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先哲光芒21 与朱元思书 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人。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吴均体” ,开创了一代诗风。2文言知识梳理来源:学*科*网(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 ,通“啭 ”,鸟叫声。)窥谷忘反(“反” ,通“返”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第五单元 先哲光芒21 与朱元思书 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 (今浙江安吉)人。诗文自成一家,被称为“吴均体” ,开创了一代诗风。2文言知识梳理来源:学*科*网(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 ,通“啭 ”,鸟叫声。)窥谷忘反(“反” ,通“返” ,返回。 )(2)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左右,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鸢飞戾天(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古义:筹划;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
2、Page 1,Page 2,Page 3,Page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Page 6,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代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清刘嗣绾,Page 7,作者简介,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有古文风格,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3、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与朱元思书教学方案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学科:语文 版本:人教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正确解释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并翻译全文。2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梳理文章的思路。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老师出镜 :导入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古代的读书人莫不喜欢游山玩水,而且还把游山玩水看作修身养性、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就是这个意思。由此,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吟诵祖国大。
4、人教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湍( ) 鸢( ) 戾( ) 嘤( ) 泠( )2、根据课文填空。(1)风烟俱净,_。_,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_,_,千百成峰。3、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百许里( ) 急湍甚箭( )经纶世务者( )任意东西(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 6、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
5、人教八年级下册第 21 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发挥想象力,品味赏析文章之美,熟读并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美点寻踪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曾经学过的写景诗文交流。 (通过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美文为本课寻美奠定基础)一、检查学案中预习情况。 (组长检查,教师引导)二、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