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广角 烙饼问题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烙饼问题” 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P112“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 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 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 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 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 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 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二、学情分析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 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
2、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 还会找到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但 这里的关 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 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 3 个 饼” 的最佳方法与 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 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烙 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 问题最优方案的意 识.2、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3、应用,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 导探究 “三张饼”的最优 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四、学具、教具准备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饼,为攻破三个 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 变抽象 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 ”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相辅,进一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策略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
4、本 课重点时通 过情境创设,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在教学活 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在教学 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 让学生观 察、探索、思 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 对 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意识与
5、创新意识。本着“ 将课 堂还给 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 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 优化策略。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 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 张饼的烙法(基 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 两张烙;单数饼:两 张两张烙+ 最后 3 张饼交叉烙(优 化)进行探究。1、探索烙 3 张饼 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 的重点也是难点, 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 “渗透”而不能“明透”,也
6、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 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 认为运用得恰到好 处。例如, 围绕“ 烙 2 张饼最少要花 6 分, 为什么烙 1 张饼与 2 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 2 张饼 是用足了空间,而烙 1 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 3 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 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 产 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 3 张饼 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
7、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 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 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 “1 个饼和 2 个饼 都要用 6 分的原因是什么?” 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 原来只要不让锅 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 用意识和渗透数学 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 题目的讲 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 应用意识。本 节课 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 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 觉应用。例如,探索了 3 张饼的最佳方法,在 讨论 烙
8、 5 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 5 分成 2 张和 3 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 6+9=15 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 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 7 张、9 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第五六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 应用。本课教学中,我通 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 让学生在思考、 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 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 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 仅局限于此,还不够 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
9、。因此,在 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 环节 。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 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 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六、教学中的困惑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在人人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但是如果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即便 这样时间最短又有什么意义呢?以烙饼为例:为了体现时间最短,在烙三个饼子时 ,先烙 1 号 2 号的正面,然后把其中 1号翻个面,另一 2 号则拿出去放一 边,同 时把外面的 3 号饼放进去烙,两分钟后,1 号饼熟了拿出,同 时把锅里的 3 号翻个面、把外面的 2 号饼 再放进锅里烙,如此折 腾确实花费 的时间是最短的,在时间上来说确实是最优化的策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没 见过一个饼子没烤熟,只烤半 边 ,然后放一边凉一会再烤另半边的做法,应该说在理论上是最优化策略,在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能不能换一个既贴切生活又能渗透优化思想的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