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重点难点】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妙解教材九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学案Tag内容描述:
1、将基本的实验过程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3在物理学的实验探究中,一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同学们猜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答:电阻一定时,电流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只要针对本问题的请给予鼓励)2讨论:这个实验涉及到哪些量?为保证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改变哪些量?答: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电阻、电压、电流三个量。
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电阻一定,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看对应的电流如何改变。
3怎样测量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答:将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来测量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将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来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4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哪种方法更便于测量?答:增加串联的干电池的数目;使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动手做一做: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画下来,根据电。
2、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符号是 C。
5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带电。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动手做一做:用塑料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来回摩擦几次,再让它去接近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答:碎纸屑被吸引到塑料笔上去了。
小结:这个现象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演示课本 P32 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1)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玻璃棒怎样运动?(2)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橡胶棒怎样运动?(3)将橡胶棒与玻璃互相靠近,两棒怎样运动?现象:靠近的两玻璃棒或橡胶棒会相互排斥,靠近的橡胶棒与玻璃棒会相互吸引。
总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二种,且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演示实验 15.12,说说怎样用验电器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答:用被检验的物体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下面的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反之则不带电。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1。
3、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提供电压。
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 V。
比它大的单位是千伏,比它小的单位是毫伏。
3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 220_V,手机电池的电压一般是 3.6_V,干电池的电压是1.5_V。
4单位换算:1 kV1000_V,1 V1000_mV。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利用 P56 图 16.12 中的器材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比较小灯泡在哪种情况下发光较亮。
答: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较亮。
2利用两节干电池并联,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亮度怎样?答:亮度与一节干电池一样。
小结:串联的电池越多,灯泡就越亮。
这说明电流强弱与电源有关。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类似的方法来增加灯泡的亮度?4灯泡能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流流过,要在电路中产生电流,需要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要作定向移动需要受到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就是由电源提供的。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在 PPT 上展示下例图片:如上图,左图是水流形成的过程图,右图是电流形成的。
4、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
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
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 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 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 变等相关知 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热机是人们生 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 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
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 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热机及其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
5、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 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 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 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 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 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 习的兴趣。
由于本章知 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 1 节 分子热运动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
6、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 1010 _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 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 ,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