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 田 伟 人类已跨入 21 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
大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索Tag内容描述:
1、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 windows 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 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 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 和 FrontPage 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
2、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做一名感性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沟通,互相理解和关心更为重要。
教师首先要用“心” 。
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其次,要和学生成为共同遭遇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备: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这要求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每位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第三,要用“情” 。
要做一名感情充沛的教师,进行智慧型教学。
它包括教学的个性化、艺术性、启发性、主动性、趣味性。
二、注重教学法的研究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组和延伸,最终达到:“教到不需要教” ,教者将点金术传授给学生的目的。
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
3、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
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总结了一些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 WORD 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样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又如在教电子表格 EXCEL 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 课程表 ”、 “座位表”到复杂的 “成绩统计表” 、“ 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 ”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成绩等技巧。
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人,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有人反对“这还是手动的,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
”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
这。
4、如何上好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科教师眼前的难题。
由于城乡差异和家庭背景的不同,特别是乡村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有着诸多特殊的情况。
笔者结合自己近 10 年的教学经验,从几方面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法兴趣是最活跃的因子,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对该学科就很热情,对该学科的相关概念认识就快。
而缺乏兴趣时,认识就慢,甚至学而无效。
因此若想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 “教师讲,学生听” ,或“教师示范,学生照做” ,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热度一下就过去了。
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农村学生接触计算机大多数是从游戏开始的,例如纸牌、计算游戏、弹珠游戏、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娱乐性质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一般会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而且在忘情地玩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一些基础操作。
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如在学生指法练习时布置他们背熟。
5、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做一名感性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沟通,互相理解和关心更为重要。
教师首先要用“心” 。
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其次,要和学生成为共同遭遇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备: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这要求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每位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第三,要用“情” 。
要做一名感情充沛的教师,进行智慧型教学。
它包括教学的个性化、艺术性、启发性、主动性、趣味性。
二、注重教学法的研究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组和延伸,最终达到:“教到不需要教” ,教者将点金术传授给学生的目的。
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
6、力不从心,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课程教学技巧在这些学生面前全然不奏效,导致师生双方都不满意。
即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 。
跨越“零起点” ,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又必须照顾到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
1 课程设置 结合当前从小学到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与时俱进和学生掌握能力的参差不齐,临沂师范学院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按照“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把“大学信息技术”这门课归为一级通识课程,即涵盖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课程。
2 课时安排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授课教师习惯方法,一般多媒体教师授课课时占 2/3 强,有的教师可以申请将课程全部安排到多媒体教室。
结合课程实际,充分体现了实验室教学化,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授课方法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作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印象较浅,容易遗忘。
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等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