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5351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江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摘 要在中国各种园林之中,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占有崇高地位。由于受到士人中隐思想和江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江南园林的营造过程中,造园师们通过运用空间分隔,联系和延展等巧妙手法,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带给游人丰富多变的空间体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壶中天地” 。关键词:江南园林;空间;壶中天地;无限意境;营造手法一、 引言在中国数千年的园林发展过程中,江南士人园林以其温婉含蓄的整体风格、意境至上的造园需求和保存完好的实体景色,成为当代造园者学习借鉴和对外文化输出的良好对象。而在当今这个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但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的世界,如何营造一个既不会

2、占用大量空间,同时又拥有丰富意境,使游者的精神得到放松和升华的“壶中天地” ,成为了优秀的造园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江南园林“壶中天地”风格的产生背景,格局基础以及空间营造手法进行分析,力求展现江南园林在具体营造上的独特魅力,并为现代造景手法提供参考与借鉴。二、 “壶中天地”的产生背景1. 中隐思想入仕与出世的矛盾一直存在于中国传统士人的思想深处,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道家有“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士人一方面秉持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用一身所学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一样寄情山水,保持天性。因此,如何在两者的矛盾中达成平衡就成为了士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3、直至唐代,白居易的中隐一诗才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四句在入仕为官和出世隐逸之间开拓出一条中立的道路,即在纷乱的朝市之中营造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从而达到“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这种进退自如的境界。自此以后,“中隐”思想受到无数士人的青睐,得势时在庙堂之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失势时在私园之内修身养性,悠游自然,这无疑是士人们最希望的境界。由于是“中隐”,这种园林自然不能远离城市,同时也就无法利用太多的自然山水景色,所以如何在城市中利用人工手段,创造贴近自然的风光,展现天地宇宙的浩瀚,是造园者必须要考

4、虑的问题。2 空间限制与一马平川、广阔苍茫的北方平原和高原相比,江南河流密布的平原与丘陵地带决定了其园林注定无法在规模上与北方相较。而到了明清时期,经历了三次南迁的江南地区,其人口稠密度远超北方,少数平整开阔的土地也主要用作耕种,即使是城市也被河流分隔成多块。同时,江南的美景又吸引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无数文人士大夫在此建造私园,享受人生。根据苏州府志记载,仅仅一个苏州城,在明代时就有园林 271 座,即使到了民国时期,街头巷尾“私人宅第之附有园亭者,盖比比皆是也”。 1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园林既不可能像皇家园林那样大气磅礴,也不可能像北方士人园林如“辋川别业”那样占尽山水风光。因此,江南的

5、造园师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极为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园主们渴望的“中隐”意境,用一切手段打造一片“壶中天地”。正是这些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客观制约,造就了本文中所重点分析的江南园林独有的造园技巧三、 江南园林的山水格局差异谈到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 “山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个要素,中国的园林创作多以山水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山水来进行布局。一个被塑造完成的山水园林,就是一个人工美与自然美相辉映的艺术形象。 2因此山水地形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园林的构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对山水的不同组合与运用不仅可以塑造截然不同的空间环境,而且可以体现出造园师的

6、高超造园手法和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思考。江南园林按照山水的运用比例主要分为三种,以山为主的园林如环秀山庄,以水为主的园林如网师园,和山水均衡的园林如留园。尽管比例不同,但这些1贺宇晨:行走苏州园林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5.2山、水在中国园林创作中的作用及其运用途径园林都遵循着“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3 的原则,这些山水的丰富变化组合为其空间的营造提供了骨架,最终展现了各自独特的一片天地。四、 以小见大的空间营造手法1. 空间分隔所谓的空间分隔不是简单的用墙体等方式将空间隔离开来,而是通过不同类型的分隔手法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园林越分隔,越感到大,越有变化,以有限

7、面积,造无限的空间。本文将以留园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由于面积有限,留园在大门处即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入口内廊狭长而曲折,天井、小院等采光空间交替出现,形成丰富的明暗变化。整个过道并逐渐由窄变宽,直至到达中部的古木交柯,豁然开朗,一个广阔无比的山水景区映入眼帘,颇有柳暗花明之感。留园的主景区分为东区、中区、西区三个部分。西区广筑山石,密植枫树,小建山亭,多设山路,让游者在此宛如置身真正的自然山林。中区为最精彩的山水景区,它形成了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两面石山,东、南两面建筑的布局,建筑与风景结合,使人们在建筑中进行活动时同样能享受山水风光;东区以建筑为主,诸多馆厅如五峰仙馆、鸳鸯厅等显现出了精巧华

8、丽的建筑风格。值得在意的是,在五峰仙馆和在鸳鸯厅的南部均有独立的小庭院,再次将建筑与自然紧密结合到了一起。这三个区域功能景色各不相同,却让留园集游戏山林、观赏水景、会客办公等等多个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为了扩大空间感,设计者坚持“空透”的原则,采用了大量的空窗、漏窗等,使公共空间与建筑有隔有连,做到空间隔而不死,漏而可望, 4将访者视线拉往远处,山林水石隐约可见,无形之中加深了景观及空间层次。而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些花窗既有直线构成的菱花、冰裂等样式,又有直线弧线混用的海棠、秋叶、如意等等形态,各有各的情趣,随着人的移步,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给游者增添不少雅趣。3陈从

9、周:陈从周谈园林M,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4员勃.苏州留园的建筑空间适景J.艺术广角 2008(07).2. 空间联系由于江南园林空间的组合、分隔复杂多变,因此本就不大的园林内部倘若处理不当就难免会带给人以杂乱,零碎的观感。故而如何联接这些空间,让游者进一步感受空间的无限性也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江南园林中的路径设计就显得异常考究。中国古典园林庭院之间的交通联系往往是多向的,一般庭院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出入口,这些出入口与园内建筑、景点多以自由迂回的线路连接,使得游览路线大环接小环,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种复杂多变的游览路径。同时在这种游览过程中,桥梁、石径、廊道的交替使用让

10、空间增添了许多变化,富有层次感。以拙政园中部为例,从中部远香堂向东前行,山石将路线一分为二,北路沿水面延伸至倚虹桥,南路通过狭小的入口进入枇杷园,从而形成一个小回环,跨过倚虹桥,向北达梧竹幽居,四面的圆拱门将西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向西经过三曲桥,小径分歧,向北登上待霜亭,向南直通对岸。跨过小桥,雪香云蔚亭进入视线,继续前进,到达荷风四面亭,此处再次分出两条路线,向南到达倚玉轩,结束东部景区的大回环。向北则通过曲桥进入柳荫路曲,开始一个北部景区的新回环。这样的游览环线有交叉,有叠加,让游人在游览时忽视了庭院的真实尺度,以不断的空间变化来扩大游人对空间的心理体验。此外,除了水平方向上复杂之外,江南园

11、林的路径在垂直方向上也会随着地形不断变换,从而加强空间的多样性。曲廊便是其中的经典手法,如拙政园西部架于水上的波形水廊,既左折右转又高低起伏,其曲势和动感富有趣味,足以引发人们寻幽探胜之意。 53. 空间延伸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而前文所述空间分隔及空间联系,皆为造园师针对动观采用的手法,而面对静观园林,则有一些不同的手法。首先,是景观设计师对山水画的借鉴。中国古典的山水艺术一脉相承,山水画中的虚实对比也被造园师巧妙地运用于园林之中,从而产生虚实相生、无边无际的空间之感。以小园典范网师园为例,它以中部水池为核心,几乎占据整个院落面积的 80%,由于庭院面积有限,水面仅 400 平方米左右,但却极

12、富空间层次感。此处水景5杨玲,王中德.空间与意境的扩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以小见大J, 中国园林 2008(03).以静水形式呈现,水面倒映出天光云色和四面美景。当人以正常视角观赏池边景色时,对岸一景三影:阳光照射时地上的影子、映在白墙上的影子,和倒映在水里的影子,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6而当游人选择不同观景点进行观赏时,又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可以直接站在水边石头台阶上近距离接触水,可以坐在轩里凭栏赏水,可以站在月到风来亭居高临下地观水。这些体验无疑可以进一步扩大水景的尺度,产生无限的空间感。其次,论及延伸空间的手法,借景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计成有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7,所谓借景,即

13、“化他人之物为我物,巧妙地吸收到自己的园中,增加了园林的景色” 8。拙政园在西面的树冠丛中特异留出一路借景空间,使远处的北寺塔成为了自身的一部分,是为借远景的佳例。沧浪亭园内本无水,但设计者却利用园外北面临水的条件,环水构筑复廊并设置漏窗,从园内透过漏窗即可领略园外水景,成功将水景组织到园内来,当为借近景的典范。其他诸如俯借、仰借,以及借声、借时等等,如运用得当皆为良法。造园师们通过借景,弥补了园林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所致的种种不足,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景色,把狭小的园林空间延伸到周边环境中,模糊了庭院的边界,带给游者更加广阔的空间感。结语古代的造园师们秉持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的思想,运用种种巧妙的手法,创作了一个个意境优美的“壶中天地” 。尽管当代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园林设计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但以人为本,统一和谐的设计理念却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在分析这些思想与手法后,将它们与当今的现代园林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最终打造出适合当代人居住的场所,将会是我们未来的目标,这也是本文创作的初衷与期望的结果。6王晋芳,吕志宏,冯晓宇.网师园的空间组织与处理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13(8).7张国栋.园冶新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8陈从周.陈从周谈园林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9张国栋.园冶新解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