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论比兴比、兴的意义谈到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除了特别措意于音律的和谐,做到“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的地步,也就是要使诗歌的语言艺术必得富有音乐性之外,它的表现形式,总不出乎赋、比、兴三种,而比、兴二者尤为重要。关于比兴的意义,刘勰既着有专篇(文心雕龙卷八比兴第三十六),又在明诗篇中说
龙榆生论Tag内容描述:
1、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我国古代诗人,总是把“风”、“骚”作为学习的最高标准。
张惠言在他的词选序上,首先就提到这一点。
他说: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这一段话,虽然是以说“经”的标准,有意抬高“曲子词”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也就是前人所谓“尊体”,不免有些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一般富有想象内容的作品,都得“同祖风骚”(借用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中语),措意比兴,这看法还是比较正确的。
唐孔颖达在解释“诗有六义”时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他又引汉儒郑玄的话而加以引申:“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毛诗国风周南疏)这说明赋、比、兴都是作诗的手法,但“比显而兴隐”,所以运用的方式略有不同,要不外。
2、 二三 人月圆 二四 柳梢青二五 太常引 二六 少年游 二七 临江仙 二八 鹧鸪天 二九 小重山 三十 一剪梅 三一 唐多令 三二 破阵子 三三 喝火令 三四 行香子 三五 风入松 三六 金人捧露盘三七 八六子 三八 雪梅香 三九 满庭芳 四十 水调歌头 四一 凤凰台上忆吹箫 四二 汉宫春四三 八声甘州 四四 扬州慢 四五 高阳台 四六 锦堂春慢 四七 寿楼春 四八 忆旧游四九 夜飞鹊 五十 望海潮 五一 沁园春 五二 多丽 五三 六州歌头 【仄 韵 格】五四 如梦令 五五 归自谣 五六 天仙子 五七 生查子 五八 醉花间 五九 点绛唇 六十 霜天晓角 六一 伤春怨 六二 卜算子六三 谒金门 六四 好事近 六五 忆少年六六 忆秦娥 六七 烛影摇红 六八 醉花阴六九 望江东 七十 木兰花 七一 鹊桥仙七二 夜游宫 七三 踏莎行 七四 钗头凤七五 蝶恋花 七六 渔家傲 七七 苏幕遮七八 淡黄柳 七九 锦缠道 八。
3、中说到:“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 我国古代诗人,总是把“风”、“骚”作为学习的最高标准。
张惠言在他的词选序上,首先就提到这一点。
他说: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 词 ,故曰词。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 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 诗之比兴,变风 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这一段话,虽然是以说“经”的标准,有意抬高“曲子词”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也就是前人所谓“尊体” ,不免有些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一般富有想象内容的作品,都得 “同祖风骚”(借用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中语),措意比兴,这看法还是比较正确的。
唐孔颖达在解释“诗有六义”时说:“ 赋、比、 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他又引汉儒郑玄的 话而加以引申:“ 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 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毛诗 国风周南疏)这说明赋、比、兴都是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