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图像的存储格式与压缩电子教案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2 课时):根据学生基础上课说明:这是我们送教下乡第一次的一节课,学校是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巴仁中学,因为活动安排的时间紧,跟学校相关人员联系不上,所以按他们报的课程题目准备, 对学生和学校条件,学生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备课充分,但上课过程中因机房环境不熟悉、学生基础水平不了解的原因,所以本来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一节课40 分钟,学生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等可分两个课时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图像文件存储和压缩的基本方法。2、掌握图形、图像文件压缩工具的用法。 (接受不了就下节讲)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
2、,对比、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生们提供的图片大小清晰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通俗的案例迁移到图像压缩的基本过程抽象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图像文件存储格式的多样性;多媒体文件压缩的宏观原理;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 教学难点: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学习目标:1、比较图像文件常见的 3 种存储格式(BMP、JPG、) ,知道图形、图像文件存储格式的多样性;、理解数据压缩的意义;、了解多媒体文件压缩的宏观原理;如果学生水平高,可以讲一些、了解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体
3、验:大家打开图像格式文件夹欣赏里面的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图像名称 大小 格式 图像一 5.49M bmp 图像二 998K gif 图像三 483K Jpg 图像四 4.53M pcx 图像五 627K pdf 材料一: 图形、图像在计算机中总是要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存储格式即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一般来说,在利用某种图像工具软件获取或加工图像后进行存储时,该图像软件采用的不同编码形式就是相应图像文件的格式。出于不同需要,在生成图形、图像会选择不同的存储格式,这样就产生了多种不同格式.的文件。当然,每种图像文件的格式都与特定的编码方法相关。目前,图形、图像格式种类剧增,在
4、数以百计的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格式有几十种之多。要想了解某个图像文件是以何种格式存储的,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该文件的扩展名。常见图像格式有:BMP、JPG、PDF、TIFF 、TGA 等。如果同一张图片保存不同格式,那么他们的色彩大小有什么不同?请完成实践活动一“转一转”实践活动一:将“实践活动 1”文件夹中的 “小鸟.bmp”利用画图程序分别另存为 JPG 格式和 GIF 格式,对比其文件大小和清晰度的变化将其记录在表 1 中,并根据数据给出结论。1、用画图程序打开“ 小鸟 .bmp”,利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将其转换为 JPG 格式;2、用画图程序打开“ 小鸟 .bmp”,利用“文件
5、”菜单中的“另存为“ 将其转换为 GIF 格式;3、分别记录“ 小鸟.bmp” 、 “小鸟.JPG”、 “小鸟.GIF”三个文件的大小和清晰度,对比给出一个结论。表1 常见格式的图片文件比较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KB) 清晰程度*.BMP*.JPG*.GIF学习指导:总结出图像格式还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BMP:标准 windows 图像文件格式,图像信息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存储体积比较大,一般制作网页时都不会选用。JPG(JPEG):支持有损压缩,在获取较高压缩比的同时能够展现生动的.图像。比较受网络的青睐。GIF:压缩比高,存储容量小,同时支持 2D 动画。受网络青睐,但色彩表现能力差。并
6、总结他们的优缺点。求助:老师的 U 盘装了很多东西已经满了,怎么办。当我们的手机存储了大量的视频、照片、歌曲,很快会存储容量已满。这时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还不用删除。引导文件的压缩意义和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压缩软件:WinRar 工具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强可以做实践二,如果操作不熟练或无法完成上一实践及总结就下一课时讲。实践活动二:分别对”实践活动 2“文件夹中的 “导学案.doc”和“小鸟.bmp”进行压缩,填写表 2。1、压缩“导学案 .doc”;2、压缩 “小鸟 .bmp”;3、填写表2,压缩比用约等于 1:n(n1)的形式表示。表2 文件压缩前后比较文件格
7、式 压缩前的文件大小(KB)压缩后的文件大小(KB) 压缩比DOCBMP思考问题:.1、在实践活动 1 中,我们可以在压缩图像文件体积的同时,保持图像的原有清晰度,原因是什么?2、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音频和视频文件之所以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压缩,主要是利用了什么?材料二:数字图像、音频、视频的数据量很大,对存储空间的要求较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对数据文件进行压缩。利用压缩工具能非常容易地减小数据文件所占空间。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1、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数据压缩是对数据重新进行编码,以消除数据序的列中的冗余性,实现原数据序列变换成较短的输出数据序列的技术。通常,将压缩数据
8、序列与原数据序列长度之比称为压缩比。这样,压缩比越小,数据压缩的效果越显著。进行数据压缩的根本目的就是尽量减小数据压缩比,以减少数据存储所需空间。2、数据压缩分为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对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通常采用有损压缩的方式进行压缩;对于文档、可执行文件等普通的数据文件,则采用无损压缩的方式进行压缩。因为无损压缩是可逆的,有损压缩是不可逆的,即无损压缩的数据可以恢复成原样,而有损压缩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数据损失。因此,对于普通的数据文件,如文本文件,不能采用有损压缩方法,有损压缩通常只适用于多媒体文件。3、图像文件的压缩:.对图像压缩可以不损失过多的视觉信息,主要有三个原因:(1)由
9、于相邻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所以图像包含相当高的空间冗余度。 (2)由于图像中不同色彩组成部分的相关性,所以图像包含一定程度的色谱冗余度。(3)人类视觉系统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心理视觉冗余度。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应针对图像数据中的冗余信息获得尽可能小的压缩比。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第一类方法是将相同或相似的数据或数据特征归类,使用较少的数据量描述原始数据,达到减少数据量的目的。这种压缩一般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要求图像在压缩前和解压缩后完全一样,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这种压缩方法在认证图像处理和档案图像领域,以及医疗图像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美国政府已颁布法律规定,在医疗中不再使用有损压缩,因为因图像不清
10、晰而导致的医生误诊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第二类方法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有针对性地简化不重要的数据,以减少总的数据量。这种压缩一般为有损压缩,有损压缩允许图像在压缩前和解压缩后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有损压缩是相对无损压缩而言的,事实上,只要损失的数据对人眼主观接收的效果的影响不大,就可以采用有损压缩。有损压缩常用于一般图像的压缩,如风景、人物照片等,大家接触的 JPG图像格式就是有损压缩。有损压缩的压缩比很小,能达到 1:10、 1:20,甚至 1:40,但无损压缩的压缩比很大,一般只有 1:2 到 1:4。4、其他媒体文件的压缩其实,不止是图形、图像需要压缩,音频和视频文件同样需要压缩。.我们知道,
11、声音所携带的信息量大、精细且准确。以一个英文字母符为例,如果以 ASCII 码传输需要花费 1 个字节,如果传输该字符的点阵,则要花费 7 个字节,但如果传输这个字符的声音,则大约要花费上千个字节。因为它同时表达了该字符的名称、音高、音强、音长。一般来说,声音信息比图像信息要少得多,但和文本信息相比,仍然显得比较庞大。同样,视频文件也很大,以一段视频剪辑为例,首先计算图像容量,假如该视频剪辑的图像分辨率是 640480,32 位色彩,那么,一幅画面的图像所占据数据量是 64048041.2MB ,如果视频以 25 帧/ 秒的速度播放,则每秒钟要播放的数据量是 1.225=30MB。然后计算声音
12、容量,以 CD 音质的音频文件为例,每秒钟要播放的声音的数据是 0.167MB。如果以上的信息不够直观,那么以一张光盘可以存储 650MB 的信息为例,将上述包括图像和声音信息在内的视频信息保存到光盘中,只能播放 21秒钟。可以,要想保存一部 60 分钟长度的电影,将需要几十张光盘,这是不可思议的。因此,音频和视频文件的压缩是非常重要的。音频文件的压缩是利用人耳听力范围的有限性(人耳只能听到 20Hz 20K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将一些人耳听不到或者不敏感频率范围的声音去掉,来达到压缩的目的。 视频文件的压缩是利用人眼对某些图像信息的不敏感,或者是图像信息的相关性对视频文件进行压缩的。举个简单例子,如一个正在说话的人的头部,只有眼睛和嘴在变化,背景是相对稳定的,这时可以使用一种“运动补偿”技术,只存储每一帧之间变化的数据,而不需要存储每一帧.所有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