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课程

第十二讲:汉代的经学,The Ching in the Han Dynasty,经典与经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谶纬,一. 经典与经学,经典的形成六经 经典的解释今古文经学,二. 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立五经博士,使儒学独尊,从而使今文经学特别是

国学系列课程Tag内容描述:

1、第十二讲:汉代的经学,The Ching in the Han Dynasty,经典与经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谶纬,一. 经典与经学,经典的形成六经 经典的解释今古文经学,二. 今文经学,今文经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立五经博士,使儒学独尊,从而使今文经学特别是春秋公羊学盛极一时。 今文经学中又分很多派别,如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书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诗有鲁、齐、韩三家,礼有大小戴二家,春秋公羊有严、颜二家。 今文经学注重和现实结合,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三. 古文经学,古文经学用战国时候的六国。

2、第二十讲:隋唐佛教,The Buddhis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y,天台宗 唯识宗 华严宗 禅宗,一. 天台宗,止观 一念三千 天台山 一心三观 无情有性,1. 止观“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修习止观坐禅法要),2. 一念三千所谓“一念三千”,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智顗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摩衍止观卷五上)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

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十九讲:道教哲学l The Philosophy of Taoism一 .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l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l 葛洪与抱朴子l 陶弘景l 唐代的老子注1. 太平道l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 太平清领书 。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 : 崇所上妖妄不经 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后汉书 襄楷传 l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

4、第八讲:易传,The Philosophy of Yizhuan,儒家的新方向 两套语言 道器之间 三才之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 儒家的新方向,从经到传“十翼”,1. 从经到传(1). 易经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即周朝的卜筮之书。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2).易传 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

5、第一讲:导论,The Introduction,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的历史,1. 哲学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惊讶 闲暇 (精神)自由,2. 中国哲学的特点 (1).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 从宗教到哲学 人文关怀 忧患意识,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

6、第五讲:孟子,The Philosophy of Mencius,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孔孟之间 性善论 尽心说 仁政 圣人论,一. 孔孟之间,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

7、第二十四讲:朱熹,The Philosophy of Zhuxi,理学 理与气 太极与理一分殊 心、性与情 格物致知 理欲之辨,一. 理学,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死于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墓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朱熹,朱熹继承、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论,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传,到孟子以后中绝了。他认为二程是直接继承孟子的,“程夫子兄弟者出”,“续夫千载不传之绪”(中庸章句序),而他自己是继承二程的。他宣扬道统,也就是。

8、第十七讲:郭象,The Philosophy of Guoxiang,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 晋书郭象传,玄学与庄子 从山林到庙堂 独化 性与命 玄冥之境 名教与自然,一. 玄学与庄子,王弼的老子注 阮籍的达庄论 郭象的庄子注,二. 从山林到庙堂,“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

9、第二十九讲:王夫之,The Philosophy of Wangfuzhi,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生于公元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死于公 元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湖南衡阳 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王 船山。清兵到湖南,他曾召集义兵抵抗, 失败后,曾参加南明桂王的政府。后来见事 无可为,决计归隐,遁藏深山,窜身“瑶” 洞,始终未剃发,得“完发以终”。,王夫之故居,王夫之著书极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俟解、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10、第三讲: 老 子,The Philosophy of Laotzi,老子与道家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一.老子与道家,老子其人 老子其事 老子其书 老子与道家,1. 老子其人,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 老莱子说 太史儋说 隐君子说,2.老子其事,孔子问礼老子出关,孔子问礼,现存共有5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宜,但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却引发了学界很大的争论。学者们要么纠缠于记载史料的真实性,有的非议于孔老会见时老子的年龄问题,要么则就历史留下的孔。

11、第三十讲:颜元,The Philosophy of Yanyuan,颜元,字易直,号习斋,生于公元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死于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河北博野人。他的著作主要有存治编、 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等,颜元的父亲是卖给蠡县朱家的养子,在颜元四岁时即去东北从军,他的母亲也在他十二岁时改嫁。颜元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时朱家因讼中落,生活由颜元“耕田灌园”,劳动供养。他二十二岁时学医,二十四岁开私塾教书,此后多赖开药铺行医为生,晚年主持漳州书院。,理气融为一片 习行格物 功利学派,一. 理气融为一片,理与气 理与事 性与形。

12、第四讲:墨子,The Philosophy of Motzu,墨子与墨家 兼爱与“仁”的反省 尚贤与尚同 非乐与节葬 天志与明鬼 三表,一. 墨子与墨家,墨子其人 墨子其书 墨学渊源 墨家,1. 墨子其人,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2. 墨子其书,明 福建芝城姚奎排 印的铜活字本墨子,3. 墨学渊源,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淮南子,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

13、第十一讲:董仲舒,The Philosophy of Dongzhongshu,汉初的儒家与道家大一统德与刑天人感应名论性与情,一. 汉初的儒家与道家,汉初黄老思想 陆贾 贾谊,1. 汉初黄老思想汉代初年,一度选取了道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汉初几十年间,黄老之学受到当时朝廷的尊崇。黄老之学的经典是黄帝书和老子。汉初黄老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盖公和曹参。 汉文帝、窦后以及汉景帝,都尊崇黄老之术。,黄帝,2. 陆贾 陆贾(约公元前240年约公元前170年)是汉初著名的著作家,思想家,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 新语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秦亡汉兴以及历史上兴亡成败的经验,为汉。

14、第三十一讲:戴震,The Philosophy of Daizhen,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1724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死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安徽休宁人。 他出身小商人家庭,自己早年也曾从事于负贩,经常靠教书维持生活。曾中乡举,但未考中进士。乾隆时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校订天算地理书籍。他对于天文算学地理等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同时更针对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他的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气化即道 血气心知 理存于欲 理学与朴学,一. 气化即道,气与道 形上。

15、第六讲:庄子,The Philosophy of Chuang Tzu,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隐士与庄子 道与物 心灵与肉体 齐物论 逍遥游,一. 隐士与庄子,1. 士与隐士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

16、,中专课程教学设计艺术,青年教师教学系列培训之三,问题的提出教学检查反馈,教案检查(56份教案) 1.上交教案不及时; 2. 教案书写过于简单,教学设计不尽合理听课检查(13位教师,主要讲授中专课) 一些老师的课缺乏整体感、顺序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不足。 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设计教学环节上予以认真考虑,或者没有对教学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基于此,教务科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培训,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备课,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

17、,御南香沉香茶 国学系列产品 天下第一香,深圳御南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御南香沉香茶 国学系列产品,深圳御南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御南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御南香沉香茶 国学系列产品 论语,深圳御南沉香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8、国学系列课程,主讲:郑菲,什么是国学?,注解何谓国学要先注解何谓传统文化?,由此可知传统文化覆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物质层面: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精神层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文学,文史等,从字面其实就可以理解传是传承 流传,这说明传统文化与时间相关,传统文化范畴里的东西都是时间的累积,也就是在时间的长河中随着时间而产生,随着时间而发展,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他反应的是某一个地区在各方面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的国家有其各自的传统文化,因此才会有旅游的意。

【国学系列课程】相关PPT文档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8易传.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1导论.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5孟子.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17郭象.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3老子.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30颜元.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4墨子.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31戴震.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6庄子.ppt
国学系列课程.ppt
标签 > 国学系列课程[编号:270760]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