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分离定律

高一导学案 学科:生物 编号:020 编制人:李永涛 审核人:陈锦标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2、举例说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举例说出性状分离。4、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难点

2.1.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分离定律Tag内容描述:

1、高一导学案 学科:生物 编号:020 编制人:李永涛 审核人:陈锦标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2、举例说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举例说出性状分离。4、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难点:能理解性状分离现象。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先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再根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和小组成员讨论。预习案:阅读课本 P1-8 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自花传粉?什么是闭花受粉?什么是人工授粉?2、举例说。

2、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实验(一)主要考点:一、遗传学的基本知识1孟德尔的实验方法(1)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称为 实验法。供应(提供)花粉的植株叫做 ,用 (符号)表示,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 ,用 (符号)表示。(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套袋 套袋。2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为 传粉和 受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2)豌豆 ,容易做人工实验。(3)具有易于区分的 ,且能 地遗传给后代。3.交配类(1)杂交:遗传因子组成_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背景授课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个课时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完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分离定律”。本节课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本节课前,已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让学生课外收集关于“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资料。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有很多名词需要解释,因此在本节课上学生除了。

4、1遗传因子的发现 2013.9.7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分离定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1、 豌豆 传粉(且闭花传粉) ,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 ,产生 ;2、具有稳定遗传、 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 _的_ _性状的_ _表现类型。如:_ 。3、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去雄: 套袋隔离: 人工授粉: 再套袋隔离: 二、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科学研究程序: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5、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 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子代类型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中只有一个为双眼皮() 双亲全为单眼皮()双眼皮 120 120 无单眼皮数 74 112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根据上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A.第种B.第种C.第种D.三种都可以解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知:双亲全为双。

6、1第一章第 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 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

7、 1 / 11第 1 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1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

8、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习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4)测交法证明假设解释的正确性。(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自主学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是 植物,而且是 ,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 的、易 的性状。2、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交配类: 杂交 自交 测交符号类: P F1 。

9、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大观之一考点全景】 预知考点 有的放矢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离规律。2理解测交的实质。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考点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并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重点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登高望远难点1.对分离定律的理解。2.假说演绎法。【大观之二考点精研】 品味考点 胜券在握考点一: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优点知识提炼:(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10、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1、教材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这四部分的编排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体现了孟德尔的探索过程,也把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很好地统一了起来。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一些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海头高级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备课纸课题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主备授课上课时间 2.19 编号 0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

12、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知识结构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图解(必须掌握遗传图解的格式和要领)(1)纯合亲本的杂交 (2)F 1的自交 (3)F 1的测交【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1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 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1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人们曾经认为,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叫融合遗传。,红牡丹,粉红牡丹花?,白牡丹,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问题探讨,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孟德尔(18221884),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主要贡献有:,(2)发现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

14、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1.(2010广州模拟)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解析:孟德尔在观察纯合亲本杂交得 F1 和 F1 自交结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基。

15、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品红色(介于红色和蓝色之间),不能,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 杂交实验(一),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天主神父。1856-1864经过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于1822年出生在奥地利海因珍多弗镇(现为捷克)。 1843年他进入奥地利布鲁恩一家修道院。 1847年他被任命为牧师。 1843年他参。

16、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7、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奥地利人。利用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自花传粉,闭花传粉,花未开放时,已经完成受粉的过程。,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原因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豌豆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原因二:,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

18、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孟德尔豌豆定律,孟德尔豌豆定律色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口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ppt。

19、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问题探讨:,不同颜色的牡丹: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融合观点,(Mendel,1822-1884),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生平,孟德尔(G.Mendel,1822-1884)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进入修道院。 1851年被派到维也纳大学学习。 1854年返回修道院任职。 1857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

20、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能力目标:1.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二、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三、导言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

【2.1.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PPT文档
【2.1.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DOC文档
020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do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do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doc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说课稿.doc
1.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doc
标签 > 2.1.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分离定律[编号:28057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