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7541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延边大学基础写作教案第一章:绪 论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认识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了解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了解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作用2、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3、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4、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写作的几个相关基本理论: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成的理论;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2、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四、课堂讨论选题1、上写作课是纸上谈兵?2、怎样学好写作课?3、怎样正确理

2、解写作的实践性特点?4、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意见和希望。五、课外作业选题1、如何正确理解写作的含义?2、写作有哪些性质特点?3、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小传。4、简述写作的一般规律。5、简述写作活动四要素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一现代写作的含义1“写作”的定义(就过程而言,是指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2“现代写作”及其丰富内涵(现代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与

3、1980 年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及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同步的。要认识这一概念,我们应从时间、文体、内容、工具、思维和思维方法等角度来综合理解它丰富的内涵)二现代写作的作用1是储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现代社会的许多信息要通过写作媒介进行传播和交流)2是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都是有体系和内在规律的,需要借助许多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手段)3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写作能力,综合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4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世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领会体悟生命的真谛这也是文章的审美价值决定的。(作者写文章就是依照一定的

4、审美观念选择、加工自然和现实生活等,创造出比自然界和现实生活更集中、更突出、更理想的美。这种特殊的精神食粮能够使人在审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滋养心灵、升华思想、激发意志等。)第二节 现代写作的特性一个体创造性1怎样理解个体创造性(个体创造性是由写作这种特殊劳动的个体化和主观性决定的。发生在一定的个体身上,必然体现着个体独创的特性;其次,个体创造性是一个贯穿写作始终的特性。)巴金说:“50 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这里就强调了“我的观察,我的理解”,说明了写作中的个体创造性。2个体创造性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见人

5、之未见”;另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体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独特)韦斯特谈到过写作创造性的问题,认为:“即使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材,也要为它们创造出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产生出一些完全新的东西,一些认真的、完全表达出你的性格和才能的东西。”这是“见人之未见”。鲁迅的两地书和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是各呈异彩的佳作,这些书信都生动展现了二人完全大相径庭的生活、感情、人格、气质和动人的精神风貌。这是两个主体气质、心理元素的差异。二实践操作性1实践操作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写作,是社会实践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实践的特性。这种特性总是与具体的操作联系在一起2写作的实践操作性的具体体

6、现(一是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写作是既动脑寻思又动手书写的劳动过程)三动态综合性(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体现。这些又都是变量因素,经常处在不稳定的变化状态)第三节 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一传授写作理论1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成的理论(见 13 页的四个定义及 19 页有关“四体”的说明。这是写作活动的横向宏观系统,它们彼此交融,有机组合,共同制约和影响着写作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如主体接纳客体,客体影响制约主体,主体对载体形式进行选择调整创新等,受体对载体认同或排拒等。)2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这是写作活动的纵向宏观系统。写作

7、从“物”到“感”到“思”到“文”的转化生成,“物”到“感”的内化,“感”到“思”的意化,“思”到“文”的外化,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递变过程。感知积累、运思酝酿、运笔行文是三个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环节。见 13 页)3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技巧与方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写作技法。)二锻炼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高度综合,实质上是一个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的复杂结构形态;锻炼综合素质实质上是学习者要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三增强教练本领第四节 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1绪论(对现代写作和本教程框架的概述)2上编(写作原理论,对“四体”、“过程”

8、和“技法”进行探讨)“四体”:从横向看,写作行为中的必要的四个因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因素渗入而且制约着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从纵向看,任何写作成品产生的过程,都是在主体心理和行为的操作下沿着“物感思文”的轨迹展开的。“物”到“感”,写作主体将外界事物“内化”为大脑存储信息;“感”到“思”,围绕写作题目或范围,将内化了的信息“意化”为各种概念和意向,孕育精神胎儿;“思”到“文”,通过文字组合,将孕育成型的精神胎儿给以书面化、外观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各环节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复杂递变过程,同时又受横向诸因素的影响、制约以及写作技法的作用。各种因素和技法的渗透、交叉、整合,使写作过程呈

9、现立体复合状态。(见 14 页图)写作技法是渗入“四体”和写作过程的一个特殊因素,是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见 11 页下)3中编(写作文体论:文学文体、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4下编(写作教学论:概观、中学作文、电脑写作)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教学提示2学生学习提示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一、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主体即作者,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掌握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写作主体的素质和修养2、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3、重点讲解观察能力、感

10、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含义、特点、类型及作用,掌握每种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四、课堂讨论选题1、文品与人品有无关系?关系是什么?2、如何理解文章是按照“美的规律”的一种创造?3、观察、感受都有哪些方法?你喜欢或常用哪一种?为什么?4、用想象把下列词语表达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监考老师 乘务员 考场 小饭馆 学生食堂 街头小乞丐5、你有无灵感现象?对你的写作有什么作用?五、课外作业选题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观察、感受能力?2、写一篇观察日记。3、根据所给材料,借助想象写一故事梗概。4、创造

11、性思维能力有哪些方式?如何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5、灵感的实质是什么?应如何激发灵感?6、试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7、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不同语体对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些不同要求?8、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三条主要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质1 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2 写作素质(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方面)一生活素养俗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有极丰厚的生活积累,从生活积累的广度到生活体验的深度都有极大的丰富,才能写出贾府那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缩影的方方面面,这些生活积累是成就一代伟大的文学

12、家曹雪芹的必要条件。1生活素养的源泉(来自丰富的经历、见闻,广阔的视野,广度方面。作家可分为好些类,比如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就是以生活积累的广度给我们以榜样的一类作家)2生活素养的升华(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认识和感悟,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如鲁迅就要求青年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向生活深度挖掘。比如陈忠实写白鹿原对关中乡土中具有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度挖掘。)二学识修养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不足的表现。1内涵(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

13、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及思维等方面的知识。)2构成(文字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的知识。)三人格品位1人品与文品文风:(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人如其文”。成熟的作家,都有着独特的文风文品。)比如席慕蓉的婉约澹静,席慕蓉的一篇散文里有这样几句话:“我要的,我所真正要的,只是能从容地坐在盛夏的窗前,映着郁绿的树阴,拿着笔,在极白极光滑的的稿纸上,享受我内心的悲喜而已。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愿望,在忙碌的日子以外,在喧闹的声音之后,是不是也能让我拥有我想要的一种安静,一种从容?用手中的笔细细地记下所有的故事,无论

14、喜与忧”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则是放浪形骸的旧式文人才子气质: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我的梦,我的青春! 水样的春愁那么我们也知道鲁迅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如“匕首投枪”、“象征式风格,阴郁苍凉”、“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哲学和审美感觉,具有沉郁深邃的隐喻性”、“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的力之美”“他的语气和风格,哪里只是激愤犀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深沉怀恋,大爱无言,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俏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多种风格杂糅,但又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鲁迅,透露出了鲁迅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人格品位。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人格品位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进一步说,文章立意的深刻与否,正确与否,

15、新颖与否,也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品位。我们在这里简单说下一种特别的情况:即使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等,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主题。)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现代文学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同游秦淮,分别写下的两篇题目都一模一样的游记文章,大家下去可以看看,两篇文章的不同所透露出来的作者人格气质的不同。朱自清的是细腻而深秀,而俞平伯的是细腻而委婉。同是缠绵的情致,朱自清的是缠绵里多含着眷恋悱恻的气息,而俞平伯的则缠绵里满蕴着温煦浓郁的气氛。再比如三毛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梦里花落知多少,而新生代少年写手郭敬明也有一本书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同学下去也可以

16、对比着看,对比之下也许能生出许多感想来,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出来。也许同学们也能举出些例子来?3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人格品位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格调不指风格,而指品位。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却有高低之别。风格源于作者的精神气质,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有高尚的人格品位才能有高尚的文章格调。也就是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气度,远大的抱负,旷达的情思等等的养成,对我们的写作、文章都大有裨益。红楼梦中的薛蟠和众兄弟们宴饮之时,所吟出的诗把众人就笑翻了,什么“绣房窜出个大马猴”之类,那种粗俗不堪的诗句也是他本人粗俗人格品位的暴露。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17、,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感慨动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枭雄生命激情永驻而追求不息的人格魅力和动人胸襟。四审美理想1审美理想的作用(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功能,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活动。人们的审美理想既可以体现为对美的追求和选择,又可以转化为净化情感的力量和文化创造的动力。就广义的美而言,文化的进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构对象世界的过程。精神文化的创造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审美理想能更好地促使我们进行精神文化等各项创造活动。)2审美理想的创造按美的规律创造美a.从写作内容看,文章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作者美的意图。(如论说文对正义的呼

18、唤,说明文描述美的景观,散文对情感美的反映,都是具有美的价值的。)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大便、苍蝇、鼻涕”等,都不是美的东西,一般不作为写作的对象。但是我们也知道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人王”卡西莫多,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具有独特的“审丑”价值,也能作为“审美”的对象来进行审美活动。b.从写作的形式看,文章作为符号化的文本形式,是“美的规律”的体现。(尽管实用文章不像文学那样追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但它也要突出自身的形式美。)总: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美的创造需要激情(指的是激情诱发和情感体验。美的创造需要一种激情。只要充满生命的激情,就会有愿望和追求,就

19、会有旺盛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力,创造出美的作品来。)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生命激情的灌注,所以观沧海这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就具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再比如郭沫若,曾经写地球,我的母亲!时,那种对所写对象的激情迸发出来时,感情激动到忍不住扑在地上亲吻大地郁达夫有没有激情?沉沦中感叹道:“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佳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于是发怒发狠道:“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又说:“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

20、!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这是不是激情!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等大部头时,说灵感来临之时,对于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无穷的灵感和念头,他要像一个把生命置之度外的挖煤工,必须没命地疯狂地挖掘下去,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速度慢了的话,他将会被自己的灵感所埋葬这也是激情,创作的激情。没有激情,对一个作家是致命的软肋。黑格尔说:“艺术家一方面要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浓厚的灌注生气的情感。”也有话说文学即情感,情感即文学,文学是情感的都说明了文学中情感的重要性,激情的重要性。 审美创造需要美学知识(有丰富的美学常识美学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进入艺术的境界,透过现象抓住美的本质

21、所在,更好地创造作品分析作品。)再比如秦观的词里面有这么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没有相应的美学知识时,我们只会觉得写得好,说不清的迷蒙的细细的情绪和闲中的轻愁感觉,但是我国古代诗论中就明确讲到空灵、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等。再如书上 26 页所举的例子。书中的解释比较详尽。更多的美学知识,必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作品。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一观察能力1观察的含义内涵: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写作主体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

22、能力。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能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前两点我们不用说都可以理解,第三点我们说一个作家,台湾的刘镛,这个作家的许多作品都是由身边的某件小事引起感想,然后引发一篇文章的写作。也就是说,这位作家在生活中很注意观察。2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具体表现在观察主体对观察对象的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注意力是指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内心审视,去观察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到具有写作价值的材料。鉴别力是指观察主体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要善于从比较中鉴别“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鉴别能力强,才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

23、现不同的美来。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事物之间的沟通点上。写作过程常常会有联想活动伴随,有显性的联想,也有比较隐蔽的表面不明显的联想。3 观察的方法(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定位观察:写作主体确立某一观察点,从这一特定的位置、角度对事物作观察。移位观察:写作主体变换观察的距离与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中学时学过的“移步换景”法。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作者立于“江津”号轮上,从重庆启程,顺长江而下,把三天旅程中见到的晨昏日月、山势水情一一描述,而且又随着外在景物的移换,时时插入自己因所见所思所读而引起的情思。注意移步换景要有精心剪裁,不能记流水账,要

24、有重点有主题的来进行材料选择。比较观察:将某一观察对象与其他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相互的特征与异同,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书上还分成了两种:横比和纵比。横比即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之下的异同。比如很有名的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上引的众人大笑时众人的不同情态透露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纵比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异同。比较突出的是鲁迅故乡中对闰土儿时与成人两个时期的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三个时期的不同描写。4观察的要求:准确。这是对观察的起码要求,即要准确把握事物特征。试以参观北京颐和园为例,颐和园建筑颜色以黄色为主,格局高大、开阔,整体安排为北高南低,坐北面南。这是设计师的

25、偏爱,还是自然地势使然?显然都不是这其中的缘故,是要显示皇家气势,强调高高在上的权威。所以,皇权特色便是颐和园园林风格的特征,和苏州园林比较,这一特色更加鲜明,所以,把握不住这一点,就谈不上观察的准确了。全面,即要观察事物的全貌。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知道全海,再写一岛”,是慎重的经验之谈。精细,即观察事物要细致、深入。这要求一要观察细致入微,二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报告文学包身工,作者夏衍为写好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方搜集材料的工作,并且混进工厂实地观察了解真实细节,详细观察到她们的日常生活,才写出了真实感人的包身工一文。4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26、观察概貌:这是对事物整体的观察,目的是把握全局。在写场面的文章里,常常使用这种观察方法去认识、表现客观事物。通过这种观察,可以对事物的总体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观察层次:这是对事物局部的观察。在观察事物时,总要从一个侧面,或一个阶段出发,逐步去认识整体;观察人物,则从人物外在表现出发,逐步认识内心。观察差异:这是对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观察。这样能较容易发现差别。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上说话引起哄堂大笑,各个人物反应的不同,展现出其中各主要人物不同的秉性气质。 培养观察能力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况到细部、从静态到动态的逐步训练,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主动

27、性原则:培养观察能力,切忌懒惰,随时随地看,随时随地记,需要勤奋。专一性原则:观察活动中要全神贯注。持久性原则:一要认识到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一要长期坚持观察活动。应用原则:勤于观察,并贮存观察材料,养成习惯。二感受能力1感受的含义内涵: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直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觉、知觉、表象。感受与观察的不同:一个侧重主观,一个侧重客观;感受总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激发写作的热情,捕捉写作的“契机”,积累写作的材料。所

28、谓“有感而发”,有感受才能发于笔端;感受多了,自然有了很丰富的写作材料,所以我们要多练笔,有感受就马上记录下来。2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能力侧重于主观方面,写作主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培养: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感知指感觉和知觉。作家沈从文曾说,他对蛇鼠的咝咝声,稻草霉湿了的气味等等都有着敏锐的听觉嗅觉等。感官的灵敏度很高,正像我们课本上所说的“蜗牛般的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沈从文也是一个有着相当独特的审美感受的作家,正是独特的敏锐的感官训练,使他具备了洞悉事物感知事物的敏感力,摄取到富有写作价值的信息。扩展丰富的情感

29、趣味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文章丰富生动的土壤。作者要深入到生活和人的内心去,观察体验各种心理情感及其独特的表现和细微的变化,以此来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情感体验。还是那句老话:文学即情感,情感即文学,文学是情感的。情感世界丰富的人,更能写出感受细腻体验细微的文学作品来。苏轼、李煜,他们的诗词至今都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灵,是因为诗词中那份时空也无法隔绝的情感魅力。“记得当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沦为阶下囚,物是人非的伤感中忆起往昔帝王岁月,作者坠入到华梦破灭现实残酷的心灵痛苦中。苏轼有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30、发唱黄鸡”的豪迈乐观,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气干云,又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深沉慨叹,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几乎无人能及,所以他是一位大家。我们有些人也知道的一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种内心情绪就更是复杂难言了所以我们说,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感受力大大有利于我们的文学创作。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感受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各有差异,写作主体必然不能人云亦云,要求有独特的体悟能力。比如台湾作家席慕蓉就

31、擅长对生活中沉静的、美的、幸福的一面来进行描述和感悟,文笔也相应的细腻而且温情,大家下去可以看看她的一个集子槭树下的家;同样是台湾作家的三毛,就比较趋于灵性、真率、更加性情化,典型的比如拾荒记,大家下去可以看看,大概那种气质的东西也只有三毛写得出来,所以就很独特了。两位都是台湾的女作家,但是各自对生活的体悟、对创作材料的选择等各方面却都是很有差别的。3感受的种类(从感受器官、感受方式来做两种分类) 从感受器官来分:有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等。这些感受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世界中彼此交叉、融合,甚至替代,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形象地感知和表现世界。比如荷塘月色中说月光“如梵婀

32、岭上奏着的名曲”的那一段,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得“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形象地感知和表现世界”得以实现。 从感受的方式来分:有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直接感受,是作者亲自在社会生活中动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体察、验证生活。间接感受,是指作者借助于阅读与耳闻,从而了解众多信息的一种感受。许多资深的文学家常用第二种,因为他们头脑中所储存的文学素材等达到了异常丰富的程度,比如周作人的许多文章。但是一般的文章都会用到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不过有程度上的差别,有的前者用得多,有的后者用得多。4感受的特点客观性:作者感受都是基于客观事物,离开具体客观事物,无所谓感受。形象性:要发现美,感受美,首先要把握审美

33、对象的形象性。情感性:作者的感受,虽然有理智、意志的参与,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是一种心理体验。5感受的要求独特:指有个性,避免一般化。深刻:文章主题要深刻,作者的感受必须深刻。细腻:文章要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具有生动感人的力量,作者的感受就要细腻。三思维能力1思维的含义及分类含义(思维: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它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始终。)分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抽象思维:舍弃了具体的感性形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以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

34、绎等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评论性、实用性文章写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自始自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想、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它是文艺创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指人们在科学或文艺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顿悟、理解、豁然开朗的一种思维形式。写作中的灵感思维可以使作者迅速获得精巧的构思、动人的情节、美妙的语句等。它的出现一般需要我们长期的写作训练作基础。对于经常写作的人来说,思维经过大量训练,灵感思维才会更容易出现。2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经过

35、分析,抓住它们共同的东西,概括出一般原则的思维方法。演绎: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即从一般的原则出发推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的思维方法。比如写作中,由材料提炼主题,主要用归纳的思维方法;而在主题基本确立,以主题需要来选择材料时,主要用演绎。分析与综合分析:在思维过程中,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环节、因素联系起来加以整体考察的方法。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辐射扩散、辐辏聚合)创造性思维: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具有敏捷性、概括性、新颖

36、性、深刻性等特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辐射扩散、辐辏聚合。辐射扩散:是作者以一个信息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流程是多向的、多线性的,又称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思维轨迹呈空间辐射状。强调思维的灵活。如典型的此种思维的例子: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由一滴墙上的斑点,思维扩散到无限的空间中去。辐辏聚合:作者从若干个不同的信息源上开始,由外向内地向一个中心集中的思考活动。(即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像车辐集中于车榖一样,故又称辐合思维、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如 1987 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就是要考生聚合这三

37、者的内在联系。)四想象能力1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的基本特征:生动新颖的形象性;想象的作用:从观察采访,到立意选材,到布局谋篇,到修改定稿,都离不开想象。)2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再造想象:依据语言、文字、图形、符号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就是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阿 Q 文学形象的塑造,也都是从现实人物基础上“再造想象”来的。创造想象:不是以现成资料的描述和图片的显示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分解、综合

38、,从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典型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幻想:是指向虚幻的特殊想象,离现实较远。可以产生绚丽多姿的神话后羿射日等,也可以是科幻作品。3想象能力的培养(丰富的生活为基础、高度的理性为指导、强烈的激情为动力)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存储更多的信息,以供想象选择组合;高度的理性为指导,想象本身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就包含理性的成分,要对原有表象进行选择辨析;强烈的激情为动力,作者在生活积累中储存起来的表象在激情的触发下,才能鲜活起来。第三节 写作客体的构成客体同主体相对应。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主客体相对应相联结而存在。就写作活动

39、而言,凡作者面对的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作是写作客体。1对象化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是最基础的写作对象,写作对象:一是物,二是事,三是情,四是理。“物”是最基础地位的)2群体化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写作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是构成群体化的社会结构的元素。写作主体把社会群体作为写作客体,也要把单独的个体作为写作客体。)4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凡是精神产品,都是外化了的精神世界,外在的精神文化,对于接受主体来说,就是客体对象)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1自然现象是最基础的写作对象(写作对象:一是物,二是事,三是情,四是理。“物”是最基础地位

40、的,这里的“物”指“外物”,自然现象。)2自然物景与写作触发(写作源于感知,感知源于外物刺激。外物触发诱导写作欲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都说明了情由景生的道理。)3自然物象与表达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物象的媒介作用不可缺少。作为审美对象的“物”,以引导情思和运载情思的双重作用统一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用抽象的概念难以表达活生生的情感,需要以物象组成可感知的形象系列,借景传情,借形传神,借象寓义。比如长江三日雨中登泰山等,都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再比如“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通过鸟儿飞过天空来传达生命人生的感悟。)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

41、来自社会生活)人的各种观念和情感,也都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经人脑思维物化了的文章,自然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西游记来源于唐僧取经,玄奘东游的经历;聊斋志异是“人化”的狐鬼,告诉我们的是现实的人生道理;白鹿原更是作者对关中这块土地中社会历史现实经过社会经验积累的结果;史铁生所写的作品大都趋于对生命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也与他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2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为群体、为社会服务,如应用文直接作用于社会事务,而文学文体的作品以审美为价值本位,而审美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学的社会目的)孔子将诗的功能归结为:兴、观、群、怨,情感发泄、了解民情世事、协调群体关系、批评不正之风。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

42、大业,不朽之盛事”都强调了文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更加倾向于审美功能的文学性的文章(文学文体作品),能陶冶情操,使读者感受文学中的“美”,得到美的享受这也是社会功能。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1个体的人生状态(作为个体的人,一方面具有社会化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个体化的属性。具有特殊性。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是构成群体化的社会结构的元素。写作主体把社会群体作为写作客体,也要把单独的个体作为写作客体。) 2个体特征的生理基础(人的个体特征有着生理基础,即不同的气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气质源于生理机制)3个体特征的后天因素(个体特征也与后天的环境、学习有关)4写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有

43、不同的生活经历、环境,观念志趣追求不同,在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成熟的作家,大都有自己的风格,而每一位作家的风格都不尽相同。比如迟子建,写东北地域风情,孩子的视角,题材小而充满温情的一种写作;陈忠实,写西北关中地区风土民情,风格沉实;张小娴写港台小资情调都市男女每个人都具有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属于自己擅长的题材。大家还可参照前面的“人品与文品文风”一节。)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1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精神文化指人所创造出来的用于精神消费的产品。凡是精神产品,都是外化了的精神世界,要借助外在的形式和载体来存在,比如书。)2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精神文化具有物质基础,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3精神文化的生产

44、特性(精神文化的生产和消耗有自身的特殊性,如重复性等)4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精神消费在物质满足后趋于丰富化)补充:写作活动是精神文化创造的重要形式。外在的精神文化,对于接受主体来说,就是客体对象。我们要学好写作,要多看书,书就是精神文化,对我们“接受主体”来说是一种客体对象。第四节 写作主客体的关系一对照关系(对象性观照)1写作活动中,有写作的主体和客体,两者之间形成对象性观照,发生“认识反映”的关系。2在写作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重合一体的现象。(如写作抒情散文时,作者既是写作主体又是写作客体,是“情”的产生者,是写作客体,又是“情”的反映者,是写作主体)3文体不

45、同,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的意图也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写作视角。(文体决定了视角,如应用文体和文学文体描述同一个东西的视角不同)二同型关系1“心物同型”与“天人感应”(人的生理节律心理情绪与自然有同构、对应关系,内情与外物存在对应关系)2“主客交融”与“物我融合”(审美活动中,主体在想象中使主客体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把主体情感融入写作对象之中,物景和人情无间融合,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自然的雄浑气度永恒之美和生命易逝人生如梦的巨大反差,形成张力,意蕴无穷)三、双向建构1内涵(主客体双向建构的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认为:

46、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2我们根据此理论认为:在写作意义上,写作的人和写作对象发生联结,出现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形成写作的双向结构。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相互作用,处于双向选择、双向建构、双向转化的过程之中。3双向结构的自我调节功能(写作主体有吸收写作客体又调节自我的双重功能,无论是外来信息刺激了主体,形成写作的欲望,还是主体有预定的意图而寻找符合意图的写作材料,都意味着双向的建构。双向建构能自我调节,能随着新信息输入而不断改变,在同化和适应中走向新的平衡

47、)(双向建构的理论说明,写作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二者需要有机的融合)补充: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6中介的涵义(在认识过程中,中介物作为认识主体本身和外界事物之间的接触点,循着由外部和内部所给予的两个互相补充的方向发展,对主客体的任何妥当的详细说明正是依赖于中介物的这种双重的逐步建构。)7中介的三种形式:感觉、表象和语言文字(感知是主客体认知意义上沟通的中介,表象是思维活动中形象地处理主客关系的中介,语言文字是逻辑思维和传输思维结果的中介。) 感觉:感觉器官是主客体联结的初始的媒介。通过感觉器官,外界的信息得以输入,刺激形成主体意识。艺术创作,需要从形象感知入手,汇集五官的感觉。朱自清先

48、生的绿这篇文章中,就运用了许多感觉来描写对水的感受,形成生动形象的美感:“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 表象:是人脑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是外界刺激在记忆神经中留下的印迹。人脑在反映周围世界时,可以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图像

49、贮存。这个图像,就是表象。表象既是客体的印记,又是写作构思的媒介,起到了沟通主、客体的作用。在写作中,作者就是依靠表象和概念来实现构思。理论文体侧重概念,文学文体侧重表象。所谓“意境”、“意象”,都是表象开掘和组接的结果。鲁迅故乡中谈及闰土时,“我脑里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就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的记忆表象。是作者构思的媒介,是经想象组合、升华而成的艺术意境。 语言:写作作为一种传输活动,语言文字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的思维一般是不离开语言概念的,否则就失去了凭依。任何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