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教案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

声声慢导学案Tag内容描述:

1、声声慢教案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二)能力训练点1、熟读背诵全词。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三)美育渗。

2、声声慢练习一、填空题:1李清照,号_,宋代_派著名女词人。2李清照的词集名_。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 乐章集 B 漱玉词 C 花间集 D 稼轩长短句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来源:学科网 ZXXK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

3、1声声慢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 ,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总结与拓展,六是探究性作业。(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

4、一、声声慢练习1、下面是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有词集乐章集传世。B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集。 C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的词显得婉约含蓄,属于婉约派。2、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

5、 声声慢研讨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现在我们先来听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的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一剪梅)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用一个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这。

6、()tomorrow is another wonderful day.come on!最终解释权归璐璐所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内容赏析】:从词的调名即可知,这是一首慢词。原来的声声慢曲调,押平声韵,调子相应地比较徐缓,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多用叠字和双声字,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略)前面说过,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

7、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即通过抓关键词“愁”和六大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词风;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最终深味诗词的灵魂,即词的情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

8、声声慢作者:李清照 年代:南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将息:休养。这次第:这许多情况。作者介绍:李清照,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代表作家。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

9、章节 声声慢 课时1 课型 新授课 语文学案 主备人 郝海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其人 感其事 学会分析意象 描绘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诵词 析象 绘境 解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 重负 重点难点 诵词 析象 绘境 解情 学法指导 学生反复诵读 通过分析意象 描绘意境 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 知识链接 李清照 1084年3月13日 约1155年 号易安居士 汉族 。

10、1声声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

11、第 1 页 共 4 页声声慢教学设计课前欣赏:Flash月满西楼一、导入:穿过历史的尘烟,回望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史,能将愁情咀嚼到极致的,非李易安莫属。二、朗读,感知相关词作。 一剪梅 、 声声慢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溢满心间?为何而愁?三、讨论,探讨相关情感。 1、比较它们情感的异同。【知人论世】: 如果把李清照的人生分成两半来看,那一定是以 1127 年靖康之难为分水岭。前半生是喜,后半生为悲;前半生得意,后半生失意。前半生品尝的是甜,后半生吞咽的是苦。1、 前期的幸福生活:(李清照曾拥有过令人艳羡的生活,出生书香世家,父。

12、声声慢李清照教学目的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

13、语文必修 4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哈七十三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导学 课前篇 -柳营晨试马,沙场初点兵 一知识链接 1 、词牌由来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一个家妓,名叫荣奴,他有两首词专门是为她的离去而作。言下对荣 奴的离去甚是不舍,为她今后的命运担忧。慢曲,字句长,韵少,节 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 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

14、教学目标 、 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 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 、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 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 分析词作如何以意象传“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鉴赏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播放由李清照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引出词人的“愁”)好,歌曲听完了,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对了,是李清照。词作当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呢?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声声慢导学案主备:刘长乐 使用时间:第四周 课时数:2 课时姓名: 班级: 小组: 学号: 评价:学习目标:1、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体味词人的感情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学习目标 1、2 教学难点:景与情的结合一、 学习指导: 作者、背景介绍,见导航P85。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 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 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 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16、1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制作:郭仁玲 2009-3-3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 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

17、【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 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18、 声声慢导学案 张春林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感受后期作品的情感特征。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通过想象,构造情景去品味诗歌情感。 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 【学习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通过想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

19、声声慢导学案张春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感受后期作品的情感特征。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通过想象,构造情景去品味诗歌情感。3、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学习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通过想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课前积累】1、 关于词人李清照。

20、 声声慢导学案一、课堂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悟诗情,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语言,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3、学习“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二、课堂预习:1、辩词注音戚戚( ) 憔( )悴( ) 乍( )暖还( )寒2、 解释加点的词语戚戚( ) 乍暖还寒( )将息( )憔悴损( ) 这次第( )3、本词的词眼是_。4、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5、 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 、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意象)来渲染愁情的。三、课堂探究:1.初读声声慢 ,整体感知作者情感:在那个凄风苦雨的黄昏,。

【声声慢导学案】相关DOC文档
声声慢教案.doc
声声慢练习.doc
《声声慢》说课稿.doc
《声声慢》练习.doc
《声声慢》研讨.doc
《声声慢》赏析.doc
《声声慢》教案.doc
李清照  声声慢.doc
《声声慢》学案——郝海燕.doc
《声声慢》.doc
《声声慢》教学案例.doc
声声慢.doc
《声声慢》学案.docx
声声慢学案.doc
声声慢_学案.doc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doc
声声慢  导学案.doc
声声慢导学案.docx
声声慢导学案.doc
《声声慢》导学案.doc
标签 > 声声慢导学案[编号:26978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