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的意义勐润小学 杜金花【教学时间:】2017 年 10 月 17 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课本 48-49 页【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以有认识,先引导
认识比教学设计二Tag内容描述:
1、1比的意义勐润小学 杜金花【教学时间:】2017 年 10 月 17 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课本 48-49 页【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以有认识,先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在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处理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与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比的应。
2、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的道理,会把比写成分数形式。 情感与态度: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比较。
3、“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设计双沟镇第二小学 孙改运教学内容:教材第 84 页内容教材分析:本小节的主要复习内容:通过对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学情分析:比和比例的知识已经学过,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凌乱、无序,缺乏系统,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
4、最新 料推荐 比尾巴教学设计 熊星星 教材简析 ;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的一篇短文。 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 懂,富有儿童情趣。 设计理念: 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
5、 比 的 认 识 的 整 理 和 复 习 教 学 设 计三原县渠岸乡兴隆小学 刘 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3、课时:1 课时教学课题: 比 的 认 识 的 整 理 和 复 习 教 学 内 容 :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北 师 大 版 六 年 级 数 学上 册 第 四 单 元 的 内 容 。教具准备:表格纸,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6、 比尾巴 教学设计二 总设计意图 比尾巴 是一篇有关动物知识的儿歌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教案用比赛内容 比赛选手 比赛项目 比赛结果等贯穿整堂课的始终 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去学习 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 使课堂始终处于师生平等的氛围中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通过不同形式的识字 朗读 感悟文章的意蕴 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 体现了语。
7、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教科书第 27 页内容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1、完成第 3 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
8、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比本领教案设计 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林萍蓉 一、教案目标 1。认识 10 个字,学写 8 个字。 2。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 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课文中金丝猴、梅花鹿的活动图画进行阅读,深入感受 语言的优美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做人的一些道理。 。
9、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长方。
10、 认识钟表 一、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 内容。教材根据小朋友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安排时间,以供学生认识钟面。 这部分教材一 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认读整时;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 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
11、比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 4849 页。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朋友让大。
12、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 6 单元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 0 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13、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浑河站中心小学 潘 敬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感知同类量的比 师 同学们 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 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 大家想不想看 先出示图A 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每人分别为他画了一张画像 再出示其余四张画像图片 大家发现了什么 与同伴说一说 生1 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大 有的小 生2 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很长 有。
14、1第一节 生活中的比(1)主备人:吴桂兰修改意见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 P4850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3、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比”的意义1、 出示图 A:问:这是谁照的相片?你觉得这张照片。
15、认识比苏教版教学设计,苏教版认识比教学设计,苏教版认识比,苏教版数学认识比的课件,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比评课稿,新苏教版 认识比 名师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上册认识比视频,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ppt,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9个。
16、人体的奥秘比的认识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注重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
17、 认识比教学设计郑顺巧 2015.10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 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比1谈话:前两天我从超市买回了果汁和牛奶,可我的女儿却。
18、 认识比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 6869 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 15 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 关系。例 1 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知识,认识同类量的 比,教学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例2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在两道 例题教学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逐步抽象出 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