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帆教育随堂知识题库1xxxXXXXX 学校 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 年级 xx 班级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三、填空题四、实验,探究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Tag内容描述:
1、航帆教育随堂知识题库1xxxXXXXX 学校 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 年级 xx 班级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选择题二、多项选择三、填空题四、实验,探究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B.科学家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C.科学家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D.科学家通过 。
2、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me=9.10910-31Kge=1.60210-19C,历史回顾,J.J.汤姆孙,1857-1940,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思考: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枣核那样镶嵌在内。,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
3、 二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目标 1 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及其现象 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以及提出此模型的实验依据 2 认识实验对理论发展的总要作用 3 知道物理模型建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难点 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 设计思想 粒子散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体现了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也是锻炼学生。
4、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内。,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粒子散射实验的。
5、 第 2 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 习 目 标知 识 脉 络 1.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方法和 结果 (重点 ) 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重点、 难点 ) 3知道原子和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 粒 子 散 射 实 验 先填空 1实验目的 粒子通过金箔时,用这些已知的粒子与金属内的原子相互作用,根据粒子 的偏转情况来获得原子内部的信息 2实验方法 用由放射源发射的。
6、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2. 粒子散射实验,(1),(2)实验现象:,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方 向前进 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0 ,有的甚至达到1800,思考:,1微米厚的金箔内含3000层原子层,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仍沿原方向前进说明什么? 少数粒子的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是怎么造成的?,(3)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3。
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 (1 )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 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 粒子散射实验。 (2 )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 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新课程学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
8、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布丁中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内。,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二.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器材:,2.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180偏转(弹回),三.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3.带。
9、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 习 目 标知 识 脉 络 1.了解 粒子散射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和实验现 象 (重点 )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 容 (重点、难点 ) 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 培养抽象思维 能力 (重点 ) 4.知道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电磁 波频谱的分立特征 . 粒 子 散 射 实 验 先填空 1汤姆。
10、1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
11、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1.粒子射入金箔时难免会与电子碰撞,试估计这种碰撞对粒子速度影响的大小?(粒子的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2.按照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请分析: 粒子穿过金箔受到电荷的作用后,沿哪些方向前进的可能性较大,最不可能沿哪些方向前进?,实验结果:,(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2)少数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的。
12、1高三物理作业 日期 0715 编号 007 教师 李明佛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引入新课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新课学习1、 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1) 粒子散射实验原理:问题: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是否对呢?(2)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实验的观察结果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思考与讨论:用汤姆生的枣糕模型能否解释 粒子大角度。
13、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me=9.10910-31Kge=1.60210-19C,历史回顾,J.J.汤姆孙,1857-1940,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 因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思考: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
14、原子复杂结构的发现过程,1897年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都从物体中击出电子来,原子 (中性),电子(一),正电荷?,设想?,1、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叫原子)组成。,2、100多年前,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化学上倍比定律的发现等证实了物质的原子性结构,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3、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使气体电离,光电效应,汤姆生原子模型,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
15、18.2原子的核式 结构模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
16、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的主要内容; 3、知道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数量级,原子核的电荷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点1; 2、通过预习检测,掌握知识点2/3 ;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me=9.10910-31Kge=1.60210-19C,历。
17、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