(CreateTree(/输出void PrintTree(btree root,int nLayer)if(root = NULL)return;PrintTree(root - Llink,nLayer + 1);PrintTree(root - Rlink,nLayer + 1);for(int i = 0;i data);PreOrder(root - Llink);PreOrder(root - Rlink);/中序遍历显示二。
8、问题一: 二叉树遍历1. 问题描述设输入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G#F#HI#J#K#(#代表空子树)请编程完成下列任务:1 请根据此输入来建立该二叉树,并输出该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序列;2 按层次遍历的方法来输出该二叉树按层次遍历的序列;3 求该二叉树的高度。2. 设计描述(1)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遍历就是要让树中的所有节点被且仅被访问一次,即按一定规律排列成一个线性队列。二叉(子)树是一种递归定义的结构,包含三个部分:根结点(N) 、左子树(L) 、右子树(R) 。根据这三个部分的访问次序对二叉树的遍历进行分类。
9、数据结构课程实验1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题目:_学号:_姓名:_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计算机系数据结构课程实验2实验题目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理解递归算法。二、 实验内容1 将下图所示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进行存储,然后进行各种操作测试。三、 实验步骤1.启动 VC6.0: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Microsoft Visual C+ 6.02.建立工程:文件(File)新建(new)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工程标签(Project)选中选项: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不能选别的)输入工程名(Project Name)选择工程的存放位置(Location)单击。
10、/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下面呢,我们就讨论第六章、树和二叉树。那么我们回忆一下数据结构四大类。第一类,线性结构,除了广义表以外,我们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开始讨论第二大类,树形结构,在树形结构里面呢,我们主要讨论两种结构。一类树,一类二叉树(线性结构里头我们讨论了什么?)。首先,我们先看树的数据类型定义。那先看数据对象 D: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这就是它的数据对象。数据元素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用下面这段话来描述。如果数。
11、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数据结构 姓名:吴芙蓉专业:计算机 134学号:2013014761实验四:串的操作一、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串的基本操作二、实验环境C-Free 5.0三、实验内容1建立一棵二叉树,要求用先序非递归方法遍历二叉树。源程序代码:#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BiTNode *lchild, *rchild; BiTNode,*BiTree;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scanf(“%c“, if(ch= ) T=NULL; return; else 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if(。
12、6.3 二叉树遍历6.3.1 二叉树遍历的定义所谓二叉树遍历,就是按某种规则访问二叉树的每个结点,且每个结点仅被访问一次。“访问”的含义十分广泛,包括对结点所作的各种操作与处理,如有关学生考试成绩的信息存储在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含有学号、姓名、成绩等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时常常需要做这样的工作:(1) 打印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等信息;(2) 将每个学生的成绩由百分制记分改为五级制记分;(3) 统计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各档次的人数。在(1)中“访问”的含义是打印每个结点的信息;对于(2),“访问”是。
13、实 验 报 告实验名称 二叉树实验实验课时 4 课时实验地点 综合楼 E405评分:实验时间 2016 年 4 月 24 日 星期三 第 5 周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通过序列构造二叉树的实验,进一步熟悉二叉树遍历及构造二叉树的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点,发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理清学习脉络;能独立思考,根据具体的序列组织数据,合理显示二叉树。实验要求:(1)用树形结构画出一棵二叉树(在结论中画出),采用凹入表示法和括号表示法正确输出该树。(2)分析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结果。(3)根据二叉树的基本运算,设计先序遍历和。
14、实验三 二叉树的遍历一、实验目的、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二、实验环境运行或 VC+的微机。三、实验内容1、依次输入元素值,以链表方式建立二叉树,并输出结点的值。2、分别以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方式输出结点内容。四、设计思路1. 对于这道题,我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好各个分部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进行顺序排列,以此完成实验要求2二叉树采用动态数组3.二叉树运用 9 个函数,主要有主函数、构建空二叉树函。
15、实验六:二叉树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树是数据结构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非线性结构,本单元的实验达到熟悉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的特性,以及如何应用树结构解决具体问题。二、问题描述首先,掌握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和熟悉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其次,以二叉树表示算术表达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十进制的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如算术表达式:a+b*(c-d)-e/f三、实验要求如果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和二叉链表结构建立一棵二叉树,分别计算统计叶子结点的个数。求二叉树的深度。十进制的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可以接收用户来自键盘的输入。由输入的表达式字符串。
16、第 1 页 共 7 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院、系) 专业 班 组 课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教师评定 实验三 二叉树的操作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特点,以及二叉链表的结构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如建立、遍历、查找和输出3、利用己经掌握的进行实际应用二、实验要求1、 编写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各种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主函数,使其完成如下功能:(1)按先序建立二叉树,如“ABCDEGF”,(表示空格)。(2)建立二叉树后,判断二叉树空否,同时输出二叉树的深度。(3)建立二叉树后,判断二叉树空否,同时输出二叉树的。
17、1实验名称 二叉树应用 指导教师 周立章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学时 2+8 实验时间 2011/11/25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创建和构造二叉链表的算法3掌握二叉树链表存储基础的的三种递归遍历算法和非递归算法。4掌握计算二叉树的结点、二叉树的深度和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等算法。5掌握 huffman 树的构造和编码。实验要求:(1)理解二叉链表的初始化、二叉树空的判断;(2)理解二叉树的遍历算法,掌握其应用。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硬件: 微型计算机 P5 软件: Windows XP+Microsoft Visual C+ 6.0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8、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 V2017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常熟理工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与报告书_2017-2018_学年 第_1_ 学期专 业: 物联网工程 实验名称: 二叉树 实验地点: N6-210 指导教师: 聂盼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 V2017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 验 六 二 叉 树【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基本存储表示。2、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操作实现方法(递归和非递归方法) 。3、理解并实现二叉树的其他基本操作。4、掌握二叉树的重要应用-哈夫曼编码的实现。【实验学时】4-6 学时【。
19、#include/#include“mystring.h“#include/#include/二叉链表结点的类定义using namespace std;templateclass binarytreenode/friend class binarytree;private:T info;binarytreenode * left;binarytreenode * right;public:/binarytreenode()binarytreenode(T ele)info=ele;left=NULL;right=NULL;binarytreenode(T ele,binarytreenode * l,binarytreenode * r)info=ele;left=l;right=r;T value()const;binarytreenode * leftchild()const;binarytreenode * rightchild()const;void setleftchild(binarytreenode *l);void setrightchild(。
20、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项目: 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姓 名:专 业:班 级:学 号: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7 年 11 月 17 日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 二叉树的建立及遍历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方法;(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遍历算法;(3)掌握二叉树的应用算法。二、实验内容:(1)编写算法建立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2)输出二叉树的三种遍历序列,包括递归算法、非递归算法;(3)编写算法统计二叉树结点数、叶子数、深度。三、实验结果分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