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的基本概念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计量器具的选择,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所谓“测量”就是将被测的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若被测量为L,标准量为E,那么测量就是确定L是E的多少倍。即确定比值q = L / E
第2章_几何量测量基础Tag内容描述:
1、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的基本概念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计量器具的选择,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所谓“测量”就是将被测的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若被测量为L,标准量为E,那么测量就是确定L是E的多少倍。即确定比值q = L / E,最后获得被测量L的量值,即L = qE。,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为了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确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寿命、运动精度等方面的设计以后,还须进行加工和装配过程的制造工艺设计,即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工艺参。
2、第五章 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第一节 技术测量概述在机械制造中,技术测量主要是研究对零件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的问题。所谓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就是将被测量(如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等)与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两者比值的过程。如果用x表示被测量,用E表示计量单位或标准量,以q表示测量值,则有q与x、E的关系式: qxE 从而有 x = qE一个完整的几何量的测量过程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
3、第2章 技术测量基础 2 1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2 1 1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 经常要对一些现象和物体进行检测 以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 在机械制造中 技术测量主要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 包括长度 角度 表面粗糙度 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等 进行测量和检验 以确定机器或仪器的零部件加工后是否符合设计图样上的技术要求 所谓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即测量是将被。
4、1,第2章 测 量 技 术 基 础,2.3 测量误差及其数据处理,2.3.1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 测量误差的含义,测量误差,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2-3),绝对误差为代数值。,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2,(2)相对误差,例如 用i = 0.05mm游标卡尺测量某零件,测得尺寸为40.05mm, 再用高精度量具测得尺寸为40.025mm 。,求(1) 绝对误差;(2)相对误差。,(2-4).,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3,解 (1)根据式(2-3)得绝对误差为,(2)根据式(2-4)得相对误差为,比较测量精度高低,基本尺寸。
5、第二章 几何量测 量 技 术 基 础,概述 测量方法 计量器具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概 述,测量及测量过程包含的四要素 测量是将一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实验过程,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等四个基本要素。 米的定义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米”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 秒时间间隔内经过的距离。 量值传递系统 量块,返回,长度尺寸量值传递系统,返回,量 块,量块的作用、形状及尺寸 作用:尺寸传递,检定和校准量具及仪器,调整机床和工夹具等。 形状:多为长方体。 尺寸:(1)工作。
6、学习要求,1. 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测量具有普遍科学意义的条件; 2. 了解测量的分类; 3.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4.了解标准量及其传递方法。,2.1 测量1)测量的定义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称为测量。 2)测量的最基本形式比较将待测的未知量和予定的标准作比较。 3)量值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对象的量值表示为数值和计量单位的乘积。 4)测量的分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1 测量(续) 2.1.1 直接测量 1、定义:无需经过函数关系的计算,直接通过测量仪器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为直接测量。 2、分类:可分为两种:直接比较和。
7、第四章 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的基本概念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计量器具的选择,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所谓“测量”就是将被测的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若被测量为L,标准量为E,那么测量就是确定L是E的多少倍。即确定比值q = L / E,最后获得被测量L的量值,即L = qE。,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为了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确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寿命、运动精度等方面的设计以后,还须进行加工和装配过程的制造工艺设计,即确定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工艺参。
8、第2章基本几何量的检测 2 1尺寸的测量 2 2形位误差的检测 2 3表面粗糙度检测 本章结构 2 1尺寸的测量 2 1 2尺寸测量的计量器具 2 1 1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 2 1 1安全裕度和验收极限 孔 轴尺寸采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 由于。
9、1,第2章 长度测量基础,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传递 第三节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 测量技术的部分常用术语 第五节 常用长度测量仪器 第六节 坐标测量机中的光栅与激光测量原理 第七节 探针扫描显微镜简介 第八节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九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2,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1.目的:判断零件几何参数是否合格。 2.定义:把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过程。,L=40mm,3,测量对象:零件几何参数。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位误差等。 计量单位:几何量测量中,米。
10、第2章长度测量基础,尺子在线测量10厘米图,手机长度测量仪,10cm手机直尺刻度图,用手机测量长度的app,尺子在线测量1:1,摄像头测量长度软件app,电子测量长度,用摄像头测量长度app,尺子手机在线测量1:1。
11、本章学习内容,2.3 测量方法,2.4 测量误差,2.2 测量单位,2.1 测量的概念,2.1.1 测量(measurement),2.1 测量的概念 Concepts about Measurement,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比值,从而确定被测量的实验过程。, 测量方程式,或,x被测量 u测量单位 q比值,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 测量的四要素, 测量对象,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误差、结果)四个要素。,技术测量的测量对象是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几何参数等。, 测量单位,我国采用。
12、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总要求:本章学习的目的是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选择,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通过对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及特点的分析,掌握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防止措施。,2.1 测量的基本概念,一、 测量、检验与检定 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过程,该过程就是将一个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值。q=x/E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确度等四方面:测量过程四要素。机械行业中的技术测量,主要指几。
13、内容提要,一、测量的基本概念二、计量管理三、测量方法及有关原则四、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自学),基本要求,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定义,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1.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2.统一计量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计量措施,测量的定义: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作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过程,测量过程四要素,1)被测对象,2)计量单位,3)测量方法,4)测量精度,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计量管理,一、长度、角度单位及基准,长度基准,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米作为长度基准,其单。
14、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1 测量与检验的概念 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 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 4 测量误差 5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 6 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本章的基本知识点: 量值传递系统; 量块基本知识; 测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 测量误差的特点及其分类;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1 测量与检验的概念,几何量测量其实质就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过程。 检验是判断零件是否合格而不需要测出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如下四个要素: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
15、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2.1 测量与检验的概念2.2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2.3 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2.4 测量误差2.5 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2.6 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测量及尺寸传递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传递中的重要媒介之一量块的基本知识。 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来源及分类。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及其特点、评定指标及极限值。 掌握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难点量块的基本知识。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重点量块的基本知识。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问题的提出。
16、内容提要,一、测量的基本概念二、计量管理三、测量方法及有关原则四、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自学),基本要求,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定义,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1.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2.统一计量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计量措施,测量的定义:是指将被测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作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过程,测量过程四要素,1)被测对象,2)计量单位,3)测量方法,4)测量精度,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计量管理,一、长度、角度单位及基准,长度基准,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以米作为长度基准,其单。
17、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 1 概 述几何量测量:为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其实质就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两者比值的过程。q=x(被测几何量)/E(计量单位),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为x=qE (21)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一、被测对象本课程研究的被测对象是几何量 二、计量单位三、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四、测量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2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一、长度基准米是光在真空中。
18、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课次:2本章为一般讲解,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因为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中已经讲过。基本内容:概述:检测的意义、测量的基本要素、检测的一般步骤; 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长度单位及其基准、量块、长度的量值传递;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器具的分类、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 测量方法分类;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及表达式、误差的分类、误差的来源及减小其影响的措施、测量不确定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检测的意义:为了满足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在正确合理地完成了可靠性、使用寿命、运动精度等方面的设计以后。
19、第1章 几何量测量基础,本章结构,1.1 测量、计量和测量过程基本要素,1.2 计量单位和量值传递系统,1.3 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量获取被测量量值的实验过程。,1.1 测量、计量和测量过程基本要素,计量-保持量值统一和传递为目的的专 门测量。,计量也可获取被测对象量值,但显然计量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被测对象的量值。,测量过程四要素,3)测量方法,1)被测对象,X/E=q X=qE,被测对象,计量单位,2)计量单位,4)测量精度,1)被测对象-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几何参数等)2)计量单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