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请同学们说出描写乡愁的诗,词,曲的名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
1.1 诗两首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 4Tag内容描述:
1、“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请同学们说出描写乡愁的诗,词,曲的名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
2、人教九下 1 诗两首同步训练达标训练1、 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
3、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
4、第1课 诗 两 首,我爱这土地1.作者名片,2.背景介绍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3.文化常识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1)形式比较自由;(2)内涵比较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
5、1 诗两首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 1、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 1938 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 ,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全诗共六节。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1.1 诗两首从容说课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 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教读本课,应充。
7、乡 愁余光中,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 南京,1949随国民党去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等你,在雨中等。其诗构思精巧、语言流畅、韵律优美。,读诗的温馨提示:一、二节,语速要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啊”读作轻声,相当于“呵”,读出生死离别的伤感;第四节,音调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一字一顿。,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
8、学 科 语 文 课 题 课 型 新授知识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过程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 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领悟诗歌的主旨,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
9、乡 愁 余光中,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的 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玉苦瓜 、灵河、石室 之死等。,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
10、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序 号主备人 复备人课 题备课时间来源:学科网 ZXXK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课 型 课 时 2课时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来源:Z*xx*k.Com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来源:学科网 ZXXK学来源:Zxxk.Com目来源:学&科&网Z&X&X&K标 情感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
11、艾青导学平台课 标 要 求1、象征手法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2、重点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4、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5、比较阅读。学 法 点 悟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理解象征意义时不人云亦云。整 体 感 知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以它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疑 难 解 析质疑:诗歌一般是讲究押韵的,这首诗不押韵,是否不伦不类? 解惑:这首诗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更重要的是诗中感情的起伏。
12、我爱这土地简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理解本诗的感情和深刻意蕴。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学习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感情,通过自学和讨论品读欣赏诗歌的富表现力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真挚深沉的情感和表现手法。2、通过自主阅读欣赏礁石,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象征手法及意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
13、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星期 序 号主备人 复备人课 题备课时间 复备时间 组长签字课 型 课 时 2课时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学用具板书设计教 学 。
14、乡愁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
15、诗两首(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投影)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 白玉苦瓜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 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 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
16、 诗两首从容说课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 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 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教读本课,应充分。
17、诵 读 欣 赏乡愁教案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二、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三、整体感知(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
18、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 、 “乡愁” 。 (重点)3.学习体会诗歌的“形象” ,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学习时数: 二课时学习构思: 通过朗读感知诗意,进而理解诗情;分析诗歌意象,进而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学习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识记我爱这土地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 ,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一、导入: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
19、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
20、学 科 语 文 课 题 1、诗两首乡 愁 课 型 新授知识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过程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 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领悟诗歌的主旨,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