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师寄语】成功永远属于挑战自我的人。【学习目标】1、识记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2、能够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能够分析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3、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聪明智慧。【重点和难点】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同步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
1、.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师寄语】成功永远属于挑战自我的人。【学习目标】1、识记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2、能够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能够分析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3、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聪明智慧。【重点和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学习过程】一、速读课文,填充下列基础知识科技领域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二、课堂检测1、目前世界上已。
2、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课时 1授课班级七年级 班课 型 新课日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通过引导 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 地动仪教学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
3、知识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 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能力目标: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 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 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
4、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A.古埃及人的纸草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C.欧洲以羊皮作纸D.“蔡侯纸”2.“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3.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的制造者是A.蔡伦 B.张衡 C.班超 D.张仲景4.下列人物中,开世界麻醉医学史之先河的医学家是5.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6.我国发现的西汉早期麻纸比欧洲用纸代替羊皮做书写。
5、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知识,对此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情分析:1、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导学提纲,对本课的内容已做了提前预习,并且做好了标记,学思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相融合。教学目标:1。
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 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
7、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观察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科技史的学习,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教学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
8、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
9、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 提取有效信息。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
10、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11、“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
12、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着重掌握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占领先地位的重大成就。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张衡与地动仪,张仲景,华陀。学生应了解的基础知识:太初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2.秦汉科学技术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教学过。
13、 第 16 课 “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 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
14、 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精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序号:课题课型 新授 第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及华佗的医学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2)地动仪内容分析教学难点 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学情分析地动仪之所以能够预测地震,是因为它利用了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
15、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造纸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最大残长8厘米。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西汉早期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造出了植物纤维纸。,蔡伦,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有什么意义?,蔡。
16、第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4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5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
17、 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2图 1 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 3A 级旅游风景区。该纪念园的主题是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 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3下图属于秦汉文化成就的是A.地动仪 B.曲辕犁 C.筒车 D.罗盘针 4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 H7N9 禽流感的。
18、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同步培优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4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5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
19、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4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5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
20、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4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5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