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必考部分,专题二十,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纲阐释,考情分析,1.命题材料丰富,蕴含深刻的文化、人文价值。近四年来,广东卷的论述类文章阅读,命题材料重在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和教化作用。选文文体特征鲜明,立论精辟,结构严谨,侧重于选取哲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更贴近高中毕业生的生活。选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见解独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规范,品位高雅。,2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和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准确理解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们所在的文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信息的钥
2、匙,高考注重对这类关键性词语的考查,例如, 2009 年广东卷 13 题“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011 年 14 题“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2012年广东卷 14 题“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做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3论述类文章考查的重要句子,往往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句,或者是文章中某一深化句等,这些句子是作者在文章中相关部分要展开证明的。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也是广东省近几年来考查的重点。,4本考点在广东卷中考查的形式近几年来均是设主观题和客观题各 2 小题。
3、,附:20102013 年广东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情况一览,表,(续表),粤题精讲,一、(2013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读书要能应用思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
4、,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要虚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
5、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法。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所
6、谓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
7、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与能力。(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
8、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观察事物的外表”与文章第三段“体验法”要“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而不从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写或概括”不同,故 B 不符合文意。C 项“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不符合文意,原文强调是的“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这不等同于“站在作者的立场”。D 项将原句的主语“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偷换成“人”,张冠李戴了。,【参考答案】AE,2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
9、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理解的“玄思的方法”强调先后,即“必须先然后再”,而原文是“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没有先后之分,故 D 项不符合文意。,【参考答案】D,3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
10、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本题答题区间都集中在文章第二段,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分析,找出“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相关或相同的词语、说法等,即可得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参考答案】特点相同:不问效用、结果、是否满足个人欲望等实用问题。要求相同:必须扫除偶然性的事实。目的相同:追求一种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4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观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文本外的材料设题,来考查考生对
11、文中观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应判断此材料体现了文中的哪种思想方法,再准确地提炼对应的观点,最后将观点和材料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玄思的方法:即“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就是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即“由全体观部分”;他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就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即“由部分观全体”。,二、(2012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
12、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
13、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
14、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
15、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的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
16、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
17、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名师剖析】A 项颠倒错位,把条件说成目的,据原文第1 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后者的目的。C 项改变范围,犯了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 项张冠李戴,根据该段中心句可知,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参考答案】BD,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被称作知识分子。B.从艰苦危难
18、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名师剖析】B 项以偏概全,在原文第 3 段有相关内容,“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注意是“可以”,不是“是”,此处犯了绝对化错误。C 项,从文意看,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除了“要有负责的思想”,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C项所说的科学家正是不能对负责的思想负责,因此不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
19、子”。D 项改变范围,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并且将“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推断错误。,【参考答案】A,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与 2011 年的理解“味外之味”两个“味”字的含义题异曲同工。根据题目关键词回溯原文,找到答题区域在第3、第4段。前一个“负责”主要看第 3 段,原文“负责的思想”指的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根据定语,可知“负责”包含两个内容,要答完整;后一个“负责”主要看第 4 段,根据原文“思
20、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可知,这个“负责”主要指对真理的“推进和扩充”。,【参考答案】第一个“负责”,经过事实的检验和逻辑的论证;第二个“负责”,对真理的扩充、推动(或:捍卫)。,4.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
21、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根据题干“负起了知识的责任”的提示,我们可以从原文第 3、4、5 自然段“责任的三层含义”中寻找答案。题干中的“文意”,即是该三段的观点句“有负责的思想”“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再结合题干内容要点,分点对照分析袁隆平的实践探索分别体现了哪个方面。,【参考答案】袁隆平研究出水稻育种新技术,为社会提供了“负责的思想”。他努力推广科研成果,做到了“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他立志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为“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三、(2011 年广东卷)阅读
22、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
23、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
24、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
25、,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
26、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淡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从美的本质看,
27、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A 项从第 4 段中“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E 项从倒数第 2 段中“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推知,美不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来说明美。,【参考答案】AE,
28、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重点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但往往我们欣赏的是“具体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美”。关于“美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参考答案】D,思。,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
29、解重要词语的意思,注意语境,联系上下文,通过“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可知前一个“味”是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否定固定的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那么就从美的构成的普遍性去考虑。,【参考答案】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4.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
30、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_【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灵活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解答此题,应先明确文中的原理是什么,然后根据原理解释对待美景的不同态度。,【参考答案】这个事例说明: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时,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一般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本体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
31、观点、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它与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相对举。论述类文本议论性较强,阐述观点鲜明,材料范围广泛,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总之,一般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是:论述文都是以议论为主,都是通过事实材料、引用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某个道理,证明作者一定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批驳什么。,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透析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
32、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所谓“重要概念”,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从近年的高考卷来看,对“重要概念”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有重要地位的术语。多用专业术语是论述类文本的特点之一,高考考得最多的是处于文本核心地位的专业术语(常常就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把握专业
33、术语内涵的主要方法是充分利用文中的相关语句。,2.具有概括作用的词语。有些词语对文中其他内容具有某种概括作用,或者说,它所包含的意义,在上下文中有充分展开的具体内容。因此,只有准确筛选出这些被概括的语句,才能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3.具有特指对象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特定的指代对象,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可作为这些词语在特定上下文中的解释。,4.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这类词语在文中找不到可以直接作为解释的对应语句,而要将其表层含义和所处的语境联系起来,揣摩其深层含义。,从词性上看,这些词语以名词和动词为主,也包括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示例】(2010 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
34、字,完成后,面的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
35、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
36、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作“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
37、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题: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
38、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C 项在原文第一段,原文说的是“书”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并未言及“金”“石”与“画”,而 C 项则说“它们”,属于偷换主语。A 项据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可知,B 项在文章第 1 段第 4、5 句,D 项答题区域则在第 2、3 段中。,【答案】C,题目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还必须要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
39、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或段群联系起来考虑。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作者就要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出具体的阐释。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一定就在原文中。考生要找准原文中的相关文句,就在词语(概念)出现的附近或前或后找出答案即可。答案一般不会与原词离得太远。,解题指津,本考点强调“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弄清考查概念的角
40、度,根据题干和选项判断题目主要是考查“重要概念”的内涵还是考查“重要概念”的属性和外延,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1.吃透内涵,一个语段或一篇文章,一般都能提取出一个主题词,对这一词语的解释进行判断,就要用逻辑学中下定义的知识给“概念”定义,定义是由主语、系动词、特征和宾语构成并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据此判断会事半功倍。所以理解概念要以准确判断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来组织答案。,2.理解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指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所有事物。一般情况下,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来进行说明,我们要找全找准与概念有关的信息,所找的概
41、念最先出现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反复出现,哪些文字属于有效区域,以及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等,在理解概念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出来。,【特别提醒】考查概念内涵时,因为概念的定义一般只有一个,信息一般集中在文中某一个段落或层次,有比较具体的解释说明。而考查的外延则是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二)联系具体语境理解,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环境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特别提醒】理
42、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其含义必须准确,而严密,解这类题大致的思维操作步骤是:,明确筛选区间找准语句、段落中对概念的解释。提取关键词(解释概念本质特征的词句)组合成答案。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透析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从近年高考卷来看,对“重要句子”的考查主要是指以下几种语句: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关涉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总结句、过渡句;语约意丰、颇富言外之意的句子(这类句子大都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43、容易产生歧义、出现误解偏差的长句等。,【示例】(2011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 50 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
44、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