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申办*的可行性报告*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下属的一所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地处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称的东南沿海发达县市*。自 1979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严格按照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打造优质品牌,走出了一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教育特色之路,较好地满足了时下企业和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学综合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层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浙江省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技工院校设立审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在深入分析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认真制定了申办*的发展规划,现提出如下可行性报告。一 、申办技师学院的必要性分析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供应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加快完善技工教育体系对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重大意义等进行认真考察调研后,我们认为申办*是十分必要的。(一)技工教育的宏观背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技工院校担负着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大任务。如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已成为加快完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
3、力推动。20142年 2 月 2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制度,并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其中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特别提到:“加强职业教育,实际上更多的是要培养高级技工。 ”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理顺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技工大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
4、展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的必由之路。(二)创建技师学院是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经济强市” 战略目标,形成了化学纤维、纺织服装、皮草皮革、建筑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特材料、机械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50 亿元,同比增长 7.5%;财政总收入 100 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5和 8;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和“中国十大市场强市”、浙江省十个经济发达县(市)和首批小康县(市)等荣誉称号。2015 年,我市十三次党
5、代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重视 “金蓝领” 高技能人才培育,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市都将坚持以“狠抓落实,稳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加快培养与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构筑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以此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3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技能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多个教学科目及技能人才获得过国家、省、市的专项荣誉,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中还存在的不少问题:一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到 2014 年底,*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 107800 人,其中初级工 60211 人,占技能人才总数 55.9
6、;中级工 34043 人,占技能人才总数 31.6;高技能人才 13546 人,占技能人才总数12.6(在高技能人才中,高级工 12120 人,技师 1156 人,高级技师 270 人) 。虽然全市技能人才数量已突破 10 万,但其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并且其中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数占总技能人才数的比例还不足 50%。因此,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二是技能人才难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据统计,我市的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园林建筑和化学纤维等行业,车工、钳工、焊工、电工、铸造工、旅游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纺织操作工、
7、检验化验等工种的技能人才数量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春节以来,我市技工和普工“双缺” 严重,全市企业用工缺口约 2万多人,其中普工约占 65%、技工约占 35%,主要分布在纺织毛衫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三是技能人才“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市大部分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都偏大,并且很多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生产一线岗位上的中青年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拔尖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市 34 岁以下的高级技师比例仅占高技能人才的 9%,而45 岁以上的占 58%。随着老一代的逐步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技师队伍将青黄不接,难以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8、。四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进一步“量增质升” 。根据我市技能人才规划,到 2020 年,全市需培养各类技能人4才达 15 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到 30%以上,即 4.5万人,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缓解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并进一步带动初、中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从技能人才的现状、未来需求及我市现实的人才培养途径看,技工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而技师学院是技工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因此,创建技师学院,进一步提升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实力,对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三)创建技师学院是实现
9、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的需要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市” ,*历来重视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战线成绩斐然,我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 中考、高考成绩历年来一直保持*领先、全省前列。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观念逐步发生改变,原本不被重视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与企业紧密结合,突出技能特色的技工教育,近年来开始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青睐。当然,他们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仅局限于解决就业的三年制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他们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且更加关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技师学院(筹)开设的
10、高级技工、技师专业,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与此同时,随着*学院* 校区落户*,从教育培训布局的合理化需求来看,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的建设上还必须进一步强化。目前,我市拥有两所职业类学校,一所为综合中专,主要培养医护类技术人才;另一所即为技师学院,虽然学院一直承担了我市高技能人才5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在培养培训的层次和针对性方面还缺乏相应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师学院如能在*成功建立,既能对我市的职业教育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还将使我市形成“*学院-人文教育、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高等教育与技能培训新布局。三、申办技师学院的可行性分析*
11、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协调发展,已初具一定的品牌和规模。学院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技工学校” 、 “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浙江省中职学校 30 强” 、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 “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 、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 “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 “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目前学院办学的综合能力已经完全满足技师学院的办学条件。同时,我市的教育基础比较扎实,这也为办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市的普、职高就学比例达到 1:1。除此以外,我市户籍学龄人口高峰期达到 1 万人/年,目前为
12、6000-7000 人/年,并且另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也在* 入学。由此可见,在现有基础上申办技师学院,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生源条件,都具有可行性。(一)政府关心重视,投入保障有力自学校在 2012 年成功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后, *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来校调研,积极寻求学校进一步发展之路,即申办* 。2014 年 8 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并于 9 月举行了挂牌仪式。技师学院的申办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将为技师学院的申办成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6学院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拥有可靠稳定的经费来源,每年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和
13、一定的事业收入,办学经费中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其中生均定额经费也和本市其他职业类学校保持逐年增长。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充足的经费保证。2013 至 2015 年学院经费收入分别达到 9878.8 万元,8367.6 万元和 8725.45 万元,稳定的经费来源为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进而创建技师学院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二)办学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先进。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知行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
14、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学生德育管理,有力推动了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并在当地起到了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院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和科学管理,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有程序、服务有标准、评价有证据” ,使学院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学生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树立人人德育观,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在学生自治、自助、自立管理上创出特色,形成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学院还以主题月为
15、纽带,通过开展校运会、体育文化艺术周、篮球节等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营造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品位。学院先后被评为“*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示范单位” 、 “*市平安示范校园” 、 “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7号。此外,学院还吸纳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观念,通过吸收融合企业文化内涵,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不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三)基础建设扎实,办学条件良好。学院占地 226786.7 平方米(约 340.2 亩) ,总建筑面积139615.14 平方
16、米,其中实训场室面积为 26848.52 平方米,拥有实训实验设备价值达 4252 万元,共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124 个,并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82 个。学院主体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实训氛围、设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齐全的实训场所,其中机电一体化实训台、电子实训台、PLC 实训系统、数控加工中心、电脑横机和毛衫制版等实验实训设备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近三年来,学院新增资金 1194.52 万元,用于添置教学实训设备;2013 年学院还获得中央财政及地方配套资金 1500 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达 8500 2 的实训大楼并投入使用,更好地整合了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形成
17、了系统优势。同时,学院投资 5250 万的实训中心大楼已通过发改项目审批,将于今年 10月开工。(四)领导班子坚实,师资力量雄厚。8学院领导班子现有成员 12 人,平均年龄 49.8 岁,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具有高级职称 11 人。班子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并且长期致力于技工教育,具有多年领导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经历,是技工教育大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班子成员的办学理念先进,战略规划、实施和资源整合能力强,是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统筹者,并且长期从事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学院拥有素质较高、专业性强、结构相对合理的
18、教师队伍,专任教师数量与办学规模基本相适应,文化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比例适当。截止 2015 年 12 月,学院在校学生为 5035 人,专任教师总数为 389 人,师生比 1:12.9,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 254 人,占教师总数的 65.3%,理实一体化教师人数 222 人,达到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 87.4。学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 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定期挂职企业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同时,学院还从企业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工程师等兼
19、职教师共 10人,有力地增强了学院的实训师资力量。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定了完善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落实了具体措施,形成了系统管理和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较强教改及科研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学院常设的 17 个专业全部配有专业带头人,定期开展项目课程研讨、一体化课程改革、参与企业产学研等活动,并有多名教师被选入省专家组成员、国家级裁判、省教研之星、省中心组成员等,在省市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9(五)专业设置科学,技能水平扎实。学院围绕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依托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学调整专业设
20、置,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类、电子电工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纺织服装类、商贸财经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等 8 大专业群,设有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会计、服装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 28 个专业,其中 9 个高级工专业,分别为机械设备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维修、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中式烹饪、电子商务。2 个技师专业,分别为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多专业,细分类的设置不断满足着地方社会
21、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与工艺、商务外语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浙江省骨干专业,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数控加工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评为浙江省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财会、旅游、动漫、烹饪、计算机等专业是*市示范专业。学院还定期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师资培养、评价模式等进行研讨和评价,对学院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有效反馈,使专业建设与产业、企业和岗位有效对接,切实提高专业建设的管理水平。目前,学院所开设专业都与当地经济产业密切相关,学院已经成为当地建设热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学院高度重
22、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先后组织师生参加了*市技能大赛、浙江省中职学校技能大10赛、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近三年共获得了二百余个奖项,其中省级大赛金牌 7 枚,银牌 21 枚,铜牌 27 枚;*市级大赛金牌 32枚,银牌 70 枚,铜牌 102 枚。同时,学院还积极承担各类技能大赛,通过参与及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院技能教学水平,突出学院技能教学特色,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扩大了学院办学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六)校企合
23、作双赢,社会培训突出。学院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几年来,先后与中国巨石集团、桐昆集团、双箭集团、*市朝晖过滤材料有限公司、*嘉铭染整有限公司、*盛奥车业等企业建立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其中中国巨石集团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有 33 家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为成员单位的校企合作联盟,以联盟为纽带,秉持“校企双赢” 的理念,积极推行 “内外基地联动、生产教学并行”的策略。每年召开“ 校企合作恳谈会”、 “校企合作人才招聘会 ”,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
24、过程,共同开发实践课程项目等与企业多方面多层次地合作,形成了“ 校企一体,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平均每年为当地企业输送二千余名毕业生,并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多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 98%以上,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院利用师资力量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源优势,还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职能,涉及企业职工岗位素质提升培训、SYB 创业培训、11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培训、高技能人才社会培训、岗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2013 至 2015 年共培训职工达 16500 人次,技能鉴定达 23886 人次,获证 21349 人次,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学院积极
25、承担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近三年,共培训数控、维修电工专业的技师 137 人,其中获证112 人,在探索技师培养工作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双元制” 高技能大专班教育和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并围绕我市“退二进三” 、 “退低进高”等工作,为旅游、汽车维修、服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技师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一)发展定位和目标*将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人力社保局主管,以原*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校资源整合组建而成,学院以培养预备技师、高级工为主要目标,着力打造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独特
26、、教学模式新颖、校企合作紧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将突出就业导向、育人目标,坚持以“办学基础扎实、管理理念新颖、校企合作密切、服务经济到位”的特色办学,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以培养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示范性技师学院,并立足*、辐射长三角地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健康的人格品质的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成为*乃至浙北地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二)办学模式和规模*市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校企深12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技师学院将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27、,创新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校企融合的广度,促进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一是与本市(省)企业合作,定向、订单式培养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技师、高级工)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与高职院校合作实施“双元制” 继续教育,直接为企业培养“学历+技能(高级工) ”的实用性人才;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为企业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学院立足本地,兼顾外来,面向全省招生,在校生规模达 80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达 5000 人以上;开展社会培训,每年培训达 1 万人次以上,其中高级工及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达 3500 人次以上。(三)专业设置和生源技师学
28、院主要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和技师,设置机械制造类、电子电工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纺织服装类、商贸财经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等 8 大专业群,其中设置 11 个高级工专业,分别为机械设备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针织工艺(羊毛衫制作与工艺) ;设置 5 个技师专业,分别为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维修、烹饪、电子技术应用。技师学院的学制教育主要招收浙江省范围内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对口专业并已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普通技工学校、中专、职高毕业生。非学制短期培训主要开展企
29、业在职职工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的提高培训和面向社会的就业创业培训。计划设置:1.初中起点六年13制预备技师班;2.高中起点四年制预备技师班;3.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级工班;4.高中起点二年制高级工班; 5.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工班;6、短期培训的企业职工技能提高班、技师班。(四)培养特色和就业学院将进一步实施“理实一体化” ,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等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企业、行业、地方经济所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和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的同时,学院将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积
30、极努力开拓新的就业基地,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推荐等工作,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面向* 及周边地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师资引进和培养利用 3-5 年时间,通过招聘本科以上学历且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学院的师资力量,最终建立一支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融合,企业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基地,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建立起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新知识、新工
31、艺、新方法、新技术”,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从而建设一支具备结构合理、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 理实一体化 ”教学团队。同时,采取“柔性引师” 、 “名师带徒”等措施,聘请 “首席技师”、 “技14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担任专兼职指导老师;通过激励转型、参与技能大赛等途径,不断培养建立“双师型” 师资队伍。(六)实训基地和设备学院将制定骨干、特色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在人员、经费、场室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1、学院设立的机械设备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等 11 个高级工专业及数控加
32、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维修、烹饪、电子技术应用等 5 个预备技师(技师)专业将作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三年内学院将分期投入资金,规模购置一批技术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和技术领先的针织设备(羊毛衫电脑横机) ,并在实训场室设置、实训环境改善、专业实训设备更新等方面增加投入,着力打造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标准化实训场室。2、学院将投入建设资金,在现有功能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建筑面积为 2.2 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大楼,目前已编列入 2016 年市级国家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并计划于 10 月开工建设。该大楼将以“先进性、综合性、实用性、规模性、前瞻性、示范性”为原则购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主要
33、面向企业、院校开展以公共性、开放性为主的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鉴定项目,同时具有师资的培训、职业工种的研发、培训项目的开发等功能,也面向社会各类有就业、创业愿望的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切实发挥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七)经费保障和重点技师学院将以强强联合为契机,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加大教育经费对职业教育的财力投入比重,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对公共实15训基地的投入,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促进就业资金的项目安排,以及与企业协作。保障重点:1、技师学院经费由财政保障,按高职生均标准加大投入。2、未来三年投入资金 1 个亿,确保重点为新增实训设备、基地建设和用
34、于师资素质提升工程。3、根据学院发展实际,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投入,联合开发,共同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模式,实现专业建设投入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八)组织架构和机制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中山路校区与文豪路校区) ,以院(系)二级整体管理。为从根本上积聚学院发展的潜力,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院将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能人才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主动融入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共享企业资源,切实实现校企互利双赢,为“理实一体化 ”专兼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平台。二是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搭建企业专家参与技师学院各方面建设的平台,确保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三是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动态管理制度,建设由高水平、具有高级职业资格和技师资格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五、结束语*的申办,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学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相信未来的这个新起点,不仅是学院的福音,也是*人民和* 企业的福音,也相信* 的创建必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16更大的贡献。*二一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