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与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二)教具1可以改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

动能与势能教案Tag内容描述:

1、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二)教具1可以改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 1-1 的实验。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 1-4 的实验器材)。(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

2、11.4 动能与势能练习题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2、质量相同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惯性运动大 B乙车的速度大C前 4s 内两车相距为 40m D甲车的动能大3、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A弹性势能 B重力势能 C体积 D重力4、 “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实验者把装有鸡蛋。

3、观看动能与势能教学视频的学习心得 在远程培训期间,学习观看了动能与势能公开课教学视频,感触颇多,很受启发。有很多的亮点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在这里发表一些感想,望各位同仁指点。1.新课的导入是由一个过山车实验开始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继而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踊跃发言,过渡自然。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整堂课的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2.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又避免了文字的抽象和枯燥。比。

4、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引入:你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飞鸟撞飞机,机毁人亡” 真实故事:1962 年 11 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上空,一架子爵号飞机正在飞行,迎面飞来一群天鹅,避开已来不及,相撞后飞机发生了坠毁,机上 17 人全部遇难。读完后,小明思考,小小的天鹅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机毁人亡的惨剧?一、新授知识A A 子弹穿鸡蛋 B 水车转动 C弯弓射箭物理学中,把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E) 。物体做多少功,我们就说。

5、第 4 节 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

6、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7、11.4 动能与势能练习题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2、质量相同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惯性运动大 B乙车的速度大C前 4s 内两车相距为 40m D甲车的动能大3、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A弹性势能 B重力势能 C体积 D重力4、 “鸡蛋撞地球”的实验中,实验者把装有鸡蛋。

8、.“电势能与电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物理选修 31 中第一章静电场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它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电势差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较多的一堂课,尤其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迁移埋下思维铺垫。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进而指出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也是适用的,并与重力势能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是具有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势能的变化量,而不能决定电荷在电。

9、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1 课时 新授课枣庄市第十三中学物理教师 吴敬礼使用日期:2012 年 1 月 6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4通过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

10、1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动能和势能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生2、学科:物理3、课时:1 课时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根据这个要求,本节教学内容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中要注意做好这两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完成实验。。

11、课题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1、 理解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2、知道燃料的热值及有关热量的计算。3、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并理解燃料的热值的物理意义。重难点 学习重点:知道燃料的热值及有关热量的计算学习难点: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学 习 流 程1走进课本问题情境创设: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燃料有哪些?过渡:上述燃料一般用在哪些场合?为什么?2感悟课本1、探究实验: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1。

12、第 3 节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2. 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教具。

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 动能 势能 两部分构成 其中 动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 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 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 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 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

14、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3)实验探究能的转化与守恒(4)学会用利用数学演绎的方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感受学习和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归纳,经历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性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在几种不同运动的研究基础上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增强严谨的科学态度。(2)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

15、教 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指导)题目:动能 势能【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功与能间的关系;2.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3.掌握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计算、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课程重点与难点】1.重点(1)动能定理的应用;(2)重力势能零势面(参考面)的选取;(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2.难点复杂受力物体动能定理的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的培养】1.草图绘制能力;2.数学推理能力;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入1能量是什么? 2功与能有什么关系?一、功与能的关系1.。

16、认识动能与势能说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 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品质和创新精神,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重点与难点:1: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2:难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具: 斜面 铜块、铝块(圆柱形)塑料方盒、细沙、橡皮筋、弹簧、小车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弱小的小鸟为什么会把飞行中的飞机撞个洞?2:知识回顾:提问:力对物。

17、 听课记录表科目 物 理 课题 动能与势能 授课人班级 初二( )班听课时间 201 年 月 日 第节 听课人 教学内容动能与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能量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符号:Ek,单位:焦耳(J)(2)决定因素:物体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3、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而决定的能量 符号:Ep,单位:焦耳(J)(2)决定因素:物体质量,物体的高度4.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决定因素:物体材料,物体的形变程度听课体会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上课激情,学生学习。

18、双星系统引力势能与动能分析 假定一双星系统两星质量相等 质量M 两星间距L 绕转角速度W 则G M M L L M W 2 L 2 整理得 W 2 2 G M L 3 系统动能 2 M 2 W 2 L 2 4 G M 2 2 L 系统势能 G M M L 系统总能量 3 G M 2 2 L 由公式可见 系统总能量与质量M平方成正比 与两星距离L成反比 L增大可使系统能量降低 日地之间 月球与地球系。

19、 1 / 6动能和势能 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 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

【动能与势能教案】相关DOC文档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doc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doc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一.doc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doc
11.4动能与势能练习题(含答案)初中物理.doc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doc
动能和势能新教案.doc
动能和势能__网络教案.doc
动能和势能教案.doc
《动能和势能》教案.doc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doc
动能  势能    教案.doc
认识动能与势能说课教学设计.doc
动能与势能听课评课记录.doc
双星系统动能与势能.doc
《动能与势能》教案.doc
标签 > 动能与势能教案[编号:27787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