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译本前言教学目标1、充分了解前言的内容,体会前言对读书学习的帮助作用。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句,领悟法布尔的精神。3、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步入书林”,主要是前言和内容提
5.12.2 昆虫 教案 2Tag内容描述:
1、昆虫记译本前言教学目标1、充分了解前言的内容,体会前言对读书学习的帮助作用。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句,领悟法布尔的精神。3、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步入书林”,主要是前言和内容提要,而每一篇文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及其成就。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书中,作者将专业知。
2、课时课题: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三)情感目标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
3、14.3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
4、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和不完全变态难点: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家蚕完全变态。
5、我和昆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2. 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昆虫的基础上,画出不同图案的昆虫。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对称的图案,理解什么是对称。教具、学具准备:1. 课前布置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2. 彩笔、油画棒、彩纸、铅笔、橡皮、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谜语导入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几个,你们能猜出来吗?“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
6、美丽的昆虫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3. 能运用涂、拼、画、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4.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欣赏体会: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园。回到教室,用图片、录像或幻灯的形式充分展示昆虫形态的多和花纹的美。学生活动: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二、讨论归纳: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昆虫的形态多和花纹美有何共性和不同特点 ? 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教师借助范画,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
7、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参观家蚕的发育,概述变态发育的过程。3、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寻昆虫的痕迹(比如蝉蜕、死掉的蝉、毛毛虫、蝴蝶、蝗虫、螳螂等) ,组织学生观察家蚕发育标本,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家蚕的养殖过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搜集的昆虫的共同点(身体分三部分,有三对足,有两对翅)引导学生确定昆虫的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一、昆虫的生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昆虫生殖的。
8、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 “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
9、课时课题: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三)情感目标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
10、14.3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
11、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 1 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课件 (文字 ): 大自然(1)同学们,。
12、1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材分析】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內容,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
13、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14、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2.通过本节学习,帮助学生在以后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15、 昆虫 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从陆地动物到水中的动物再到空中的动物,学生已经经历了对常见的大多数动物的认识,而昆虫是空中的动物中除鸟类之外的另一只重要的分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学习此类动物一般方法:认识动物概括其特征 了解与人类的关系。而昆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所以涉及的信息量也必然很大,考虑到这些,我选择了使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让孩子面对电脑屏幕通过声音、视频、图像这些媒介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
16、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本节教材的编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一组能飞的昆虫图片,展示了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部分观察蝗虫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选择蝗虫进行观察,一是因为它的个体较大,其外形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便于观察;二是因为蝗虫是较常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造成严重的灾害。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第三部分介绍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对生物和人类。
17、生物:5.12.2昆虫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下)1在无脊椎动物中,能够飞行的动物是 ( )A昆虫 B剑水蚤C蜘蛛 D.蜈蚣2蝗虫头部的触角的功能是 ( )A.触觉和视觉B嗅觉和听觉C触觉和嗅觉D嗅觉和视觉3昆虫的运动器官是 ( )A.足和翅 B鳍C刚毛 D.斧足4。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蜘蛛 B蜜蜂C蜈蚣 D蝎子5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有 ( )用气门呼吸有 3 对足,2 对翅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视觉发达,有 1 对复眼A. BC D6下列哪项不是昆虫的特征 ( )A.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种类D具有内。
18、第 2 节 昆虫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2)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2. 能力目标:(1) 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2) 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观察蝗虫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在自 然界中,insect 的家族非常兴旺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 100 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
19、 昆虫 教学案课程分析: “昆虫”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感兴趣,还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感兴趣。通过对昆虫的特征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判断一只小动物是否是昆虫,进一步对代表动物蝗虫的学习来认识五彩缤纷的昆虫。对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的认知,又使学生了解到怎样控制、防治、利用昆虫,使之与人类和谐发展。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情景和动画等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引导中不断地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问题设计 1、大家想一想,在。
20、 昆虫 教学案课程分析: “昆虫”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昆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感兴趣,还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感兴趣。通过对昆虫的特征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判断一只小动物是否是昆虫,进一步对代表动物蝗虫的学习来认识五彩缤纷的昆虫。对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的认知,又使学生了解到怎样控制、防治、利用昆虫,使之与人类和谐发展。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情景和动画等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引导中不断地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问题设计 1、大家想一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