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72张PPT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您知道地球是怎样转动的?它的转动方向如何?,2.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多少?,绕地轴转动,转动方向是由西向东。,一天,一.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由西向东的自转,仔细观察下面几位同学的演示实验。想一想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由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72张PPTTag内容描述:

1、方产生了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您知道地球围绕什么公转吗?公转方向怎样?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图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跟气温的关系,地球公转不仅产生四季变化还会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通常,除赤道处外,地球上任一地点都是: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昼最长,昼最短,昼夜平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同一时间,在不同处昼夜长短也是不同的。
,通常,夏季纬度越高处昼越长,如北京就比广州昼要长,北极圈内昼更长为极昼。
而冬季纬度越高处昼越短,如北京就比广州昼要短,北极圈内无白昼为极夜。
,三.地球上的五带,您知道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吗?,北回归线 23.50N,南回归线 23.50S,北极圈 66.50N,南极圈 66.50 S,热 带,北 温 带,南 温 带,北 寒 带,南 寒 带,1.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问题,北温带,2.您知道四季变化最明显在哪个地区?最不明显在哪里?,在北纬400和南。

2、之内没有变化,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甲;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乙。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点近角大、点远角小”;纬度相差多少度(1),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1)。
具体如下表:,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
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其中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当太阳直射B点时,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H9090(1023.5。

3、基本规律,2.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热带雨林景观,苔原景观,热带雨林景观,苔原景观,苔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沼土,砖红壤,热带雨林,苔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原因,水量丰富,水量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
,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差异,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
,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成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以热。

4、球位于E1 ,太阳(S)、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59,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连线上。
从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班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夜),晨昏线,昏线,太 阳 平 行 光 线,昼 半 球,夜 半 球,N,S,晨 线,夜 半 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夜半球,昼半球,图中的白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半球,昏线,2.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区时,使用地方。

5、速度是指地球球面上各点在单位时间里绕地轴转过的弧度。
公式:V=S/T(S指弧线长度,T指时间),360 恒星日,36024时,15 小时,=,某纬线圈半径r =地球半径RCOS,B,A,R,r,R,A,B,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约为每小时15,除了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南北纬60为赤道处的一半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一、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椭圆轨道 3、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真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其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S,179天,186天,1.下列有关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小时 一个太。

6、 教材分析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这一节 主要讲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主要判读晨线和昏线,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高三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晨昏线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教学将应用图示法、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拨动地球 仪的手段,来完成。

7、线速度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形容哪条纬线附近的自转线速度呢?,赤道,有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顿、北京三个地点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A,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速度:,近日点 最快,远日点 最慢,小结 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太阳日,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南北极点角速度为零,其它地区角速度都是15/时。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零,赤道最快,纬度越高线速度越慢,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地轴,自西向东,一个恒星日,除两极外,其他各点的角速度相同,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自西向东,一个恒星年,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近。

标签 >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72张PPT[编号:11606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