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数轴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数轴的定义,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2 章有理数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数轴概念,为学生下一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新2.2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数轴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数轴的定义,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2 章有理数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数轴概念,为学生下一步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或解答题。4、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新的知识不能正确理解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不能准确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有理数的点。二、学习目标能正确地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
2、限时训练(时间:20 分钟 分值 27 分)一、基础过关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一个锐角 B.一定有一个钝角 C.一定有一个直角 D.一定有一个不是钝角2.如图,ABC 中, =90,AC=3,点 P 是边 BC 上的动点,则 AP 长不可能C是( ) A.2.5 B.3 C.4 D.53.点 P 为直线 外一点,点 A、B 在直线 上,若 PA=5,PB=7 ,则点 Pl l到直线 的距离是 ( )A.5 B.7 C.小于 7 D.不大于 54.若 OA0B,垂足为 O, 则 的度数是,9:2:AOBCCB0_.5.如图所示,若 则 OB 与 OD 是什么关系?,1,OA二、能力提升(。
3、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人都能学数学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设计的依据(一)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二) 、教材分析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是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中小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本节课涉及各个方面,为今后的学习作了有益的铺垫。(三) 、中招考点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属于中考热点,近几年出现的探究。
4、限时训练(时间:20 分钟 分值 30 分)1.(2012 济宁改编)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 2 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2 (B)2(C)2 或-2 (D)不能确定2.(2012 凉州)下列四个数中,比 0 小的数是( )(A)-1 (B)0 (C)1 (D)23.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分别对应实数 a、b,则 a、b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4.(2012 泰州)如图所示,数轴上的点 P 表示的数是-1,将点 P 向右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P,则点 P表示的数是 . . 5.某地区凌晨的气温是-6 ,中午的气温是+10 ,傍晚的气温是-2.在数轴上分别用点 A、B、C 表示这三个数,并回答该地区这一天中午的气温比凌晨高多少?答。
5、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单项式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单项式的概念,学会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3 章整式加减的第三部分整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项式、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的基础。3、中招考点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3 章整式加减的第三部分整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项式、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的基础。4、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
6、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能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部分的第三课时,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
7、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角的比较和运算(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原单位: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差运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六部分角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是有关角的基本概念的延伸,也是余角和补角的铺垫,更是以后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及实践探索等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3、中招考点近 5 年均有考查角的比较和运算。
8、2.2 数轴1. 数轴我们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就能用直线上依次排列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它帮助我们认识了自然数的大小关系.来源:学优中考网想一想能不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零和负数?从温度计上能否得到一点启发?温度计上有刻度,可以方便地读出温度的度数,并且可以区分出是零上还是零下。与温度计相仿,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规定一个正方向,就可以用这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零和负数.(图 2-2-1) 体做法如下: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规定直线 图 2-2-1 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那。
9、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垂线(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部分的第二课时,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
10、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余角和补角(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六部分角的第三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为学生学习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错角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近 5 年均有考查余角和。
11、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能列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2 章有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正数和负数是。
12、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多项式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多项式的概念,能够确定多项式的项、次数。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3 章整式加减的第三部分整式的第二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的基础。3、中招考点近 5 年均有考查多项式项的构成与次数的确定,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分值通常为 3 分。4、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多项式以及项、次数的概念,但对于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
13、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点和线(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原单位: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4 章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从已学习过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延伸,为进一步学习线段的长短比较做基础。3、中招考点近年均有考查点和线,一般不单独考察,主要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考察。4、学情分析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14、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同类项(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原单位: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为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的第四部分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同类项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探索、归纳同类项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近几年都有考查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的试题,考查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4。
15、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3.4.3 去括号(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原单位: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去括号的意义,能根据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括号。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3 章整式的加减的第三部分去括号与添括号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式运算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3、中招考点近 5 年,去括号均有考查,一般在 16 题中运用,在其他题中也多次应用。4、学情分析学生对去括号法则容易忽视,出现低级错误,特别是在一个。
16、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走进数学世界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数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并渴望了解数学的情感。知道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中小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点不多,相对来说也比较。
17、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代数式(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理解并掌握代数式的意义,能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代数式,且能正确掌握代数式的规范写法。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加减第一部分代数式的第二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式的值和正式加减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例子归纳出代数式的概念,观察、分析、探索、归纳代数式的规范写法,为学生学习整式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代数式是数学基础的一部分,是学习其它学科的。
18、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3.4.4 整式的加减 课型:新授课原单位: 修订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去括号的意义,能根据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3 章整式的加减的第四部分,在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式运算。3、中招考点近 5 年,分式化简与计算中均有整式的加减运算考查,一般在 16 题中运用,在其他题中也多次应用。4、学情分析学生对整式的加减运算中的去括号容易错误,特别是在分式化简计算中。
19、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对顶角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 修订: 备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理解对顶角的感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安排学生学习相交线中的对顶角,为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构成的“三线八角”打下基础,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下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作好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中招考点在中招考试的命。
20、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数轴,会在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 2 章有理数的第二部分的第二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础,通过上一节数轴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为学生下一节的学习奠定基础。3、中招考点本节知识点较少都是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或解答题。4、学情分析对于不等号链接几个有理数第一次接触,学生不会熟练的运用数轴来进一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