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子反应 教学方案 (设计)课 题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型 新授课授课教师 庞颖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一 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到酸碱盐和复分解反应,知道酸碱盐的模糊慨念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学生没有理解酸碱盐的正确定义只能判断某些物质,也不能从本质上、从微观的角度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加以理解。因此一旦题目需要加深转化学生便经常出错。为此,为加强学生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使用宏观现象,微观示意图和符号表征相结合加以讲解是本设计的着眼点。 教学内容 (分析处理)本节课先给出电解质的定义,然后通过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用微观示意图(视频)表示其过程,写
2、出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写出酸的电离方程式,归纳出酸的定义,再根据归纳法得出电离角度碱、盐的概念。接着给出离子反应的概念,通过硫酸钠和氯化钾反应以及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对比,让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并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目标(设计)1、学生能正确运用电解质的概念用来判断所给物质是否为电解质。2、学生能说出酸碱盐的电离微观过程 。3、学生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酸式盐等的电离方程式。4、学生能够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并写出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方法(策略) (设计)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2、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电离的微观过程。3、让学生讲解电离方程式加深记忆。
3、4、通过归纳法导出酸碱盐的定义。 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平台,投影仪,翻页笔教案,演示文稿,导学案 教学流程导入:电解质饮料初中酸碱盐与有机物导电性视频:导电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与注意点课堂练习一:判断导电物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食盐的电离过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的定义 表格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电解质饮料吗?大家看这张来自网上的图片,这是佳得乐、宝矿力水特、劲跑,它们的广告词里面都有说到电解质,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从生活走进化学,引出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思考电解质是什么物质,带着疑问听课。激
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走进课堂。1min【讲解】首先,在我们学习电解质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初中化学的一个导电实验。探究 NaCl 溶液、KNO3 溶液、NaOH 溶液、稀盐酸、蔗糖溶液、乙醇溶液、蒸馏水的导电性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新知识与旧知识连接,可以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熟悉感,便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3min【归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强调能够导电,水溶液,熔融状态和化合物这几个关键词。观看食盐熔融的导电视频,先给出电解质的化合物,再通过对化合物的树状分类法引入非电解质。产生疑惑,电解质是什么,电解质有什么作用。做笔记,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理解: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
5、的化合物(CO 2、SO 2、 SO3 、 NH3 是非电解质)讲解新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得出结论。辨析重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8min【课堂练习】下列物质哪些能导电?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金属铜 固态 NaCl O 2H 2SO4碳棒 酒精水溶液 KOH 水溶液熔融状态的KCl 葡萄糖学以致用,随堂练习。讨论后回答问题。做题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5min【动画演示】播放氯化钠的电离过程盐电离的微观过程。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加深学生对电离过程的理解。1min【讲解】氯化钠放在水中后,水分子围绕在其周围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原先整齐排列的氯化
6、钠可以形成离子自由移动,因此会导电。结合翻页笔,讲解溶解这个物理过程与溶解这个化学过程。观看教师的画图与讲解,理解视频的内容。为电离方程式的引出作铺垫。2min【练习】做导学案的三组题目:酸、碱、盐巡视学生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书写的注意事项。书写离子方程式,纠正。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铺垫。5例题根据电离的本质,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归纳酸碱盐的定义。正确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书写电离方程式,并且讨论,校对。对比归纳得出酸碱盐的定义。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引领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6min【小结】 表格小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酸碱盐的概念回顾
7、课堂所学 突出重难点,把握学习的任务,构建知识网络。5min【课后作业】 1.课本 33 页: 2min1、3、 4 题2.导学案 16 页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酸碱盐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2、氯化钠的电离过程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4、酸碱盐的定义阳离子、全部、H +、 【酸】阴离子、全部、OH -【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 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副板书:电解质: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CaO、Na 2O、Fe 2O3、MgO)非电解质:非金属氧
8、化物(SO 3、CO 2)某些非金属氢化物(NH 3) 、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NaHCO3=Na+HCO3-Ba(OH)2=Ba2+ + 2OH-相对初中而言,本节课重点在于对过程的微观理解,把握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上完这节课学生应该要学会判断导电物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知道NaCl 晶体(S)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CO 2、S0 2、S0 3、NH 3 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分析;水是弱电解质;能够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在教学目标方面,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的重难点明确。在板书方面,主副板书结合,书写的较为有条理,清晰。但是,板书的美观还是不够,粉笔字的书写需要继续练习。在教态、语音、语调方面,整体上都很符合教师的形象。在课件方面,课件科学严谨,页数为 20 页,适宜课堂的使用,字体的大小与颜色的标记都容易观看,清晰。时间分配基本体现课堂的重难点,师生互动较多,有请学生回答问题,也有面对大部分同学的提问。但是,知识的讲解还要联系生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个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社会阅历及化学教学素材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