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吕绍瑜(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合肥市永和学校)中 、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建立的思想基础不尽相同 ,中国学校的管理应该在借鉴别人的 同时 ,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 。 因此,需要管理者在中国传统思想根基上 ,结合学校组织权力结构是行政 、学术二元化结构的特 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 学校管理思想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管理 传统思想我们的历史文化优久 ,传统管理思想已经渗 透到了民族的血液中,对今天的学校管理者有着直接影响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 出来 。 因此,需要今天的管理者在中国传统思想根基上,结合学校组织权力结构是行政 、学术二元化结构的特点,
2、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学校管理思想之路 。一 、校长治魂,借鉴道家,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 。”是指人应该顺应自 然,而不是逆 “ 道 ”行事,妄自作为 。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 管理也是一样 。 在教育管理中,如果违背教育管理规律开展管理活 动,管理越多,可能效果越糟 。在教育管理领域 ,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 比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强化对学校的管理 ,事无巨细都想 控制,可学校主体发展的状况却每况愈下 。所以,当一所学校通过建章立制 ,取得稳定的运转之 后,校长应借鉴道家思想 ,抱以 “ 顺其自然 ”思想,对学校事情 “
3、冷眼旁观 ”,实现学校各部门自我管理 。 校长 “ 无为 ”的目的,是让部门 “ 有为 ”,培养和锻炼出一个积极 、干练的核心管理团体,发扬其团队精神 ,产生学校立体化管理力量 。校长是一校之魂 ,对于校长而言, “ 想事 ”比 “ 管事 ”更重要, “ 管事 ”比 “ 做事 ”更重要 。“ 管事 ”时,校长是符号,不同的情况当好不同的 “ 符号 ”,便可以守中纠偏,确保方向正确 、执行到位 、效果良好 。 当事情没有做 好,校长是 “ 问号 ”,把脉问诊,督促推进; 当事情做结束 了,校长是 “ 句号 ”,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当事情做好了,校长是 “ 感叹号 ”,不吝表扬,团结前行 。二
4、、副校长治校,借鉴儒家, “ 刚健有为,仁者爱人 ”儒家始终坚持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的管理路线,强调“ 自律化 ”的管理,因而,要通过教育来 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百姓 “ 有耻且格 ”。 才能达成社会的有序与和谐 。副校长负责学校一个块面或者一个条线的 工作,是校长和基层干部及一线老师之间的桥梁 ,要将校长宏观办 学理念和学校发展战略具体化 、制度化; 需要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建立团队,化解矛盾,培训职工,开展活动,同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 。 学校副校长贯彻 “ 儒家 ”的管理思想,才能 “ 以人为本 ”地制定政策,出台制度; 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执法 过程中的各种矛 盾,凝
5、聚团队,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 ; 才能让校长摆 脱烦琐的管理事务束缚,腾出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 所以,副校长要强调自己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示范引领 。 切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外,儒家还主张 “ 仁 ”。“ 仁 ”者,爱人也 。 强调应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长期撒播 “ 有为 ”和“ 博爱 ”的种子,再干涸的心田,也会成长出 “ 进取 ”与 “ 和谐 ”的绿苗 。三 、主任治教,借鉴法家, “ 法莫如显,成就方圆 ”“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 若舍法从私意,则臣不饰其智能 ,则禁不立矣 。”这是法家思想的一个关键 。 其管理的精髓
6、,暗合了现代法制管理的精神 。我们这里谈的 “ 主任 ”指的是两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学校中层部门的主任 ,一方面指的是管理班级的班主任 。部门主任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者 ,把关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流程和细节 。 他们不需要 “ 深入基层 ”就可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作业批改是否认真,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 他们能否严格执法和敢于顶真碰硬,是衡量一所学校执行力高低最重要的指标 。学校基层干部贯彻 “ 法家 ”的管理思想,严格执法,制度第一,不做好好先生 ,才能做到令行禁 止,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 而作为班主任,更是学校管理的基石 。 在班主任的
7、引领 下,学生心之有向,行之有范 。 学校工作自然就和谐了 。四 、教师治学,借鉴墨家, “ 尚贤尚同,主动施教 ”“ 处大国不攻小国 ,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智者不欺愚 。 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 。三利,无所不利 。”墨家管理思想描绘出了一个组织的终极状态,处处体现着责权利的统一 ,只不过是以统一的方式出 现,表述为 “ 尚贤 ”追求贤良; “ 尚同 ”追求平等 。教师的治学包括三个方面 ,既要搞好学科建设,让学生对教师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的敬佩 ; 也要身正为范,从成已立人方面让学生敬仰; 同时创建师生平等 、共同探究的平台,成就学生的人生 。 教师在学科建
8、设方面的 “ 尚贤 、尚同 ”,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会成就整个团体 ,从而提升整个学 校的师生的素养和教育质量 。墨家主张 “ 不强说人,人莫之知 ”,这种以 “ 教人为已任 ”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强调教者积极主动 。 其中 “ 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 ,欲善之益多也 。”的观点,更是表达了对古代的优秀遗产应当继承 ,但还要有创新 的精神,就更吻合当今社会追求的 “ 创新 ”本源了 。值得注意的是, 在学校组织管理 中,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思想的先后运用 ,在拙文中虽然分成四 个层次,但四个方面并非孤立运行,而是相互作用的 。 在学校组织内 部,管理是需要分层的,不同层级的管理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 自上而下,战略管理依次淡化 ,过程管理依次增强 ; 对人的管理依次淡 化,对事的管理依次增强 。 同时,在管理中更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便可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孙德玉,朱镜人,谈儒强 中外教育思想简史 D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1) 中国校外教育