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时 乙 醇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2)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乙醇不能用作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3)含乙醇 99.5%(体积分数)以上的叫无水乙醇,制无水乙醇时,要加入新制的生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2课时Tag内容描述:
1、1第 1 课时 乙 醇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1乙醇的物理性质(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2)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乙醇不能用作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3)含乙醇 99.5%(体积分数)以上的叫无水乙醇,制无水乙醇时,要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得到无水乙醇。(4)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通常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则证明其中含有水。2乙醇的分子结构(1)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2)烃的衍生物的概念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
2、1第 2 课时 乙 酸一、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与酸性1乙酸的分子结构2乙酸的物理性质(1)乙酸俗称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2)熔点:16.6 ,温度低于熔点时,乙酸凝结成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3乙酸的酸性(1)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2Na2CH 3COOH=2CH3COO 2Na H 2。NaOH:CH 3COOHOH =CH3COO H 2O。2Na 2O:2CH 3COOHNa 2O=2CH3COO 2Na H 2O。Na 2CO3:2CH 3COOHCO =2CH3COO H 2OCO 2。23(2)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的方法乙酸与碳酸、水和乙。
3、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 2课时)同步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H 2SO4 B、NaHSO 4 C、NaOH D、NaCl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a(OH) 2 B、CaO C、H 2CO3 D、CO 2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HCl B、SO 2 C、Na 2CO3 D、Ca(OH) 2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A.肥皂水 B.食盐水 C.白醋 D.石灰水5、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 A、蓝色 B、紫色 C、浅绿色 D、红色6、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 和 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 性溶。
4、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知道 PH 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从微观粒子 H+和 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以及强弱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 PH 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
5、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 2 课时)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知道 PH 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从微观粒子 H+和 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以及强弱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情感目标:通过酸碱指示。
6、天气与气候 (第 2 课时)一课一练一、基础达标1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C海洋性特征突出 D绝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2.以下四个城市中,受冬季风影响最大的是( )A呼和浩特 B上海C广州 D海南3.以下省会在非季风区的是:西宁、兰州、呼和浩特、西安( )A、 B、C、 D、都不是4.下列地形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5.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减少旱涝灾害 B增加光热C不用修建水利工程 D雨热同期6.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
7、天气与气候 (第 2 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位置以及它们对我国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及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频发的国家,树立气候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意识。【重点与难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对比学习。【课时。
8、课后训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2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 H2,产生 H2 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C 2H5OH NaOH 溶液 醋酸溶液A BC D来源:www.shulihua.net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 1 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 CO2、NO 和 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 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 ,搅拌并滤干D图 2 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和。
9、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锋(锋面、锋线)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书中给出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
10、第 2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甲(锋前天气)乙(过境时天气) 丙(锋后天气)冷 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 锋 冷气团后退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
11、课后训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2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 H2,产生 H2 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C 2H5OH NaOH 溶液 醋酸溶液A BC D来源:www.shulihua.net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 1 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 CO2、NO 和 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 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 ,搅拌并滤干D图 2 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和。
12、用心 爱心 专心 - 1 -第 2 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甲(锋前天 气) 乙(过境时 天气) 丙(锋后天 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 冷气团后退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云层加厚,多形成。
13、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 2 课时编 制 张继林 审核 【学习目标】1 理解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2 .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3. 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教学难点】1 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2 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旧知回顾】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锋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锋后天气冷 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